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影响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影响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影响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传播业;智能媒体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优化,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云存储等最新技术的智能媒体随之出现。一方面,人工智能影响到整个社会,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们记录世界、接受信息、了解环境的重要中介。新闻传播业边界之外的种种因素正逐渐影响行业内部。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业正在大范围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应用到信息采集、新闻生产、编辑等各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力引进、开发和应用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新闻传播行业。

一、人工智能成为日常交流和信息获取的新工具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深入的产物,是更广泛、更快速、更聪明的计算。从范围上来看,计算已经延伸到各种设备上,人工智能为更多设备赋予了“思考”能力;从速度上来说,这种计算的速度要远远超过过去的速度;从功能上来看,通过算法不断优化提升,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更多功能的计算,达到更多人们所设定的目标。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现实中,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人们接触信息的中介。我们获取的信息是人工智能加工过的、挑选过的。我们会看淘宝里的猜你会买,这是因为我们不希望把时间浪费在挑选上,当然对于那些想在从挑选过程中获得满足的例外。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经典论断为后人研究媒介的发展画出了清晰的路线,沿着这一路线,我们看到了媒介历经口语、印刷、广播、电视、数字的变迁过程。一切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器官——心理或身体官能的延伸。正如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对耳朵和眼睛的延伸,在笔者看来,人工智能则是对大脑的延伸。

二、人类迎来一个可追溯、数字化、可预测的全新信息生态

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的改变是从源头——信息开始的。信息是新闻传播的材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基础。而人工智能将会给信息的面貌带来巨大的改变,改变了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模式,也给新闻传播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工智能赋予机器洞察力,我们看到前所未有的世界将物体植入传感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通过对物对识别、对数据的联想、对关系的推断、对结果的转化,我们能看见前所未有的信息。我们看到的车将不是一辆简单车,而是包含它的终点、行车里程、耗油量等各种信息;我们看到的交通也不是直观感受到的拥堵或者畅通,而是它能够在未来的几分钟可能出现拥堵以及避免这种拥堵的最佳的规划路线等等。人工智能让我们拥有能够洞悉万物、预测未来的超级大脑。新闻传播业是为国家和社会进行环境的监测、危险的预警、秩序的维护,这一切离不开数据这一基础材料。媒体是环境的瞭望者和观测者。而我们的环境是一个数据环境,媒体应该观测的是数据。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判读这些信息的价值,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成为新闻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物联网+人工智能使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物联网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物体被植入传感器,与统一的管理服务云端相连,每一个原本独立于虚拟世界的实物目前都具有了收集信息、计算信息和对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万物相连”已进化为“万物皆电脑”。①在物联网时代,万物将会被自动记录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自动转化,成为可用信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实现信息交流,带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报告,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球有近50亿物件实现了互联。②据朱尼普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385亿。③迄今为止,在海量数据中,人类能轻松利用的结构化数据低于20%,非结构化数据逾80%,而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需要对算法提升,人工智能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会更有多结构化数据出现,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将充满数据,我们将以一种数据化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信息量的增大,让新闻传播业的作用面变大,信息如同大海,舆论引导的受力面变大,引导力很容易被信息舆论的大海稀释。这为主流价值传播和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三)主动记录、固定保存,环境可追溯成为现实人工智能为我们呈现的信息归根到底是以数据化的形式呈现的,这些信息将会被存储在硬盘中,在一定时间内会被保存下来,而在有些领域,这些数据将会永久保存。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变得可追溯,信息将不存在过去时。我们想要复盘一件事情,不用再去访问亲历者或者目击者,甚至根本就不需要亲历者或者目击者,只需要翻看当时的监控录像、各种终端设备的日志,就可以了基本还原事情的全貌。而且这种还原更加真实可靠,现实世界的罗生门被虚拟的数据终结。在未来,万物互联会让整个世界链接进一个虚拟网络中,人工智能会让任何事都有迹可循,过去的世界仿佛被微缩进一个魔盒之中,随时等待人们开启查看,我们将全面进入一个可追溯的世界。这一点不仅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调查变成搜索、采访变成了查看数据。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发言权。人工智能如果被人有意操控,其提供的信息将会给我们呈现一个虚假的世界;如果数据被删除或者不被交出,我们将难以揭开事情的真相。

