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述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这一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强调企业不但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手段,也要注重手段的施行过程及最终成果。文章通过对领域内相关研究资料的概述,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概念形成到其三个维度、测量和现有的实证研究等角度展开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讨论,并以过去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基础,提出以后研究方向的一些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述评展望
引言
近年来,基于国家对“以人为本”等经营理念的号召,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日渐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然而,尽管许多企业倾尽心血,设立了相对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却由于员工理解不到位抑或措施实施的不到位,而不能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这一概念,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仍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因此,本文结合以往文献来讨论和整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概念形成、三个维度、测量与实证研究的相关内容,以期引起相关领域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概念形成过程
近年来,许多学者就怎样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企业绩效的问题,即怎样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以往的研究里,人们往往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一个整体系统,主要关注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怎样实施这些措施的组合协同来提高企业绩效①。比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普适观提出,世界上有能够对所有组织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像员工培养、奖励性工资体系等,这些举措通常被认为是可以对全部组织使用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其益处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按照这种思路,研究人员先后提出高绩效工作体系、合作与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外国研究人员普费弗提出的16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囊括其中。构型理论则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每个方面都互相关联且共同产生作用。在市场角逐中为企业不断挖掘优势的是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是单人的实践行为。此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变观提出,组织策略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指定的策略需要指定的员工行为和手段。所以,组织能够具体根据策略的要求来选择实施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手段,以此发掘员工的相应技能,工作动机与知识。上述观点主要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而提出的,相应的研究也证实了其与组织绩效之间的联系。普适观认为,如若企业能够使用最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绩效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力;而权变观则加入了具体策略的考虑,探讨策略与以上关系的联系。总而言之,两种理论都在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容,但是,这些实践能否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展现其正面效用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何为企业绩效服务的呢?对此又该如何看待呢?经过以上的梳理,不难看出以上理论的中心关注点都是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但未提及措施的具体实施流程。鲍恩与奥斯特罗夫也指出,过去在权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效用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措施等问题,从而经常忽略了其施行过程。措施虽然紧要,但是企业员工能否清楚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内容亦非常紧要。原因在于只有能够为员工所了解并接纳的管理措施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其效用。鲍恩与奥斯特罗夫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概念,以此来着重点出企业员工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并且建议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协调及实施的措施营造出全员参与、互相信赖的氛围,使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能够在此氛围中顺利实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的工作态度发生变化,继而提升企业的绩效②。按照社会认知理论,企业氛围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员工认知,通过员工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认识与理解来实现对员工行为、信念的影响。因为个人的思考方式和理解能力存有差别,所以员工们对于企业内所施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理解和认知是不一样的。故此,即使企业拥有一套堪称完美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也没有办法确保每一个员工都对它产生同样的理解与一致的认可。提升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质量的关键之处便在于要使全体员工都对其产生相同的理解和一致的认可。另外,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信息的传达愈精准,员工们的认同感就愈强烈,自然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也就愈高。强度愈高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愈加可以辅助员工理解及认同企业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从而使个人与整体的目标归为一处。若要让员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使企业绩效得到提升,就必须让员工切实认可企业发展的目标③。
二、对维度的分析
通过以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概念的讨论可以得出,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效益,不但必须改善措施本身,而且也要让企业内员工理解并认同这些措施,从而使措施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如果不能有效向员工传递相关信息,并让他们对企业目标产生同样的信念,即使措施完备,也改变不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所以,员工对于相关信息能否理解透彻,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期待与企业的奖励是否有共通之处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高低。那么,那所谓高强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底具有什么特点呢?外国学者鲍恩以及奥斯特罗夫根据社会影响理论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三个维度主要是一致性、独特性和共识性④。首先是一致性。它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及流程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并且管理层可以与员工进行详细的交流,使其获取同样的相关信息,并能够通过工作考核和工资管理等措施来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使员工能够认识到什么行为是企业所期待及奖励的,从而让个人工作行为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运用此方法,可以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极致激发。由此,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一致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一致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保持相关信息的一致,而且要使得措施之间不相矛盾。如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交流上缺少了一致性,就会使各自的认知出现分歧。即使是两条具有一定联系的信息,也可能会出现不相同或者互相抵触的情况。因此,加强信息的一致性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充分性体现为在实践活动中应让员工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实施此项措施的原因及其中涉及奖惩的具体内容,这些都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以此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效性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所达到的效用应尽量与设立的目标保持一致。如若一项重点实施的活动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将会给员工带来相当不利的印象,甚至可能使员工因此对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产生负面的固有印象,对将来活动的实施造成阻碍⑤。