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

摘要:高校作为篮球人才的重要来源,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也是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培养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篮球竞技运动发展的前景。因此,需要提高我国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为我国篮球运动输送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为促进我国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和我国篮球事业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1.前言

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是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我国高水平篮球竞技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高校篮球运动和竞赛蓬勃发展,在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方式,在培养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符合时展与社会需要的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更加理想的效果,为我国篮球竞技运动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高校在开展篮球运动方面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篮球运动以它的对抗性、竞争性、集体性、趣味性、增智性与比赛结果悬念叠起的独有艺术魅力,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另外,目前国内很多重点高校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旨在建设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不仅需要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还需要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体质,还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加大高校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

2.1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当前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中,大多是以教练作为主导,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与足够的重视。在高校篮球人才培养中,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如果对不同学生都是一套相同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及特点,那么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只能培养合格的运动员,而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具有创造性的篮球运动员。

2.2篮球教练员资源匮乏,执教水平不高

教练员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高校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核心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但教练员始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他们专业素质的高低也是学生篮球技能提高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随着我国大学规模扩大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篮球竞技运动员也出现快速增长。因此,高校篮球师资的工作量也显著增加,造成他们工作负担过重,对他们的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也容易造成工作倦怠。另外,在职称评定和工作待遇方面,按照当前的评价机制,篮球教练员由于学科的限制,往往不占优势,造成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从而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很多学校往往只重视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校篮球教练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造成部分教练员业务素质不高,教学手段陈旧、方法落后,在实际训练中仅凭经验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相关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校的高水平篮球队的教练员主要来源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大都毕业于体育院系,具有比较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大多数教练员未受过专业的篮球运动训练,也没有参与到各种大赛临场的经验,在对运动员指导中,不能高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2.3没有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的篮球竞技人才往往需要包括体能在内的多项能力,比如竞技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因此对篮球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个科学的体系,对学生的篮球综合素质进行训练。但在我国目前的篮球训练中,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体能训练模式,但是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相对滞后。从而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

2.4生源渠道不畅,短期行为明显

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招生的生源主要拥有4个渠道:一是体育基础较好的高中毕业生;二是部分体工队的在役运动员;三是退役运动员;四是省市体校等未入选体工队一线队伍的运动员。生源是高水平篮球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和研究,但当前我国高校篮球队的选材主要来自中学生篮球二级以上的运动员和体工队成员。其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占了大多数,整体竞技水平不高,能够算得上篮球人才的很少,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篮球竞技运动发展的需要。另外,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在招生方面采取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从而影响到了球队的发展。

2.5竞赛体系不健全,比赛次数少

提高竞技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参与竞赛,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和考察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参与竞赛能够调动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在比赛中又能促进技能的提升、技战术的磨合、整体风格的塑造以及自信心的培养。相关学者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篮球竞赛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比赛较少,缺乏完善的竞赛机制,学校对竞赛的投入不足,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只训练不比赛的情况,影响到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平均年参加比赛仅4.7场,然而美国大学生为43场,数据相差巨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水平的高低。

3.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3.1提高高校篮球运动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对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果强调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集体的荣誉和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在训练中采取高压的方式让他们进行高负荷的训练,往往会对他们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另外,在当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中,采取的多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运动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高校篮球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转变思路,使篮球运动员的学习方向从“要我学”、“要我练”转变我“我要学”、“我要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求多采取正面疏导的方式,注重运动员个人的需要和特点,因材施教。教练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训练中多采取诱导、启发、讨论的方法,做到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在提高篮球运动技能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3.2重视基础训练环节

通过大学生联赛可以发现,当前的篮球运动员专业基础能力有待提高。基础能力是指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具备的篮球基本技能,是技战术得到发挥的基础。在比赛中,基础能力是运动员能够稳定发挥,并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较好的基础能力,比如原地投篮、传接球、运球跑、滑步等比较基础的篮球运动技术,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这些基础能力或技能往往又需要长时间重复训练才能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某个或某些技能的提高,而要始终重视基础训练,在所有篮球相关的训练中始终融合基础训练。

3.3重视运动员实战技术的提升

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是以篮球竞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关键之处在于提高他们的实战技术能力。在篮球运动员中,不但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还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实战的模拟,比如在训练投篮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模仿正式比赛的场景,比如在高速奔跑、有人干扰、甩掉防守等情况下进行投篮。对待罚球也是如此,在实际训练中往往发现运动员的命中率较高,在实战中罚球命中率降低,这跟在平时没有加强实战技能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比赛中,可以模拟比赛的情境,播放赛场音乐或者比赛中的一些噪声来使平时的训练的更加接近实战,从而提高运动员在实战中的表现。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也应该参考正式的比赛标准。

3.4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搞好招生和选材工作

高校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套合理高效专业的管理班子,从而为高校篮球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理顺培养机制,协调、监督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工作。此外,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除了靠后期的训练,还需要靠前期的选材工作,招生与选材工作也是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前提。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选材标准,避免短视和违规行为,提高选材的成功率。探索“一条龙”招生选材培养体系,使大中小学联挂一体,从选材、科研、科学训练等方面建立大中小学沟通交流合作机制,签订共进篮球队协议。定期组织青少年篮球活动,组织好中学生、大学生篮球联赛,在升学入队方面制定合适的准入制度,从而保证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能够顺利进入高校篮球队。

3.5协调理顺各种关系,建立合理的训练制度

对于高校篮球运动员来说,存在训练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和矛盾。科学的训练体制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训练规律,并适应竞技项目的特点,注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文化知识的综合提高,妥善解决好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协调理顺好各种关系,协调学生处、教务处、各系和体育部的关系,保证运动员、教练员、授课教师之间的协调统一,建立合理规范的大学生运动训练制度,合理安排好学生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时间,确保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培养高水平的篮球竞技人才。

3.6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

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将会成为“纸上谈兵,海市蜃楼”。高校要加大重视,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培养竞技篮球人才。除了学校提供的资金之外,还可以广开门路,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或民间资本,比如通过寻求赞助,把体育经费来源由单一型变为多元型,多方面筹措资金。同时,还应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注意对高校资源的整合,发挥高校科学研究的优势,进行交叉科学的训练研究。提高训练的质量加强与校医院和各生化实验室密切联系,对一些影响和评定运动成绩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引起领导重视,保障训练物资的到位,加大对科学体育训练的投入,创造出有利的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1]向磊.湖南省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2]党剑,谢晨.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5):204-205.

[3]臧卫国.对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4]陈颖川,吉建秋.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与创新[J].体育学刊,2001,(06):126-128.

作者:宋文锋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