三、人的解放:新闻传播工作者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

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自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改造工具,人类就开始了体外进化,这就是技术的“器官延长说”。从本质上说,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技术的形式,是对人的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关于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问题,是人工智能时代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新闻传播业变革中的重要变量。虽然人工智能目前不能超越人类的创造力,但可以承担起一部分信息的收集过程、数据整理和内容创作,将媒体人从一些重复性的繁冗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节省出时间用于创作和创造性工作。

(一)退化与进化,人工智能参与后的功能变迁人的本质变成了如何利用智能、如何优化智能,如同摄像机催生了人们对图像语言的创造一样,人工智能让人逐渐进化出新的功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熟练掌握运用以及不断地适应和优化。正如图像媒介限制了人的眼力一样,智能媒体同样会限制人的脑力。但是图像媒介从来没有限制人对视觉文化的思考,反而催生了新的图像文化和图像文明,同样,智能媒体也一样赋予了人们思考的新维度,给媒体发展带来新的空间。过去我们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现在或许我们可以说,铁肩担道义,妙算著文章。这个算不是计算的算,而是编织更加精巧、实现更多功能的算法。让人工智能实现更多的功能,同时,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种种弊端。

(二)协同与互补,人机共存的唯一可靠模式人到底干什么?人可以不在场。我们自从用了计算机智能开始,人就开始不断地被解放,简单地说当计算机出现简单的软件计算功能的时候人就已经逃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前的新闻生产中,从信息到一条新闻这个过程,人可以全程不参与。比如说财经新闻和体育新闻机器人已经可以自动书写了。虽然他还不够智能,但是这意味着人和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人类智能的本质不是计算。人类智能体现在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认知、对所观察的事物或抽象、记忆、判断、决策等。在未来,人工智能和人将永远以协作互补的方式相处。人借助人工智能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类所无法实现的功能,而人同时要对人工智能生产的新闻产品进行复检,对人工智能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会替代人的一部分功能,从而引起新的分工,造就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新的生产工具会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技术,人工智能必然会替代人的一部分功能,例如对于复杂数据的处理,视频审查等等。但是,人工智能终究不会替代人的全部,与人工智能协同作业、互相补充将会是永久的生存状态。

(三)为媒体机构赋能:人工智能颠覆传统新闻生产借助人工智能,媒体可以复制出成千上万个记者,为每一个受众制定一套传播方案,为他们每一个制作定制的新闻资讯。这一点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大众传播变得更加精准,从对一群人的传播演变成对每个人的传播。人工智能可以为媒体机构赋能。当前,媒体的个性化还只体现在编排上,但是并没有具体到每一条新闻资讯上。AI主播让机器可以进行拟人化的播报,让人从新闻播报中解放出来,虽然目前的AI主播在语言和表情上还略显生硬,但技术的进步一定会改变这一问题。媒体机构将会生产出千人千面的内容,每个人看到的电视节目都不相同,这一点,在几年前的全景直播中已经可以实现。此外,媒体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标签,制作适合兴趣、年龄、阅读习惯的新闻产品。例如一条财经新闻,对于一个普通的受众来说,只需要收到一条包含基本事实的简讯;而对于一个金融白领,则会收到详细的报道以及评论。而实现这一目标,依然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背后需要更加精巧的算法和更强劲的算力。

四、结语

当人工智能成为我们日常交流和新闻传播的中介物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的本质特点及其带来弊端与偏见。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是算法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算法,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将可数化的信息进行加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智能对三种类型的信息存在偏见,一是对于不可数化的信息,二是数据不规整的信息,三是用户认为没有价值的信息。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从本质上去理解它的基本属性。本文希望,以中介物的角度来理解人工智能,能够发现人工智能如何从信息、生产、传播以及从业者这几个维度对新闻传播业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史安斌,刘弼城.5G时代的物联网:福器还是凶器[J].青年记者,2019年3月(上).

[3]【美】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6).

[4]【加】罗伯特•洛根著.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加】莫斯可著.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利与赛博空间[M].黄典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6]张志安,刘杰.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技术驱动与价值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7,(011):4-9.

[7]张志安.人工智能对新闻舆论及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8):98-103.

[8]刘茂锦.人工智能用于新闻业的法律、伦理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8,(06):98-99.

[9]沈正赋.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次生矛盾的生发、纠结与调适[J].编辑之友,2018,(07):39-45+70.

[10]唐瑜伟,刘勇峰.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研究综述[J].西部广播电视,2018,(005):36-37.

作者:王海龙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