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交软件对电子商务教学影响实例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软件作为互联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也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但目前,对于社交软件在高校课堂上应用深度不同所导致的电子商务教学效果差异,尚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入分析与实践层面的案例研究。本文基于主要社交软件在高校电子商务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探讨了使用社交软件辅助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融合层次、主要意义与影响因素,以丰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社交软件;电子商务;教学应用;教学实践
引言
中文互联网环境下,以QQ和微信为典型代表的社交软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在2018年底已经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为8.17亿(占比98.6%),手机即时通讯用户占比达到95.5%,使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的网民分别占84.3%和58.8%。腾讯公司在对QQ与微信的使用人群定位上,QQ虽然比微信更早推出,但面对年轻人群体提供了更为复杂的基础功能和付费装扮等进阶功能,包括更为完善的群管理和文件搜索、对空间(QQ的朋友圈)更强大的编辑能力等等。而微信则提供了较QQ更为简易的交互界面和功能设计,让对智能手机不熟悉的人也可以快速上手。与此同时,微信的公众号中丰富的自媒体内容和微信支付完善的商业生态共同吸引了大量用户。目前,这两个社交软件在中国高校的电子商务教学中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应用。
1、社交软件与教学的三个融合层次
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社交软件与课程的融合程度总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初级:以社交软件群组功能的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途为通知和资料传递等常见基础应用;(2)中级:充分应用软件提供的自带功能,比如QQ的家校群提供的身份分类、作业布置等功能;(3)高级:在中级应用的基础之上,强调了应用程序功能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影响,包括网络学习资源的分享和课后的互动等内容。在大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课程性质与社交软件的应用深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理论教学类和通识类课程往往停留在初级应用层次;处于核心地位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需要师生密切互动的课程则倾向于中级和高级应用的层次。在绝大多数通识类课程中,由于课程内容偏向理论和简介,课本和多媒体教学即可满足需求,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往往局限于课堂上的定期见面,故教师和学生缺乏深化师生关系的动力,所以第一节课建立的社交软件班级群到最后往往变为通知群或请假群,课程一结束即名存实亡。与通识类课程相反,处于核心地位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一般由本专业的资深教师授课,课后也会布置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研究型作业。由于课程内容相对艰深,学生有课后提问的迫切需求,因此此类课程的社交软件班级群的活跃程度远较通识类课程为高。
2、社交软件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表1从教师和学生的两个角度,总结了社交软件应用于上海某市属高校各教学班级的三个实例。各班使用社交软件情况介绍:(1)A班:该班级学习一门面向非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主的通识类课程,教学内容浅显且偏向于理论知识,因此建立的微信群主要用于教师通知学生们课程变动情况、督促学生们按时完成作业。该课程有许多学习资料需要课后阅读,但微信没有为群文件提供专门页面,只能在聊天界面上翻查询,非常麻烦,而且时间稍久就会失效,不利于学生们反复查看。所以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文件上传至百度网盘,然后将网盘文件的分享链接发送到群聊里,个别同学有需求时也可以互相发送文件链接,通过额外的应用解决了微信群本身功能不足的问题。(2)B班:该班级学习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难度较大,且期末考核更为严格。在课后讨论时,经同学们提议,该门课程采取了一个创新性的做法——使用QQ群聊的匿名聊天功能进行文字讨论。事实证明,使用这一匿名聊天功能可以通过有效隐匿发言者的个人身份,将群内的关注点聚焦到提问内容本身,有效克服了部分同学的羞怯情绪和讨论时普遍存在的尴尬气氛,对于提高发言率、改善学习效果和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班和A班一样,需要反复查看学习资料,由于QQ群已经提供了完善的群文件管理和永久的文件保存功能,因此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应用软件。(3)C班:该班级学习一门开设在短学期的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小组为单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掌握电子商务实际的业务流程,班主任则承担辅助教学和管理的工作。在C班的教学实践中,社交软件除了承担前述A、B班的职责外,还在教学计划与进度发生变化之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或教师前来处理。在C班的实践课程教学中,班主任还开设了关于本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将课外补充知识和专业前沿动态通过公众号及时,以供同学们深入了解课程以外的知识信息。就上述三个班级的应用实例来看,教师将社交软件应用于电子商务教学的初始动力是实现教学进程的便利化,尤其很多中老年教师是将社交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延伸到了工作层面。以联系学生为例,以往需要收集全班同学的电话号码,现在只需要建立一个班级微信/QQ群即可。但就学生角度来看,绝大部分都属于互联网的“原住民”,非常熟悉社交软件的深度应用。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很多社交软件班级群的建立就是来自于这些互联网年轻“原住民”们的倡议和帮助。在建群后,同学们往往会不断发掘社交软件的新功能和冷门功能,并及时应用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进程,因此大大提高了社交软件在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3、社交软件应用深度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影响分析
社交软件应用于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是移动学习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成长的教育现实。在国外有可汗学院、国内有沪江等一系列网校蓬勃发展、5G技术又方兴未艾的今天,移动学习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因此,社交软件即使并非专业的移动学习软件,其在教学方面的价值也值得探讨。社交软件初始的主要开发目的不是为了移动学习,但是社交本身与学习和生活高度融合的特性导致社交软件逐步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故而社交软件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深度问题,可作为移动学习的一部分来进行考察。在上述社交软件应用于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实例中,总体而言均遵循了以下三个基本课程设计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2)促进自主学习;(3)内容有意义,便于学习者记忆。在上述实例中,三个班的师生都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将社交软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没有主动地学习移动教学相关理论并加以运用。但是,师生们在课程中使用社交软件的具体行为仍然契合了这三个基本原则,且社交软件的不同应用深度亦符合了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1)在三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中,都通过社交软件的运用分享了学习资料,因此将学习资源集聚在了学习者身上,为学生的全天候学习提供了条件,亦促进了学习的自主化。(2)B班使用匿名聊天功能,创造了一个新的虚拟的交流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摆脱了现实身份的限制,使得每个人只关注当时的发言内容而不需要担忧同学和老师对自己身份的关注。这个创新的学习讨论环境毫无疑问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3)C班进一步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将学习的跨度从短暂的教学周期延长到课后更为长久的时间跨度。通过进一步深化使用社交软件现有的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课堂之外具有丰富内涵的学习内容,并便于学生记忆和灵活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
4、结束语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社交软件在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深度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发挥社交软件应用于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积极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各高校电子商务课程的设计者和学习者参考:(1)依据电子商务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社交软件及其功能。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克服选择软件和应用功能时“贪多求全”的心态,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软件及功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学习成本。(2)通过社交软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促进学生们的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社交软件作为目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内用户量极大的应用程序,本身就链接着海量的学习资源。因此电子商务的课程设计者们可通过社交软件的深度应用,将优质的学习网站和学习资料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并全方位地分享各类电子商务学习资源,让学生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并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3)利用社交软件的新增特色功能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老大难问题,实现电子商务教学创新。如前述实例中所应用的匿名聊天功能,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在发言时的积极性,为获得良好的电子商务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当鼓励教师们在掌握社交软件新增特色功能的基础上将其深度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探索,以实现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S/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
[2]顾凤佳.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学习课程设计原则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0-66.
作者:王嘉伟 杨维新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