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研究(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研究(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研究(4篇)

第一篇:专业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思考

一、改革教学观念

首先,确立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具有双重属性的,这双重属性是指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高职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将这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全面发展。再次,创新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的依靠,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创新教育制度,实现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指明培养学生的方向。最后,应当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教学的客体逐步向教学的主体转变,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避免一言堂,不要照本宣科的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要做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将“教”与“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以及学生的学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操作实例讲述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穿插学生的动手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制造相应的、教学需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往教学方式中所不能够达到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篇的贯穿项目教学,进一步培养软件团队的合作开发的技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全国IT企业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实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非常熟练的操作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呢,他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贯穿项目教学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后,以零磨合的条件下,迅速的投身到工作岗位当中去,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在软件设计专业中,将相关的多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在模拟企业实践项目,这种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多多鼓励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等等,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还能够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教学过后,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应当在整个高职院校的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安排相应的企业实习,有学生和企业双方签订正式的录用证明,证明该学生正式被企业接受成为顶岗实习的工作人员。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公司应当派专门的、经验丰富的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深刻的明白行业需求,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当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记录自己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后,企业的工程师应当以学生在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班主任应当根据实习情况给出实习成绩。

作者:朱蕾蕾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

第二篇:高职软件技术课程虚拟情境实践

1引言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嵌入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步骤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过程。在以往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中,我们发现该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设备有限,影响微机组装实训课程的正常进行

微机组装的实训项目以硬件设备为基础,而硬件设备种类较多,因此建设一个紧跟硬件发展,实训内容丰富的实训室难度较大。另外,虽然微机的组装拆卸过程并不是太复杂,但是需要足够的细心与耐心,稍有疏忽,便会造成损失,丢失大量的数据,甚至导致整个部件的损坏。

1.2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影响微机组装实训课程的效果

微机组装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覆盖多个专业,学生数量较多,但实训室和实训设备数量有限,从而减少了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难以保证实训按质按量的进行。

1.3组装实训内容单一,不易操作

学校的实训室开展的实训不太丰富,内容单一,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有限,另外由于设备管理等原因,学生在操作上也比较受限,实训效果不理想。鉴于上述现状,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加强培养学生微机组装与维护的实践能力,笔者在近两年《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了基于虚拟情境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基于虚拟情境的教学资源的内涵

基于虚拟情境的教学资源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开发具有一定的沉浸感和逼真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而建构出一种3D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共享资源、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有可能实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得到适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范式。基于虚拟情境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可以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很好的研究思路和借鉴意义。

3基于虚拟情境的教学资源在高职《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3.1教学设计

在《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传统的课堂实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实训以验证型实训为主,教师事先安排好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和实训程序,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并对实训进行讲解,然后将实训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只需按照现成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出结论,最后完成实训报告。学生通过实训操作、实训报告,将获取知识的情况反馈给教师。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和解决问题。不足在于:实训环节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给予学生的是灌输式教学,机械式操作,结论性结果。按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当今社会对人才在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素质要求,不能适应计算机应用、科研应用等环节工作的实际需要。由于目前传统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模式存在的弊端,加上现在软件技术日趋成熟,构建一个新的教学资源模式,是实训改革必然的趋势。如图2就是笔者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的基于虚拟情境的教学资源实训教学模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基于虚拟情境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随时可以在虚拟实训的平台上进行学习、交流、讨论,而且整个实训过程也是循环可逆的,如果学生没有实现学习目标,可以重新再学习,直到实现学习目标为止。传统实训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在虚拟情境下的实训模式中,学生变为主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真正的认识主体。

3.2教学步骤

基于虚拟情境的《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过程模拟———实训验证———得出结论———实训评价”六个步骤展开。下面结合“微机硬件组装”教学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3.2.1创设情境

