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研究

摘要: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需要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库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对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培养模式很难提高学生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因此,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为此,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研究与实践了一种“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作室为平台、以软件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师徒制形式开展编程特训”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较好地解决了所培养的软件专业学生开发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开发能力;团队师徒制;编程能力

0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向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软件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软件技术人才需求。一方面,尽管高校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但许多软件公司和企业却还是招不到合适的软件开发人才,软件技术人才市场仍旧存在“用工荒”现象;另一方面,不少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却抱怨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使得他们被迫改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与软件企业需要的岗位人才能力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虽然在学校里学习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相关课程,但缺少应用这些碎片化课程知识开发软件项目的能力,缺乏开发实际软件项目的系统性实践与训练。因此,当面对具体的实际软件项目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束手无策。因而导致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经常会因没有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经验而被企业拒绝录用,使得不少学生被迫改行。因此,如何在学校里培养出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以满足社会、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载体、培养方式等方面开展调研与分析,改革传统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从中研究并实践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软件项目开发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传统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通过对近几年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调研与分析后发现,不少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模式实施教学。而这种模式普遍存在模式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

1.1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

传统软件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机房或多媒体环境下讲解案例项目,学生端坐在多媒体教室或电脑前听。这种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教师独自的案例操作演示与讲解一般需花费较长时间,等教师演示完毕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因信息灌输量较大、时间较长,学生脑中所存的信息已丢失不少,因而不少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2)由于教师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无法分身来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与效果,因此无法与学生互动,控制教学节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低下。

1.2案例项目内容单一、陈旧,与社会实际应用需求差距大

传统的教学案例项目内容单一、陈旧。多年教学使用同一个案例,与行业实际应用项目脱节,时效性差。由于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实际项目差距大,因此学生学完案例后仍旧难以从事实际项目的开发,无法积累起能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

1.3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后学生跟着操作,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吃大锅饭的现象时有发生。

1.4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欠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侧重于理论学习,实际项目开发能力欠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软件专业的教师每周要讲授大量专业课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项目开发,使得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欠缺。

2基于项目的团队师徒制人才特训模式的涵义

本文中的“项目”是指来自企业的真实的软件工程项目、模拟项目,或者是学生创业、创新、就业项目等。真实项目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能独立如期为企业完成的项目。模拟项目是指因项目难度较大或者任务较紧,可能无法如期完成,但是出于对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的需要,与项目的其他开发者同时开发,若能按期按质完成仍然有可能被企业采用的项目。创业、创新、就业项目指利用专业技术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是为备战创新创业比赛而开展的项目。“团队师徒制”是指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带领由经过选拔的学生组成的学生团队,在学生软件工作室中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一人对多人”“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软件项目,以充分发挥企业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特长优势,充分发挥团队的合力作用,让学生得到超越于“一对一”师徒制的团队教师的有效指导。“特训模式”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具备一定素质的基础上,基于项目开展对学生有针对性、综合性的训练,以使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的精英化特别训练模式。

3团队师徒制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应用实践

3.1建立软件工作室

依托软件技术专业的设施、设备和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软件工作室。工作室是对学生开展精英化特别训练的场所,因此无论在环境布置或者硬件设置上都按照软件公司的要求来设置。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它既是一个教学场所又是一个工作场所。工作室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设置方向分成几个团队,如Java团队和Android团队。团队成员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团队负责一个项目,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的项目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变为面向企业生产实践的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

3.2做好项目选择、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实施激励机制

这里的“项目”主要是指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或来自于企业的模拟项目。做好项目的选择和实施管理是通过项目培养学生软件项目开发能力的关键。每年暑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搜集软件项目需求。自主寻找有实用价值的软件项目,或积极参与企业已有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发。开发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资源,一方面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增强教师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也可采取激励措施。若学生团队完成的项目被企业采用,可对师生团队进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不论在真实项目抑或模拟项目实施中,学生均处于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岗位中,担任着真实的工作任务,完成的是现实的工作项目,这种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企业所需人才。

3.3建立“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师傅团队

专业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该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又需要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师傅”。为此,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利用假期和访问工程师项目等多种形式,安排教师下企业。对下企业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励教师在完成真实项目中提高实践能力,获取专业新技术。把项目实施与教师下企业锻炼活动结合起来,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与师傅队伍。同时,专业每年引进2~3名行业专家作为企业讲师,提供企业的最新技术信息与岗位技能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企业工程师作为实训师傅,把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到实训项目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师傅)组成的教学团队,在工作室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带领学生团队完成相应的实际软件项目。

4“团队师徒制”实践的初步成效及其意义

4.1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软件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置身于真实工作环境,一个团队集体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对学生职业素养、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的培养。而且在师徒制的规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接触较多,了解深入,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真正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通过师傅手把手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企业项目往往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要求,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专业技能,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软件项目开发人才。

4.2推进产研结合,增强教师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由于教学中运用的项目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需求的项目,而产研结合是项目来源的重要途径。因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产研结合工作中,自主寻找与企业联合的项目。产研结合是教师不断增强专业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不断参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充实和提升,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社会服务的生产力,形成服务社会和提升专业素质之间的良性循环。

4.3推动“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以使教师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获取专业新技术,也可以把项目实施与教师下企业锻炼活动相结合,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5结语

我校软件专业实施的基于项目的团队师徒制模式培养软件专业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是一种可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融产研结合、工学结合、“双师”素质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师徒结对、学生综合技能形成、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于一体。从受训的学生层面上看,在某一个项目的一次实施中,受训学生一般限于部分学生,但若项目实施有效且可重复,则可通过项目的不断重复实施、学生轮流受训使更多学生得到训练,甚至达到所有学生均能受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2]鲁叶韬.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2):19-21.

[3]刘月.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3(4):15-17.

[4]吴志先,林志谦.“行业企业主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上塘珠宝玉石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6(14):55-58.

[5]刘良华,赵俊,徐济惠,等.高职信息类专业项目团队师徒制训练模式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3):137-138.

[6]王琰.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软件应用的研究学习[J].物联网技术,2016,6(2):105-106.

[7]刘阳.山东省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6,6(9):111-113.

[8]刘良华,赵俊,徐济惠,等.基于项目的团队师徒制高职人才训练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4):347.

作者:宋芳琴 陈兰生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