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影响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劳动就业产生根本性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新旧产业更迭、新旧岗位交替出现,于我国就业而言,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都需积极应对,看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迎接智能革命的到来。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就业;积极应对
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当前,该技术炙手可热,掀起了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变革浪潮,已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和影响,全面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劳动手段的影响演进到自动化和智能化阶段,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劳动就业产生根本性改变。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初步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工业、信息安全、金融、医疗、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有了初步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备高效率、可靠稳定、重复精度好等特点。可以在制造业中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方面承担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作业,用机器人来取代传统工人难以完成或不能承受的工作,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安全领域,受技术发展所限,信息泄露时有发生,用户对信息安保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当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后,信息安全领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和提高,为实现信息认证、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也已被大面积推广,垂直领域的图像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可基本满足医疗行业的需求,可为病人提供诊前健康状况的初步分析和评估、诊中的病情研判和手术辅助、诊后的预后跟踪等医疗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在指导病人就医、缓解就医难,帮助医生看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医疗资源的紧张局面等方面还大有可为。人工智能凭借大数据库、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上演残酷大清洗。将传统的客户获取、身份识别、风险控制、投资顾问、客户服务等金融事务大面积地用机器取代,作为纯数字交易的金融领域也是人工智能渗透最早、最全面的行业。在教育领域,AI和教育的融合,通过人机交互,给师生提供了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及普及,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也都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影子。代表性的领域有智能家居、智能零售、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这些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对未来就业而言,人工智能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伴随着人工智能、新职业、新岗位大量涌现,给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传统的行业、岗位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替代,使得低端操作技能人才面临失业、收入下滑等困境。
(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劳动者带来的挑战1.失业规模扩大。翻阅人类科技进程图可知,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和迭代必然带来一场产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裹挟着自动化、智能化等显著特征,将其嫁接到传统产业后,传统产业技术得到了优化升级。随着智能机器人逐步取代传统工人的工作后,相当一部分工作岗位将会消失,企业用工量需求渐趋减少,导致部分劳动力人口失业,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有近49%的工作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多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为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全球各个行业的劳动者面临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对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第一、第二乃至第三产业中的就业人员而言,失业压力无疑更大。2.就业门槛提高。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和普及,原先的体力、脑力劳动以及少部分的智力劳动逐步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体力劳动者的比重减少,智力劳动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智力劳动成为重要的就业门槛,这对很多体力、脑力工作者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劳动者身处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环境中,时刻感受到劳动形式和劳动方式的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将就业门槛大幅度提高,具备创造性、灵活性等素质将成为劳动者重要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劳动者需要顺应科技潮流,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知识,具备对应的专业技能,拥有智能机器人不可替代性的本领。3.收入差距拉大。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不同类型劳动者间的薪酬也随之变化,他们之间的薪酬获得差距逐渐被拉大。比较而言,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型、技术型、专业型的人才拥有较高的薪资水平,而那些从事基础性、服务类工作的劳动者,其薪资水平通常偏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方面的深度应用,将会使得劳动力市场形成“工作极化”,进而导致“工资极化”现象,在工厂里,那些熟练操控高端智能设备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之间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呈现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在各个领域广泛存在,拉大了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引发失业潮,社会稳定面临严峻考验。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劳动者带来的机遇1.催生新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机会。人工智能引领未来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服务配套等方面处处体现出智能文化。在人工智能技术扑面而来的当下,企业会更重视研发,投入更多经费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增设研发岗位,聘请研发科技人员。同时,新技术促进新行业、新部门的出现,围绕新兴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刺激产生数量众多的新工作机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按需组织项目、借助外脑完成临时项目任务而雇佣临时自由职业者的机会增多,为兼职工作、非固定工作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的新产业生态将创造大量新就业岗位,可吸纳劳动力充分就业。2.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产业领域注入人工智能元素后,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基于万物互联,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劳动者的工作,将极大地提升劳动生产率。随着机器换人的大面积推广,生产流程自动化改造的深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劳动生产率会成倍的提高。除了生产领域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领域,诸如医疗保健、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也会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和养老服务成本。面对人口老龄化危机,适龄工人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为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按照应用速度的不同,基于人工智能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每年可为中国贡献0.8%~1.4%的经济增长。3.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作为技术的发明者、使用者,要正确恰当地使用这些技术,通常需要掌握多种“硬”技能和“软”实力。劳动者为了顺应变革潮流,及时跟踪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迫使自己不断地追踪新技术,学习新技能。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细分变化,劳动者满足工作岗位所要具备的技能越发复杂和多元,促使劳动者的整体能力必须不断增强。工作岗位需具备的人工智能新技术能力要求会很快传递到劳动力市场,在市场上寻找工作机会的劳动者必须面对岗位的新要求,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等进行合适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三、我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就业影响的对策建议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都要积极应对。
