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软件技术专业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软件技术专业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软件技术专业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实施。该模式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从学生特长兴趣出发,分类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建设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高职示范院校,也建设了一大批与区域、产业对接良好的骨干专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生源结构复杂,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适合不同生源学生的特点。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课程体系,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培养,学习的深度和进度做统一的要求。由于生源不一样,学情特点也有所区别,这就会导致有的学生适合,而有的学生不适合,最终有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比较困难而放弃专业学习,导致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低,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区域经济与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权威数据,计算机软件行业在2013-2018年同期为人才需求最多岗位。软件人才需求相当于2010年的两倍。根据全国权威人力资源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数据显示,2019年2月全国IT空缺职位数共有207086个,其中北京为46201个。保定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核心位置,2015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开创了京津保、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全新路径,形成了具备内生造血功能、良性循环发展的IT创新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全市软件企业157家,68家通过双软认证,占河北省软件企业总数的37%;研发软件产品数量居全省第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手段调查北京和保定的十几家软件企业,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关于人才岗位的需求,大部分企业表示需要项目开发类的人才,如程序开发占了较大的比数,占37%,同时企业也比较需要如软件测试、项目策化、系统/项目维护的人才,各占20%左右。在引进专业人才方面,需要数据库类的占28%,电子商务类的占25%,应用类和可视化编程各占23%。综上所述,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软件开发基本知识,具有软件工程思想,良好的编码能力、软件测试能力、数据库应用及开发能力以及软件技术支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软件人才势在必行。

二、软件专业生源结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采用多种录取方式。高职生源的组成及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1)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2)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高中生;(3)和中职联合招生录取的中职毕业生;(4)高职扩招录取的退伍军人、农民工等。其中,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又包含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高对口专业毕业生,单独招生录取的学生也包含了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高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又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可见高职生源比较复杂。分析近三年,本院软件技术专业的生源,主要包括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和单独招生录取的学生。在这些学生里单招的占了约37%,统招的占了63%,在统招学生中,对口的占了47%,理科生占了约33%,文科生占了20%。报考软件专业的原因方面,77%的同学因为对软件专业的兴趣选择的该专业,23%的同学因为亲朋好友的推荐选择的该专业。在多种生源中,单招的学生相对来说底子稍微薄,基础稍微差一点,对于学习软件技术专业来说,理科生更具优势一些,专业对口的职高学生对于专业学习更容易入门,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软件专业的学生学业基础参差不齐,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业基础、学习动机和就业意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而高职院校同质化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结合区域经济对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制定

根据区域经济与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可以得到软件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的职业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支持三个方向。每个职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同,软件开发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软件工程的思想,明白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相关的编程语言,这个方向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编码能力;软件测试方向要求学生精通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测试工具,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软件技术支持方向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安装调试,客户培训,系统维护和二次开发工作,要了解主流开发平台、开发技术和数据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强。不同的职业方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侧重点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本文所设计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模式为: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团队项目课程。模式的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无论将来选择哪个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要学习这些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这些课程要讲解地深入浅出,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结合一学年的专业课成绩,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在第三学期,除了一些必修课外,学生要选择专业限选课进行学习,专业限选课根据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支持不同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软件开发方向的学生要进一步学习web前端开发技术、服务端程序开发等开发类的课,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要学习软件测试技术、测试开发技术等,软件技术支持要专门学习项目的需求调研、文档撰写和项目运行环境的搭建等。第四学期,主要是团队项目课。教师为学生提供若干实训项目,主要来源为企业和教师,或者学生个人提出的有创意的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不同项目中的不同岗位。每个项目需要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支持等不同的岗位人员。每个项目团队,模拟公司的工作流程,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本学期的教学,打破了原有行政班,按项目重新组建专业学习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激励与互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特长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提高了每个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五学期主要是毕业设计。学生可以选择在校内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也可以选择到校企合作单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和岗位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通过校内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综上,“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带来的很多问题。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分类制定不同的课程,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质量。“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划分专业方向,按专业方向分类培养,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避免了一些学生畏难而放弃专业的现象,提高了就业的对口率,满足了市场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这种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其他专业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该模式对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伟,常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分类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45.

[2]王春模,周荣虎,张林龙.高职院校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4):103-105.

[3]陈玉平.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分层分向教学模式实施路径[J].福建电脑,2018(6):172+176.

作者:李洁 张少轩 李志芳 宋晓静 刘甜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