其次是独特性。独特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具有可以吸引员工的注意力并且使员工产生很大的工作动力的显著特点。独特性着重于在特定组织情况中表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具体分为可理解性、可视性、职权正当性及相关性几个部分。其可理解性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施行中,管理部门必须保证相关信息表达清晰且易于理解,以此保证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施行。可视性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要易于被员工所感受,如此方能充分施展其效用。职权正当性则多依赖于高层管理的支持,当高层管理者对活动表示赞成和支持,或者是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同时任职于高层,那么员工对于活动的认可感和服从度都会大大提升。相关性则是体现为企业需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目标与员工自身目标相统一,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从而逐步实现企业目标。最后是共识性。共识性是指在参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举办的活动的过程中,员工逐步产生对企业举办相关活动的认可。人力资源管理的共识性不但包含决策人员彼此的共识,也包含员工对于措施公平程度的认可。首先是决策人员之间达成共识,当员工感觉到高层之间达成共识之后,也会更加认可和接受实施的措施;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大致分为分配、程序与互动三个方面的公平性。员工对于公平性的感知可以通过给予其决策发言权、允许员工参与方法制定等方法来提高,以此增加员工的认同感。
三、相关的测量实践
当前,国外学者在此领域的探索依然聚焦于概念界定及理论模型发掘方面,而对于相关的测量研究则十分少见。这严重限定了相关实证研究的展开。故此,合理地把相关概念操作化并且研发高品质测量工具迫在眉睫。chen等人研发了第一个可以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量表,这一测量十分简单,只是把高层与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所持有看法的差别进行简单计算,且只着重测量三个维度中的一致性,其他方面则完全忽视。故此,可看出其测量相较片面并且内容单一⑥。接着,弗朗克等人制作出了包括十项题项的量表。但是由于其题项范围较小,亦没有办法全方位展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含义与特点。近年来,戴莫特等人在依据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相较系统与科学地研发了新的量表。他们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把管理强度各个维度操作化,就此设计相关的题项,并且将其编制成测量工具,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其设计的量表内容丰富,量表中一共有31个题项,涵盖了以往量表中出现过的所有内容。纵观所有相关的测量工具,尽管题项多有差异,但大部分都是在鲍恩和奥斯特罗夫的相关理论基础上设计的。当前,研究者们时常利用问卷,通过企业各阶级人员的主观报告来评估其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戴莫特等人的量表内容丰富,但是否适用于我国情况还有待考察。
四、相关的实证探究
从已有资料中可以了解,研究者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实证研究聚焦于其作用结果上,并主要从个体与组织两个方面开展。
(一)对于个体层面
过往许多研究证明,员工的在工作中的态度及行为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极大影响。比如chen等在研究中发觉,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能够调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员工感情允诺的关系。但此研究只证实了一致性维度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效用,未免片面。后来,李敏等人采用弗朗克等人的量表对国内的两家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样研究,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工作态度的作用。经研究后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认可感具有很大的正面影响,而主管支持感则在二者之间到中介作用⑦。
(二)对于组织层面
目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组织层面作用的研究数量较少,纵观已有的研究,尽管多是采用鲍恩与奥斯特罗夫所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维度,但在具体的应用与量表研发方面却多有混淆,有的只考察了一个维度,过于片面;有的题设过于简单,不能够完全涵盖鲍恩和奥斯特罗夫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全部理论内容。故此现有研究只是初步证实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组织层面具有正面效用,即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获得效益的情况下,才能对员工产生正面影响,使员工感受到实际性的效果并为之改变,比如说在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并努力将手头工作做到最好。
五、对将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概念形成、维度分析、测量与实证探究四点对现存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进行了大致整理。不管是从资料总数还是研究角度来说,学者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研究,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都相较稀少。特别是在实证研究上,现存研究资料的全面性与深刻性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三个维度互相关联,共同作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所以,这三个维度究竟分别会对个体和组织产生哪些的影响?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高低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决定的?对于这些,现有研究还未进行过具体讨论。故此,可以认为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研究探讨还有待扩充,将来的研究可以大概从以下几点展开科学、深刻的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前因研究
在当前的研究中,还未曾延伸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前因探讨。如果想要详细、深刻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仅仅讨论其影响和效果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原因的影响机制进行讨论。例如,随着当前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直线经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度大大增加,为此,直线经理的参与度与管理部门能否其充分授权等方面都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造成一部分影响⑧。在以前的研究中,要想让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全面实行,必须要经过管理部门的经理与直线经理的一致认可,并且拥有相同的目标才能实行。另外,领导风格等方面也会影响企业氛围,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造成影响。所以,将来的研究可以多方面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前因变量,来填补这一部分认知的空缺。
(二)研究适应我国国情的量表
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国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实证研究还在开始阶段,数量也比较匮乏。而国内就更是如此,相关的实证研究极为稀缺。由于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研究活动需要本土化,使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能与国家实情相对接。所以,在将来的研究活动中,需要将戴莫特等人研发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量表结合国内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讨论,然后再依据具体情况对量表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改,从而制定出能够适应我国本土情况的量表,然后就能够利用它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现实情况展开深刻的实证探究,进而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
六、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如若能够更为全面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进行了解,不仅能够带动企业更好地发展,也能推进相关研究领域的进步。在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研究路途上,还有十分漫长的一段路程需要未来的研究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前行。
注释:
①王滋怡.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述评与展望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21-121
②钟蕾蕾.探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65-66
③岑福安.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述评与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154-155
④胡子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述评与展望[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2):00017
⑤朱香莉.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述评与展望[J].经济,2016(1):00219-00219
作者:孙娟 申亚峰 单位:.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