(一)政府层面1.出台相关政策,推进人工智能伦理建设。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已习惯新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在享受新技术便利的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泄露等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因此应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在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制度建设上应具有前瞻性和统筹性。将跨学科、跨领域的法律和政策研究置于优先地位。一方面,本着开放接纳的原则,大力鼓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使其绿色健康的发展,要出台法律政策给予规范引导,规划出伦理边界,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另一方面,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应该深入探讨,加强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伦理评估,完善已有的政策和制度,以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2.完善保障制度,降低失业带来的冲击。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使劳动者面临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工人存在失业风险,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严重。对于短暂失业的劳动者,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安排一些过渡性支援,为其增加收入,兹事体大,可使这部分劳动者顺利渡过难关,重拾就业信心。同时,为有效缓解劳动者因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政府要完善社保体系,可创造大量公益工作岗位让他们继续工作,给予社会补贴,使他们分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技术成果。对不同失业人群采取积极就业援助,以适应社会发展、实现再就业。应该加紧制定与就业收入分配保障相关的政策措施,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健全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对失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因人工智能失业人员顺利转岗,降低失业率。3.加强人工智能技能教育,提高就业能力。要很好地、持久地发展及运用人工智能,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政府应大力提倡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教育份额的比重,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人力资源供给。根据人工智能发展的层次和类型不同,分别为市场输送理论研究、实践应用、技术技能操作等不同层面的智能型劳动者。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对中低端从业者的冲击更大的现状,更应加紧完善这部分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强化中低端专业技能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其人工智能素养。为避免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可由政府牵头,采用校企双元合作,产教融合、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校企有针对性地设定培训方式和内容,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培训与时展同步。4.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人工智能的就业增长点。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接受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如何让这些产业产生彻底变革,克服人工智能发展初期面临的障碍,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十分重要。政府应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开发建设,落实支持对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国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水平,加快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打造具有我国优势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开辟人工智能新天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创造效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的就业增长点。
(二)企业层面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完备的人工智能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体系。1.透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对就业结构产生极大的冲击,对工作岗位和组织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需要积极开展新技术对就业岗位替代的监测与评估。企业应从自身定位出发,找准人工智能和传统技术的结合点,合理使用智能技术。结合企业特点,以新技术为突破口,分析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重视对员工的再培训,以便员工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确定智能化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能力要求,为员工有效择业提供针对性的帮扶。在企业的帮扶下,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升级。2.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吸纳效应。人工智能发展势如破竹,要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智能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智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针对人工智能对就业提出的挑战及要求,根据企业的业务类型,提升存量人才能力,帮助此类员工快速适应智能化转型的挑战,有效帮助员工顺利过渡,平稳转岗。要积极整合智能时代多样化人才获取渠道,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益,主动为人才赋能。依托相关高校,鼓励校企合作,加强员工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构建不同层次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造就更多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三)劳动者层面劳动者应该积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提高相关职业技能,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1.优化劳动者技能结构,实现劳动价值。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劳动者须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无法被技术取代的人才和技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者自身的不断学习,劳动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劳动结构得到了优化。作为个人价值体现的劳动付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同样重要。虽然劳动方式和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实现,还是每位劳动者追求的目标。2.奉行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下,每一个劳动者都面临着巨大的知识结构挑战,而能快速接受、适应并引领这一变革的人,将成为最终的赢家。为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紧跟时代潮流,劳动者需奉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专业技能。需要随时关注并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培训,掌握对智能化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的操作能力。除了学习如何操作机器人技能外,还要重点学习一些机器人不能取代的岗位技能,如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便提升自己的智力资源价值,更好地从事技术难以替代的工作岗位,应对失业危机。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更要具备机器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通晓未来智能发展方向,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面广度深,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劳动者要勇于接受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练好内功,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提高就业能力。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劳动者适应人工智能的冲击保驾护航,迅速提高劳动力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劳动力的智力资源。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完善的人工智能知识培训,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升级;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吸纳效应。无论是劳动者个人,还是政府和企业,必须看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迎接智能革命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朱巧玲,李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劳动力结构变化趋势———理论、证据及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7(12):172-177.
[2]朱敏,纪雯雯,高春雷,等.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和挑战[J].教育经济评论,2018(3).
[3]亓红强.智能技术对就业影响几何[J].人民论坛,2018(21):74-75.
[4]刘晓莉,许艳丽.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视阈下人工智能对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
[5]沈于.对人工智能就业效应的评析[J].中国商论,2019(11):238-239.
作者:林松池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