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医学生职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时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对医学生来说,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也是助力其职业发展、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必要基础。对此,从医学人文精神及教育的本质出发,结合当前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广泛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视,可以促进医学生及社会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与教育;职业认同;职业压力;良好医患关系;科学与人文
一、医学人文精神及医学人文教育的基本论述
(一)人文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过著名的道德星空定律,他认为,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和灿烂星空一样,能够深深震撼心灵。[1]星空的美属于自然科学和外部世界,道德之美则属于内在世界,体现了个人道德层面的尺度与标准,其真正反映的是个人对于生命价值与尊严的考量。具体到医学领域来说,可以把“医学人文”暂定为一个哲学概念。在社会生活中,与医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广泛存在于社会发展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相融共促。医学实践活动体现了医学内在蕴含的人文性,这种人文性是开展医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表现为兼具医学知识与高尚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导向。[2]
(二)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
要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需要以人文教育为依托。近年来,大学教育改革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使人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并有机会实现人的全面价值”的教育宗旨。孙鹏认为,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塑造理想人格。[3]因此,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关于“人”的教育,其核心是提高人文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增强对自我的认知,拓展生命的宽度,进阶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4],人文教育要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来说,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特别关注医学与人文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思考社会现象。在宏观层面上,医学人文教育的产生与推进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下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的现实选择,因此这类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并发挥其社会功能。
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一)增强职业认同,明确职业精神
职业认同体现了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学生职业发展目标、社会价值导向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认知总和。对医学生来说,其职业认同包括对将来从事的医务工作的理解和认知。作为职业发展的起点,这个认知将贯穿医学生整个从业生涯,为职业发展提供动力。一方面,医学生的学制普遍较长[5],规培的时间长且不一定在将来从业的单位进行,这为将来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医学生培养时间长,毕业生年龄普遍偏大,一旦不能及时找到满意的工作将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将导致部分医学生对职业发展产生焦虑感,并使其不由自主地进行自我怀疑。另一方面,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一些媒体为抓噱头热衷于报道医疗负面新闻,把医患关系紧张的矛头指向医生,使得医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若在医学生时代,学生接受医患关系处理的理性指导,而进入实习阶段后,学生在医院的真实环境下深切感受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要面对和承担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会有所减少。面对高风险和高强度的工作,许多医学生的父母出于担心,在支持力度上有所欠缺,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再次受挫。现实的困境与压力更加凸显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际,将人文教育作为兼具现实性并贴近学生的载体。举例来说,以为大学生普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要重点提高有助于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素质与应对能力。比如平衡职业与生活的能力、在不同角色间切换的能力、抗压与舒缓的能力,等等。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重点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从社会集群的角度来说,人文教育蕴含的社会关怀内涵,正是从业人员承担社会责任、明确社会道德的重要体现。同时,在课堂内容方面,教师可以以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比如为学生提供毕业学生读研、就业、创新创业的真实数据;分享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鼓励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邀请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业人士做职场培训、分享经验教训,帮助医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了解当下的社会和职业要求,并从中获得启发。在课堂之外,医学生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结合时展和社会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比如结合肺炎疫情防控、健康中国战略等时代命题[6],开展力所能及的健康宣讲、体检、慰问老人、流行病学调查等活动,发挥医学储备军的积极力量。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加深社会对专业需求的了解,增强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7]这其中,人文教育关注的是对学生个体的价值、人格、态度的培养[8],在实践环境中,通过反映现实的不足与缺失,使医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和提升。在促进医学生坚定职业理想的基础上,培养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社会性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调整自身的言行,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这些细节中,需要医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实现自我调整和成长。
(二)学会缓解职业压力,科学合理地释放或转化负面情绪