创设微机组装与维护学习情景,使学生处于微机组装与维护环境中,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如:学生已经从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的系统性知识,但在进入实训教学之前,对创设的问题情境可能仍有疑惑或兴趣,比如微机启动后为什么会有长时间的“两长三短”的蜂鸣声,为什么显示器电缆换个方向就无法接上等等。因此,在进入虚拟情境后,学生就会从掌握微机组装的基本流程和岗位的规范操作,进而扩展到掌握微机工作原理、微机日常维护等知识。在实训教学中,把理论与经验性的知识结合起来,并传授给学生,应该是实训教学的重点。

3.2.2确定主题

对于计算机原理比较复杂或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在实训前预先布置,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明确学习目的和主要内容。

3.2.3过程模拟

通过虚拟教学系统,让学生模拟岗位角色,感受角色任务,并完成任务的全部过程,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体验到一次零距离的实际操作,从而真正达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目的。比如:学生扮演为“微机组成工作人员”角色进入实训系统。首先,从模型库中选择相应的硬件,如主板、硬盘、内存、光驱、显卡等。然后进行硬件的安装,比如在主板上插入内存条,如报警,则首先判断是否内存条选取有误;如无误,则进一步判断是否为DDR内存条,而主板插槽口需要SDR内存条与之匹配,那么重新选取内存条后继续上一步操作;如系统仍报警,则可能为内存条方向不匹配,需旋转内存条至适当方向后,再插入主板内存插槽中。操作界面如图3所示。

3.2.4实训验证

学生通过前面几个步骤,对实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做起实训来比较得心应手,出错率降低,成功率比较高。

3.2.5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虚拟实训的过程,判断自己掌握基本概念的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存在的不足,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比较虚拟情境与真实世界,把虚拟实训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将在虚拟情境中掌握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灵活性。

3.2.6实训评价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能力培养情况,分析学生是否通过实训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如:概念的掌握、微机组装与维护流程、设备的构造和操作等等。检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知识建构的完整性、技能的准确性等。通过以上六步教学步骤,学生可以把握全局,大大提高做实训的积极性和实训效果,改变了以往被动应付的局面。

4结语

基于虚拟情境技术的教学资源是《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有帮助,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普遍持喜欢的态度。总之,基于虚拟情境技术的教学资源就其教学效果而言,较传统教学资源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课程设计、考核标准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基于虚拟情境技术的教学资源必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

作者:肖菲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

第三篇:高职高专软件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课改思考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软件编程技能与能力的实用型IT人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第一个平台,对培养学生掌握.NET技术的开发能力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根据培养“懂设计、高技能、素质好”的高技能型实用人才的要求,确立了学生“听得懂、做得上、会应用”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分析研究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已具备的程序开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转换课程教学观点,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考核方法,构建了初步、进阶、提高三层次的技能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适应IT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要,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但相对于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体系更为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通过C#语言的学习完成从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维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维的转换,进而能够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就必须充分利用好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过的基础知识,又能突出后续Web应用程序设计等课程所必需的重点知识与基本能力。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分离、将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孤立知识,不适合两年制高职高专软件专业教育。因此,我们建立了以结构化程序设计内容为衔接、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容为重点、以WEB程序开发为应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1.以结构化程序设计内容为衔接

高职高专教育学制较短的特点,使得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能紧跟市场需求,但同时也使得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二个学期。此时,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少且自学能力较弱。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顺利进入课程学习,将C#语言的基础语法部分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内容对比讲授。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平滑地过渡到C#语言的学习。在案例与习题的设计中,采用控制台应用程序作为编写环境,使学生将精力集中于程序功能的实现,具备初步的编程技能。

2.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容为重点

培养学生能够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进行程序设计,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目标。C#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专业学生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平台,理解并熟练掌握封装、继承与多态三大特性,熟练使用并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重点。在案例与习题的设计中,逐步增加程序的逻辑层次并结合了简单的WEB应用程序。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实现程序功能的基本开发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设计符合主流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编程技能。

