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干部人事档案“靶向”管档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干部人事档案“靶向”管档工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干部人事档案“靶向”管档工作

[摘要]近年来,纪检工作新闻中关于干部人事档案篡改、造假等问题的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并不是说干部人事档案篡改、造假等问题是近期才发生的,而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疏漏和缺陷。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以及2019年国家将出台新修订的《档案法》,这些法规在制度层面上铲除了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土壤”和“条件”,宣告在国家层面上,将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全面严控。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管档工作智能化建设

干部档案管档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如何精准管理是档案工作人员追求的工作方向。新修订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与即将修订出台的《档案法》,均为档案管理工作在政策上指明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一、夯实“靶心”的内容

“三龄两历一身份”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靶心”的核心内容。2014年11月,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根据审核的问题汇总数据中显示,年龄、工龄和党龄的“三龄”篡改造假,工作经历和学历“两历”的材料造假,“干部身份”认定造假,以上这三部分内容是造假的高危区,也是“靶心”的内容。“三龄两历一身份”这七个字,概述了干部档案的基础信息内容,是干部的“成长轨迹”与“历史凭证”。近年来,一些被开除党籍与公职的违纪党员干部,在查出来的违纪事实中,存在许多篡改干部人事档案、伪造档案材料的违纪问题。公平公正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管档工作“靶心”的红线,而管档干部本身就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靶心”材质。干部人事档案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缺失的材料年代久远,查找补充和核实都很困难,时间跨度很大、成因又很复杂。这就要求管档干部要有最基本的政治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确保“靶心”边缘线的精确。要想确保“靶心”材质的真实,就要首先确保管档干部本身的真材实料。提高管档干部入职标准、严格审查政治背景,这些均重于管档干部自身的专业能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既枯燥又繁琐,工作中难做出显眼的业绩,职务、职称比其他职位的干部晋升的慢,直接影响到管档干部的积极性,工作中也容易出小差。档案管理队伍要想更加稳定,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领导就要科学设置职务职称,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这样能够建设高素质管档干部队伍。

二、确保“向”的通畅

目前,我国现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000余所,承担着集中保管与开发利用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职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已经由原来陈旧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看似合理与务实的收集与保管管理方式,但并不能解决求真的问题。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要完全打破目前的“较好”局面,精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验真过程中的真正阻碍与干扰因素彻底消除。档案保管部门每年都应收集新的归档材料(纸质与电子),由档案形成部门统一按照规定时间转递。而这些部门大多没有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由行政秘书代管。只有在干部档案被利用的时侯,才将纸质材料与数据信息,整理转递到档案室,归档不及时,材料分类混乱,相关业务人员没有进一步审核,加上部门领导监督力度不强,这就给有些干部提供可乘机会,在转递的过程中对档案进行篡改、造假。从公开披露的一些案例来看,造假多发生在干部被选拔或者提高待遇审核过程中,也就是干部档案材料收集汇总过程中。“有心”的干部将假材料混进归档材料中,欺骗组织,从中得利。2019年7月,重庆市纪委监委通报被开除党籍的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原院长杜晓阳,借向主管单位移送个人档案之机,对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方面造假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32处。只有监管干部人事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档案的安全和真实,让“有心”干部在“十目所视”下无处遁形。

三、干部档案信息智能化建设是“靶向”管档的最佳方案

伴随5G科技发展与智能AI技术的不断完善,干部档案信息智能化建设是干部档案管理“靶向”管档最佳方案。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较为完善,但与其相比档案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才刚刚走步。目前仅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单位完成了干部档案数字化基础建设,唯一可算作是智能化档案系统建设的,只有贵州省结合“数据铁笼”的试点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该系统共完成了全省1443名在职省管干部及省纪委监委的325名纪检监察干部的电子档案建立,小范围实现了重点监督对象电子廉政档案全覆盖。实践证明,该系统不仅仅极大地方便了档案查询,提升档案运用速率,而且提高了纸质实体档案保护级别与防范干部档案涂改造假等问题。目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已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提升了干部档案管理的成效和利用率,可以处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但就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收集来说,还是“独门独院”的状态。档案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一定程度上仍处在信息化系统“保密”状态,事实上脱离了“互联网+”和“5G大数据”的背景。从客观上来说,无论是过去干部档案的封闭手工管理方式,还是现在干部档案信息化后的互不联通状态,都会给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提供可乘之机,加大了识别档案造假成因的难度。干部人事档案智能系统的设计,依托“5G大背景”,结合“互联网+”与智能系统,将原来信息化系统中运用的方式(以流程为中心)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彻底革新了传统网络模式。5G技术已经运用于多个领域,在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等领域,利用其强大的云储存量功能对信息的储存和备份,对档案自身易篡改、易损毁、受病毒破坏等原因造成档案内容失真,有独特的“疗效”。例如,干部的选拔任用可以通过档案信息化系统查看已有的相关数据,要想进一步分析该选任人员的发展情况,信息化系统内的数据不全面也不准确。干部档案智能系统可以推选出够条件的人选,以大数据为背景,智能筛选与分析相关成因数据,科学合理提供备选信息并预测其发展的优劣趋势。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智能化建设,是干部人事档案“靶向”管档的利器。干部档案信息智能化系统能利用“互联网+”和“5G大数据”模式,夯实干部档案管档工作的“靶心”内容,监管数据形成的流程与方向。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司长杜梅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说:“利用现在网络技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了电子档案的共享共用,对我们整个档案的数字化转型至智能化能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支撑。”2020年国际档案大会的提案中人工智能、数字保护和新兴技术是此次大会的重要议题。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原始信息、“互联网+”和“5G大数据”三者结合,进行智能化分析预测,将干部人事档案的“参考价值”上升为“法律证据价值”。

参考文献:

[1]解阳.干部人事档案中风险管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2]马琳.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化柏林,李广建.大数据环境下多源信息融合的理论与应用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16):5-10.

[4]宋淑琴.大数据视野下档案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J].档案学研究,2015(03):36-39.

[5]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档案学通讯[J].2016(5):94-100.

[6]张凯.领导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7]吕文婷.中国档案学学术群体共被引网络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8(2).

作者:王敏超 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