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融合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和重要任务。如何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融合教育发展的既定目标,是“十四五”各地面临的重要任务。普通学校必须扛起融合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持续有力有序推进融合教育工作。
【关键词】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质量提升
融合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和重要任务。《“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融合教育全面推进”“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如何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融合教育发展的既定目标,是“十四五”普通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普通学校必须扛起融合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持续有力有序推进融合教育工作。一是成立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普通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为组员的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融合教育工作。二是制定规章制度。普通学校应把融合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要议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就资源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个别化教育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主动探索,制定融合教育相关制度。三是明确建设时间表、任务单和建设路线图。普通学校应以时间点分解建设任务目标,按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配备软硬件设施,包括特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设施设备和资源教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
二、调适课程,实施“一人一案”
特殊学生经残疾人专家委员会评估鉴定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应依据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充分掌握每位特殊学生的残障类别和程度、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规律,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合理调整课程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面保障落实“一人一案”。普通学校可根据特殊学生需要增设特殊教育课程,可选择、使用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并提供必要的教学具和其他辅具,以提高教学适宜性和教学有效性。既要重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也重视缺陷补偿,更要重视潜能开发,即重视加强公共安全、生活环境适应、劳动应用技能、心理健康和体育运动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特殊学生自主生活能力和社会劳动等综合能力。普通学校要注重完善特殊学生的入学前后的适应性和过渡性衔接工作,要给其一定的时间适应学校学习生活。除为特殊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个别化教育支持外,普通学校教师要做好课程衔接,基于特殊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其更多的指导[1],还要积极争取特殊学生家长的配合,以使特殊学生尽快适应普校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此外,普通学校要研究建立符合特殊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评价机制,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水平、艺术文化、社会实践、科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实用技能综合掌握情况作为基本评价内容,实施个别化评价。要根据其特点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确定的目标进行灵活评价,特别是评价其学业成绩时,要注重评价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校适应等发展情况。要重视对特殊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关注其纵向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发展,以其自身作为发展参照,更加公平、客观、准确地评价特殊学生,真实地反映特殊学生成长进步发展情况。
三、专业导向,组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
组建一支稳定的具备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技能的随班就读教师队伍是保障随班就读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普通学校应形成规范的资源教师选拔制度[2],可通过个人申请、择优选派等方式,从本校内选拔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或经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具有心理或康复专业相关资质的、具有较丰富特殊教育和康复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资源教师,人员确定后要保持队伍相对稳定;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特殊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此外,积极探索引入康复师、社工等相关人员承担随班就读学生康复训练、辅助教学等工作。普通学校要注重随班就读教师职后培训。可针对随班就读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他们围绕问题进行研究[3]。实践表明,普通学校开展专业、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与业务实践课程校本专业培训,能有效地提升随班就读教师指导特殊学生的能力。随班就读教师也应当积极加强专业自学,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聆听专家专题讲座、进行实地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体系。普通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专题教研、公开课展示、优质课评选、优秀成果推广等方式,支持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发展。此外,普通学校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普通学校应在教师专业职称资格评聘中探索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工作标准,实行教师分类综合评价;应建立健全资源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全面综合评价其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工作实绩;在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岗位选拔聘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资源教师适当政策倾斜;逐步提高学校资源教师工资待遇,认真贯彻落实资源教师享受班主任津贴或者特殊教育津贴等相关政策规定。
四、家校协同,形成融合教育发展合力
家长是教育服务的受益者,将家长意见作为教育服务质量主要评价依据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重要趋势[4]。特殊学生家长自身相关因素是影响其融合教育满意度的内在动因,普通学校应通过组织特殊学生家长培训,着力提高特殊学生家长素质,使特殊学生家长切实担当起融合教育提倡者、学习者、推动者、合作者的重要角色,更好发挥家校合力。普通学校要强化家校合作共育,与特殊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特殊学生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促使特殊学生家长自觉履行作为家庭教育工作主体人的责任。普通学校可在开学前对特殊学生家长进行政策宣导,提高其认知;联合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组织等为家长提供系统性、常态化培训,增加其信心,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普通学校应关注家长心理压力,增强家长心理调适能力。普通学校可引导家长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特殊学生家长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家长进行自我调适;推动社会团体组织积极介入,举办融合教育倡导活动等,为家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五、软硬兼顾,营造融合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普通学校在积极推进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无障碍校园环境并非局限于有形的物理环境,也包括无形的观念无障碍、制度无障碍、文化无障碍和课堂教学环境无障碍[5]。普通学校一要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根据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数量和需要,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积极自筹资金等方式,适时扩建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在教学教具配备、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资源教室为特殊学生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普通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服务,进一步提高资源教室的使用效率。二要注重无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普通学校应创设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持续加大融合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全体师生正确认识融合教育,营造接纳、尊重、包容的和谐校园环境。普通学校还可以加强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交流,增加特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不仅可以促使特殊学生提高融入现代社会的交际能力,还能够促使普通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自觉尊重他人,形成积极的道德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普通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成长的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建立“多对一”或“一对一”的同伴帮扶制度,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恰当关爱;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班会、演讲、微视频、征文等多种形式,宣传学生扶残助学优秀传统美德。此外,普通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督学、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融合教育实施情况、随班就读学生能力综合发展情况纳入各年度综合考评,从而长效保障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丽霞,江小英.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5).
[2]李泽慧.对随班就读师资培养中现有政策法规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5).
[3]赵斌,许小珊,马小卫.普教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的相关研究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6(7).
[4]高兵,胡咏梅.中小学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
[5]孙涛,申仁洪.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作者:李科 郭文斌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