3.以WEB程序开发为应用

综合运用各门计算机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职高专软件专业培养高素质IT人才的关键。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ASP.NET简单控件和ADO.NET技术,突出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应用,对实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案例设计中,以BBS开发为主题,分层次设计要求,要求学生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有能力的学生可扩展程序功能,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提高其编程技能与能力。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高技能IT人才。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理论课堂与实践分离、单一的面授灌输等教学方式方法,不适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创建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结合、引导学习与互动学习结合、集中辅导与实时答疑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时地引导学生学习。

1.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结合

传统课堂的应试教育往往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很高但不会动手编写程序。我们改变以教师为主、两学时一课制的传统课堂,建立了以学生为主、四学时一课制的课堂。打破“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精讲多练,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讲解融入实践操作中。此外,引入“虚拟课堂”,采用FTP、QQ群、论坛等进行PPT共享、作业上传、网上提问、实时答疑等手段,构建了面授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的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立体教学方式。

2.引导学习与互动学习结合

教学是双向活动。教师在面授时,应引导学生理清学习内容的主线,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此外,引导和带领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互动式学习,其中包括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专业人士论坛互动,让学生成为教师主导下的教学活动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3.集中辅导与实时答疑结合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源动力,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安排集中辅导课时进行总结与答疑。同时,通过QQ群、论坛和电子邮件进行在线讨论、实时答疑;引导学生利用FTP、Internet等辅助教学资源,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一定的基础和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与能力。传统的一次性闭卷笔试方法既不能全面准确衡量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全面、准确评价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我们构建了课堂任务、课后作业、阶段测试与综合案例考核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考核评价体系,既能对教学效果、实验项目和教学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又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课堂任务考核

勤于上机进行编程实践是学好程序设计语言的最佳途径。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讲解与实践操作分离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上机练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每讲必练”,即每次课教学中,让学生上机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点,实现“以做促学”。

2.课后作业考核

自学能力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我们根据课程所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与竞赛,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要较好地完成作业,不仅要熟练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认真思考,还需自行查阅资料,灵活运用所涉及的知识点。对课后作业进行考核,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对编程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另外布置一些有深度的开发作业,激发学生创造性与解决问题的潜力。

3.阶段测试考核

及时总结、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个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阶段测试是对阶段教学进行评估的必要手段。在阶段测试中,既有对理论知识进行检测的笔试部分,又有对实践操作进行考核的机试部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查,同时也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4.综合案例考核

综合、创新应用是一门编程语言学习最终的目的。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根据实际学时,安排2至3周的综合案例(如BBS开发),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改革效果与结论

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如下效果与结论:1.突出技能能力培养,构建了程序开发技能能力培养初步、进阶、提高三层次结构。2建立了以结构化程序设计内容为衔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容为重点、WEB程序开发为应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适合两年制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体系。3.创建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结合、引导学习与互动学习结合、集中辅导与实时答疑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技能能力培养和自学能力提高;4.构建了课堂任务、课后作业、阶段测试与综合案例考核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督促和引导作用,并能全面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5.实践证明,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更适用于面向应用型、高技能的两年制软件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对四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本课程组实施的教学改革效果是明显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软件开发岗位要求。6.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先后获得学校教案评比二等奖,首届微课大赛二等奖;多年来学生反映与评价优良,给予了后续课程充分肯定;毕业生所在单位对学生的标准化编程素质与学习能力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作者:张晓贤1 许琳1 郑国勋1 赵亮2 单位:1.长春工程学院 2.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第四篇:IT培训机构教学对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借鉴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行业,IT人才都是供不应求。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行业属于高薪技术行业,软件业的发展不需要大厂房、大设备,其核心价值是人才,因此软件开发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同时也带来人才短缺这个现实问题。高校作为软件行业人才输送的主要基地,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改革课程设置,开设IT类专业,采取与软件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携手专业培训机构等多种方式,保证在校期间就可以进行IT人才培养。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真正能够培养出能被企业能接受的人才的高校并不多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在毕业之际选择参加IT培训机构的培训来获得专业技能,通过再培训轻松走上高质量就业的道路。IT培训机构呈现出招生就业两头旺的局面,对此类培训机构的优势进行总结并加以学习,促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1IT培训机构的特点

