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使独立学院(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安徽省软件工程专业评估中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标准,本文提出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对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和实践,建立符合专业评估标准、社会声誉较好的高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探讨了该模式在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初期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评估;人才培养
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7年,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教司〔2017〕62号)。随后,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合作委员会的通知》(皖教高〔2017〕62号),由各专业合作委员会拟定专业评估办法。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如何改革所设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其符合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评估标准,成为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谢承旺[1]等人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提出并实践了从专业课程体系、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校企合作以及开放式实验室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模式围绕学生,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的目的。张锦[2]等人提出了整体上遵循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从数据信息化管理、教学时间设计等方面分别进行三阶段划分的迭代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湖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沈海波[3]等人在改变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方式等方面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实践,突出特色课程建设对培养综合素质高的软件工程人才的重要性。在软件工程专业评估背景下,以上创新模式对独立学院进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评估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估标准,体现了社会对软件人才的可度量评价,主要从人才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评价等方面评估。现今,多数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在上述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培养效果,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经分析整理,现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滞后于社会需求独立学院制定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般以3到4年为一个周期,在此影响下,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课程)的更新速度,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变化,导致了培养的软件人才毕业质量提高慢,社会认可度下降。如何制定一套受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周期影响小、高效灵活的课程体系,以保障高质量软件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二)师资队伍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力亟待强化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师往往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上,其工程项目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只有参与实际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培训及开发后,专业课程老师才能具备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
(三)实践教学环境需进一步完善独立学院在进行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时,重心多放在基础核心实践课程的需求上,而对于一些如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车等综合应用型实践教学环境往往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存在局限性独立学院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理论教学质量一般用理论课考试成绩来评价;实践教学质量通常从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综合进行评价。这种质量评价机制仅体现了独立学院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未客观反映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专业评估背景下的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安徽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考工程教育认证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了《安徽省普通高校本科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在计算机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涉及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提出从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以及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的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在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了相关的实践。
(一)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更新速度,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变化,若能缓解这一矛盾,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以及实践教育五个课程群,共169.5个学分。其中教育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实践教育是根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相关标准制定的,共145学分,保障了该课程体系符合安徽省软件工程专业评估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优化的重点在专业拓展课程群中,该课程群共24.5个学分,其中保留8个学分的专业实践拓展课作为机动课程,用以开设社会需求高的实践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会发生一定的变动,具体的课程由独立学院和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讨论共同决定。这将很好地缓解课程体系更新速度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矛盾,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已与蓝桥软件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实施其在专业拓展课程群的改革,专业学生就业率提升至96.08%,较往年有较大提高。
(二)提升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师多数从研究型高校引入,在教学中往往侧重理论教学,其工程实践能力偏弱,影响和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独立学院应积极提供让教师从高校走出去的机会,参与实际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的培训和实践,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为提升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一方面加强软件工程专业教师产学研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软通“急客营”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教师委培合作。在每个暑假的教师委培合作中,独立学院分派1到3名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师到上述单位进行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培训或实际开发。这种改革,普遍受到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师的欢迎,其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持续性提升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软件工程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人才的保障。首先,将多元化教学模式[4]植入到理论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分阶段实施以项目案例驱动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其次,强化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完善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此方面,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及单片机竞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并设置了嵌入式实验室、智能车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相关专业实验室各1个。通过学科竞赛的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让更了解社会行业需求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中来,学校由于财力或师资不足无法单方面建设健全的实践教学条件,可与合作企业合作建设,实现双赢。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已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和北大青鸟教育集团合作,共建大数据实验室和云计算实验室。由合作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老师,每学期输送50名左右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到这些企业中去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的实践学习。
(四)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要有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5],根据安徽省计算机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关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两方面。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思想道德、基本理论课程成绩、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论文(设计)及升硕率等五个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公开发表文章(论文或作品)、学生创新活动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奖励情况等三个方面。根据上述指标,为健全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机制[6],除保障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外,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改革措施:首先,加大学科竞赛奖励力度,鼓励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学科竞赛中去,帮助学生提升技能和科技竞赛的档次和质量;其次,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即鼓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义务科普讲座,丰富学生科普知识,提升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兴趣和动力;最后,加强辅导员宣传工作,鼓励和引导学生考研,对升硕的学生及其辅导员予以一定的奖励。自2017年9月以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共培养104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针对这些学生开展的第二课程达13次(除寒暑假,平均约每月一次),涉及10名专业课教师和4个学科领域。在表1中,实际数据项累计统计了从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对这104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各项评估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后,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各项教学质量评估均达标,取得了较好的评估成绩。其中,公开发表文章、学生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指标达到优秀,升硕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选择了高薪就业。
三、结束语
在专业评估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从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以及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进行了实践,取得的各项专业指标数据符合安徽省计算机类专业评估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克服了多数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达到了改革预期的目标,对同类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承旺,胡庆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7,38(6):26-28.
[2]张锦,蔡美玲,窦亚玲,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三阶段迭代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8,40(1):118-123.
[3]沈海波,周如旗,朱雄泳.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软件工程,2018,21(3):57-59.
[4]刘辉,冯莹莹,等.软件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3):81-82.
[5]张海潘.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作者:刘辉 李淑敬 李林国 赵莎莎 单位: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