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软件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协同育人软件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软件技术论文

1地方高校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1.1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涉及主体不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还包含国内外跨国企业、国内相关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多方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开展项目协作交流、合作研讨会、定期进行项目审计等多种形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1.2优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以国际视野了解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确立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IT企业的实习经历、熟悉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外语应用的毕业生。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具备境内外就业能力,使得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和观点,人才成长过程更加凸显国际化理念。

1.3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团队培养机制

采取国际教师引入和校内教师培训相结合,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外籍教师和资深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双语型教师,以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1.3.1专职教师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引进课程培训、企业项目培训,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国外院校进修、利用假期到跨国企业进行项目学习与实践,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1.3.2企业教师通过在校企深度合作单位(包括中软国际、深圳软件园、长沙蓝狐网络技术公司等多家企业)遴选优秀的项目经理,承担新技术应用类课程教学工作,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1.3.3外籍教师结合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境外教师的授课比例,除了相关英语课程由澳方授课之外,每学年至少4门专业课程也由澳方派教师来学院授课,讲授最新专业技术经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外语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外籍教师与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动,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1.3.4资深业内专家坚持聘请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的IT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其企业经验与企业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参与本项目的兼职开课,开展行业动态专题讲座,指导论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授课或合作开发,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实况,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1.4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中外双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结构设置的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国际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整优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其更好地适应于我国生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在语言能力、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达到双方的学历认证标准;二是调整优化中外双方课程结构,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增加课程中的国际内容,开设涉外礼仪、企业文化、外包英语等交叉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学习平台;三是在全球化课程观念引导下,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包括学习慕课(MOOC)的方式及内容,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补充、融入到课程当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开发规范的Whizible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严格按照CMM3开发规范进行项目实战,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和评审,达到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要求。

1.5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授课。打破以笔试为主要手段的单一考评模式,考评重能力,重过程,形式多样,将学生课堂口头展示、作业成绩、小组作业、小测验、学术性论文等纳入考评内容,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6通过校企共建,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中软国际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开设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分别与多家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基地,其中与中软国际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国家级与省级立项。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组织一系列专业竞赛,使得学生有机会进入国际著名IT企业参观、实习。近年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1.7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

通过此平台,使得国外与国内院校、院校与企业、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地方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与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及时为地方、企业服务。院校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调整,院校之间能进行有效协同。

2主要特色

2.1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和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互动新机制,开创开门办学的新模式。本项目能够积极引入国际化资源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进行协同创新,开创了国际化办学+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台,互为补充、互为完善,共同开展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促进IT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以育人贡献为主导,行业引领为核心,区域发展为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项目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调研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面向产业需求制定培养开放式、国际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质软件人才的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探索软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学规律,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注重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能力的培养,与国外高校及知名IT企业合作搭建并营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全面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2.3注重培养过程的“三个不断线”

为适应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素质教育不断线”三个不断线。改革外语课程的设置方案,在1—2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及雅思课程,3—4年级开设服务外包英语,重在培养学生使用外语应用能力。开设大量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课程,安排综合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践题目主要来源于实际项目,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注重软件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包括有法学教育、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课程;建立社会服务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自觉增强综合素质的凝练与提高。

3结语

在针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协调育人过程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IT人才培养国际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强化了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双语双师型教学人才,拓宽了教职员工的视野。

(3)培养的人才能填补外资企业及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打造了新型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作者:霍英 丘志敏 单位:韶关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