1.1课程紧跟企业需求,理论课程很少

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不同,培训机构几乎没有类似《计算机组成》、《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偏理论的课程,这样做的原因除了培训机构受时间、资源的限制不得不压缩课时外,另一个原因是培训就是为了就业,所以每个学员都有自身明确的就业方向,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往往只关注实际技能的训练,采用具体的项目展开教学,理论知识的内容仅限于开发实际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1],与项目开发无关的一概不讲解。尽管这种速成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枯燥乏味和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轻松掌握,能迅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就业质量得到提高。

1.2教学案例真实丰富,教学过程体现生产过程

通过观察,IT培训机构会和一定数量的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大多来自真实项目,更新速度较快,项目采用的新技术会第一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员因此能更快地接触到新技术,学到的技术更能贴近企业实际需要。由于采用的是真实项目授课,教学过程演变为对生产过程的还原,生产流程、操作规范、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工作情境,就能让学员能更直观地体验到,通过模仿、训练,理解如何实现一个软件功能,在实现该功能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这些技能的培养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教学团队项目开发经验丰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IT培训机构往往和几家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教学团队80%来自企业一线技术开发人员,教学方法更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能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让学员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2],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员实际开发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机构的课程以项目实战为主,技术方向较为集中,一般一个教学班的专业课程由一名教师承担。由于教师大多来自企业,因此机构会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熟悉教案格式、教学内容、讲授步骤等技巧,像北大青鸟,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课程开发,教材、课件的质量都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如对每周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访谈都做了具体细致的要求。通过对教师相应阶段的培训和考核,来保证教学质量。

1.4小班化教学,互动充分

IT培训机构一个教学班最多25人,小班化教学能让每位学员的上机时间和辅导时间得到充分保证,疑问能当场解决,保证了教学效果。由于人数少,教师能顾及到每一位学习者,有充分的时间互动,给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上台演示等方式,训练学员的思维,加深和知识对知识的理解。

2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2.1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一起设计教学内容,多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参与实训教学,按技术方向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由校企双方带领学生开发一些实际项目,采用师徒制开展实训课教学。根据课程知识点要求,不同阶段的教学都能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完成一定的软件项目,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

2.2参与真实项目研发,提高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

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引入横向课题等方式,鼓励教师从事实际项目开发工作,提高自身软件科研能力的同时,提炼出一批新颖的教学案例用于教学,更能体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能力。此外,专业要组织承担同一阶段的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提高授课质量。教师之间采用师徒制[3],如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企业家带领的技术更新、发明团队,教育专家带领的教学团队,各类教师合作团队等,通过组建各类教师团队来提高教学质量。

2.3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做好课程衔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全面,这是IT培训机构无法取代的培养优势,因此不能摒弃理论课教学。针对目前学生认为理论课内容枯燥、难以理解、毫无用处等问题,要解决将理论与实践脱离开来讲解这个问题,让学生清楚理论从何而来,将会应用到哪里去,如讲解《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等课程是,可以结合实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修改源码等方式,提高对理论的感性认识。理论课教学要考虑如何为实践课程服务,理论之间如何产生联系,做好课程的衔接,也可以将部分理论分解,穿插到实践课中讲解。

2.4适时分层分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IT培训机构的学员渴望学成后能进入好的企业就业,学习目标明确,因此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方面好于高职学员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基础、能力的不同,教师在课内可以采取分层教学,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此外,专业可在第四或第五个学期进行适当的分流,成立各类定制班,如网站开发、手机开发、软件测试、前端设计、淘宝运营等方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的整体就业质量。

3结束语

我国的教育逐渐走向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就业质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同时,应借鉴IT培训机构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紧贴企业岗位要求的优点,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快速适应企业上岗要求又有发展后劲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温颖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