针对同济大学附属多家综合医院进行调研的相关研究表明[9],马氏职业倦怠表最低得分为35分,最高为78分,平均为62±8.26分,50分以上为379人(占总数58%)。数据表明,中国医务工作者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和焦虑、抑郁等情绪。后续的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等医师中,76%不愿意面对心理或职业倦怠问题,而在剩下愿意面对职业压力问题的医师中,又有44.6%的人不愿意接受EAP干预。这一数据显示了职业压力无从释放的严峻现象,更加警示了医学生在学生时代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与日俱增,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有着较高的期待,缺乏科学理性的态度。与此同时,学界逐渐意识到心理因素对身体机能的影响,需要将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综合研究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这也给医疗工作者带来了更严格的从业能力要求。面对事业上的压力,有些医生随波逐流、充满负能量,导致在行业中出现了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与从业人员人文素养发展不匹配的情况。因此,无论是从宏观的行业发展角度还是个人的职业发展角度,都必须在学生时代就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综上所述,基于后期职业发展中的高职业压力,需要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及辅导,引导学生从医学生走向医生,提高共情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找到合理有效的自我调节和减压方式,以健康稳定的心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中。
(三)妥善处理医患纠纷,构建和谐良好医患关系
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医院与公众、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医患纠纷也不断增加。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容易激化为非理性的、具有较强破坏性的攻击行为。[10]不断出现的医患纠纷及冲突事件,反映出部分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长期不满的情绪,也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因此,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对患者深切的共情能力刻不容缓。而对医务工作者自身发展来说,加强其自我调节的能力极为重要,一位有良好沟通技巧和共情能力的医生往往能以更广泛的视角去理解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给予病患人文关怀。这种能力并非一日而成,而是需要在学生阶段就进行早期的培养和氛围影响。要增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使用,首先要扩大医务人员的知识架构,丰富其人生阅历和体验。比如设置特色课程[11],适当增加医患沟通、卫生法规、医学社会学等课程的授课,结合临床问题和案例,通过广泛讨论等教学方法[12],探讨如何从科学角度看待整容、代孕等社会热点问题,如何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如何对晚期患者体现人文关怀,如何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减少医疗纠纷,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在人文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医疗纠纷及矛盾反思自己的言行,如医学生是否坚守了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是否坚守医德和人本精神,是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补充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更进一步说,需要鼓励医学生思考能否在避免矛盾和纠纷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生命观,始终尊重、关心爱护病患的身心健康。更要特别注意细微之处的关怀,比如冬天时,把听诊器捂热后再接触病患的身体;查完房时,为病患掖好被角,把鞋子放到病患方便穿的地方,等等。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离不开学生时代所受到的教育———超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回归最初的人本理念和人文关怀,以及平衡自己及他人情绪,有效沟通的能力。
(四)科学与人文相融共促,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医学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兼有最科学的人文内涵和最人文的科学内涵。[13]但有关研究表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14]当今世界,高等科学教育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即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界限而广泛传播和应用,其应用效果也会依据科学法则呈现同样的作用在不同地区。与科学教育不同,人文教育呈现出本土化的发展趋势。人文知识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以民族、宗教、文学、语言、艺术风格、道德规范和民俗风情为基础。正是由于不同文化派别林立、风格各异,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也正是由于高等科学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教育的人文性、民族性突出的特点,才构成了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复杂形势。因此,如何形成科学与人文、国际与民族的理想平衡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寻求突破的重点之一。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不仅存在宏观层面,也贯穿每个人的人生。往往同样的一件事,既具有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具有人文教育的意义。举例来说,教育工作者通过寓言故事来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寓言故事是否一定是实际发生或存在过的事,是否经过科学的认证呢?答案是不确定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运用这些故事发挥教育学生的目的并非为了判断其是否属实,而是分析其中的意义,并以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价值观、思想理念或某一种精神,那么这就是很好的人文教育。反之,如果教授这些故事,是为了考证故事的起源、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也就是不考虑其人文精神,而是把这种文化载体作为实体去考量,并通过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地把握客观事实,那么这就是科学教育。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对其影响远远大于教育内容本身。学生在学期间,教师可以帮助其分辨和把握好坏与否,但当学生步入社会、走入职场,衡量的标准就握在了学生自己手中。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延续对科学和人文视角的平衡,则深深根植于其早期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和氛围熏陶。这正是人文教育更为深刻的作用,即教会学生用人文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动态平衡的视角把握工作和生活中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三、结语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效性值得学界深入研讨与探索。本研究在简析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包括增强职业认同、缓解职业压力、更有效地处理医患关系、学会用科学与人文的双重视角看待事物、维持科学与人文的平衡发展。同时,医学人文教育不能脱离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单独存在,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作者:王婧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