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供职于本院精神科的6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的前后变化。结果管理活动开展前,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接近(P>0.05),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较高,且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工作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理念;精神科;护理管理;护理风险

精神科患者的病情较为特殊,存在自控能力较差、伤人、走失等可能,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护理质量,各医疗机构普遍强调提升护理管理工作水平[1]。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对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治疗等进行评估,不仅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更能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护理方法。此前有学者分析发现,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护理人员满意度、专业能力改善有限。为获取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本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供职于本院的60例神经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希望对精神科的护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供职于本院精神科的6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6例,女24例,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2.25±2.71岁;护龄1~12年,平均护龄6.62±1.35年。观察组中男4例,女26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2.47±2.61岁;护龄1~13年,平均护龄6.43±1.50年。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以及护龄等指标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相关的对照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育,使其掌握患者病情、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方法,有效了解用药管理、安全管理方式,保证患者病例管理、信息管理高效有序,本组以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为主。观察组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推行针对性管理、轮班制度、非惩罚性报告制度、患者服务管理及人文关怀,具体如下。1.2.1针对性管理:请护理人员针对自身当前护理能力的不足、工作上的问题进行反馈,由护士长予以收集,拟定针对性管理方法。如低年资护理人员反应自身尚不能有效了解患者发病特点,可告知其加强对患者信息的记录,并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提升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部分护理人员表示自身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均有欠缺,可向其提供学习资料,嘱自行学习。1.2.2轮班制度:精神科护理牵扯护理人员较多工作精力,为予以改善,对轮班制度进行优化。晚间值班人员,工作间隔延长1/2,避免短时间内频繁值夜班的情况。鼓励人员主动报名值夜班,所有夜间值班的护理人员在考评时给予加分,月底进行薪资上的奖励。夜间巡房管理工作也给予优化,在轮班制度的基础上,巡房改为两人制、护士站也改为两人制,应对夜间护理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1.2.3非惩罚性报告制度:鼓励所有护理人员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上报,由护士长进行收集和处理,采用非惩罚性报告制度,所有上报问题的人员给予鼓励、出现问题的人员不予处罚,仅给予口头问题指正,督促改进。根据上报问题类型分析解决方法,实现护理管理问题的持续改进。1.2.4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首先,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强调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做到将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其次,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在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满足患者求生存、求健康的需求,还要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和个人因素[2]。比如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尽量做到让患者知晓生命的意义,以便提高他们今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要保护患者的隐私,比如护理中尽量不暴露患者的创伤部位,尽量让患者采用舒适的体位接受护理等。1.2.5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非常重要,医院要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做到同等的尊重和重视,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在生活上帮助和关心医护人员。根据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定期开展新老护士工作与思想交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激发老护士的责任心,同时消除年轻护士在工作中的无助感,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盲目状态,使每个护理人员将护理工作当作一份神圣的工作,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负责。在进行护理任务分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护理人员的学历、年龄以及资质等,同时也要重视护理人员提出的建议,尽可能地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另对比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前后变化。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以自制1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满意度越理想。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分析

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指标上,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显著。见表1。

2.2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前后变化

护理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满意度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满意度指标都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以确保患者安全、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此前学者研究发现,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风险发生率超过10%,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也不理想[4]。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护理风险发生率下降超过5%,护理人员能力、工作满意度也得到提升。本院研究结果与此相同。常规护理管理偏重基础性措施,未考虑护理人员需求和个体差异,这是其主要不足。人性化管理理念重视以人为本,针对性管理直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应对了护理工作中的各类不足。轮班制度降低了人员夜间的作业压力,非惩罚性报告制度有助于发现护理问题,给予改进,综合改善了护理管理效果。本文认为在针对性管理中,除了要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外,也要根据各级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针对性管理要体现出目标性,在日常的管理中,也可以通过采用自学、互学或者展学活动等方式,让护理人员彼此借鉴护理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能动性[5]。本文认为在轮班制度中,护理人员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地工作,巧妙交替进行脑力和体力劳动,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净化情感和心灵,培养协作精神。根据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的需求特点,适当减少高年资护士的轮班频次,鼓励和支持自愿上岗轮班护士,同时要发挥护理专家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夜班值班环境和工作氛围。在非惩罚性报告制度管理上,除了进行非惩罚提醒外,也要针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给予一定的奖励。护士长要鼓励护理人员多提意见,对于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明确是因为护理不当造成的,还是因为患者自身或者外界环境引起。对于护理不当情况,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详细报告的形式进行解决;对于患者自身或者外界环境引起的,要充分分析并论证患者可能存在的一些自伤或者他伤状况,及时给予患者以心灵指导,使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进行人性化管理中,医院也要尊重护理人员的人格,对于护士提出的护理方案,要给予一定的支持,给予一定的主动权,让其参与到管理中,对于护士偶尔的工作失误,要在适合的场所给予批评教育,多发现其身上的优点,让护理人员做到扬长避短,为精神科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人文关怀是医院人性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受到工作压力和频繁的倒班影响,难免会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医院管理者对其加强人文关怀。除了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外,也要重视其家庭关系,可以采用交流会或者进行一些拓展等让护理人员消除心理障碍,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护理实践中。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人性化管理后,精神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与传统护理管理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满意度,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王丽娜 刘汉军 单位:吉林市舒兰精神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