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人工智能快速渗入到各行业中,人工智能岗位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其职业能力也快速变化,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难题。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主要就业岗位,解剖其核心职业能力,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分层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核心职业能力;人才分层培养
1引言
人工智能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其应用渗入到各行各业,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头部企业的积极推动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被开发,人工智能岗位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主要就业岗位,解剖主要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提炼出分层培养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结构,为学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提供参考。
2人工智能发展与岗位需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工智能发展政策。国家层面主要有《“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自2017年起,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提及“人工智能”行业[1]。国家最终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如《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等。领军企业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中,成员已达15家: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商汤、依图、明略科技、华为、中国平安、海康威视、京东、旷视科技、360、好未来、小米。平台覆盖了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视觉计算、营销智能、基础软硬件、普惠金融、视频感知、智能供应链、图像感知、安全大脑、智慧教育、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领域[3]。开放创新平台必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扩散与转化应用,使人工智能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引擎[4]。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拉勾网等头部招聘网站进行数据收集来看,在招聘网的人工智能岗位量在3万个以上,推算整体市场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巨大。作为交叉学科,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广泛,因此要给岗位进行科学分类,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本文以招聘网站上提供的岗位名称,按职业能力,结合招聘热度,挖掘整合出四个主要的岗位: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工程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人工智能训练师和人工智能技术测试工程师。
3人工智能主要岗位职业能力
人工智能主要岗位,需要从业者有一些共性能力,如理解技术文档和论文的能力、较强的研究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技术预研和难点攻关能力、还有压力承受能力、创新能力等。此外,职业能力随着岗位工作任务的不同,有明显差别。
3.1人工智能算法和研发工程师
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理论上有区别,一个偏向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一个偏向实际人工智能应用实现。但在人才市场上通常不做严格区别,此处归为一类。相较其他岗位,学历要求较高,本科以上,一般要求硕士甚至博士。人工智能可分为计算机视觉/图像、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不同领域类别,其对应算法/研发工程师的职业能力,会有很大不同。常见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工程师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3.2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工程师
学历要求相对偏低,多数要求高职即可。能熟悉本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从事售前售后服务为主。企业看重从业者性格开朗,有团队精神,有效协调各种资源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工程师的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
3.3人工智能训练师
学历要求相对偏低,中职、高职都可。分不同方向,如系统建设、数据分析、需求分析、知识库搭建、智能服务等。整体技术要求不高。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职业能力如表3所示。3.4人工智能测试工程师学历以高职和本科为主。一般要求熟悉测试流程和相关测试工具。人工智能测试工程师的核心职业能力如表4所示。
4人工智能人才分层培养
从人工智能主要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看,侧重理论创新型岗位人才的培养,放在研究型本科或研究生层次相对适合;侧重应用型、技术型岗位人才的培养,放在应用型本科或高职层次相对匹配;侧重实践型、操作型岗位人才的培养,放在高职和中职层次较为妥当。不同人工智能岗位,对应到相应教育层次及主要知识/技能结构,如表5所示[5]。
5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主要就业岗位,对人工智能主要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进行了提炼和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岗位要求进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思路,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宇,朱振华.“人工智能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现代计算机,2020(2):79-81
[2]刘强,母运龙.人工智能科技政策与知识产权立法互动研.经济法论丛,2019(1):289-312
[3]综合新华网,浙江科技新闻网.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扩容加速应用场景落地.今日科技,2019(10):11
[4]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
[5]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作者:曹宇 鲁明旭 单位: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机电工程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