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思考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思考探析

【摘要】论文通过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思考,分析了近年来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进行社会调查、不同部门跨学科协同合作、系统研究国外人事档案政策以及严肃学术评价机制角度来寻求突破点,以改善研究现状。

【关键词】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

1人事档案知情权的研究现状

1.1人事档案知情权的内涵与内容

关于人事档案知情权的内涵,主流看法有二:一是认为人事档案知情权,主要是指当事人合法拥有对本人人事档案材料内容状况及其利用情况等知晓的权利;二是认为除了指当事人合法拥有的对人事管理部门保管的有关自己的档案材料状况及其利用情况等进行知晓的权利,还包括用人单位合法拥有的对其员工人事档案记录内容的客观真实程度的知晓权利。可见,后者将权利主体的范围扩大至用人(管档)单位。对人事档案知情权内容的研究是个逐步详尽、丰富的过程。有人将人事档案知情权的内容总结为:人事档案当事人的查阅利用权、知晓权、纠错请求权以及用人(管档)单位的查阅利用权、审核查实权。可以说,这一总结比较全面恰当。

1.2保障人事档案知情权的重要性

对人事档案本身而言:公民享有知情权,就意味着在人事档案中引进了监督机制,打破长期的“信息垄断”局面,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档案材料,提出质疑,进行重新核查,从而保证其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公众而言:人事档案信息有条件地向个人开放,不仅可方便公众查档,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调动其参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监督的积极性,增强其档案意识。对社会而言:让个人参与到自己人事档案的形成过程中,意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可缓解社会“弃档”现象,改进人事档案的利用现状。

1.3落实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措施

关于如何实现人事档案知情权的研究较多,从宏观、微观角度,从不同的主体都有论述。大体包括以下几条:①顶层设计上,要完善立法工作。这是人事档案开放的根本保证。②配套制度上,要建立人事档案的告知制度。告知制度是行使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最直接方式。告知的内容包括人事档案信息及其利用状况两方面。③具体方式上,推进人事档案数字化进程,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和查找,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检索与资源共享。同时,还需通过对公众进行引导,做好相关工作宣传,使其意识到通过履行一定的手续,就可利用自己的人事档案解决实际问题。

2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的“长”与“短”

从上述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的梳理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已较为全面。

2.1对人事档案知情权内涵与内容的论述已基本成熟

大多数研究认为人事档案知情权的行使主体主要指当事人与用人(管档)单位,客体对象为人事档案的大部分信息及其利用状况与管理情况。具体行使的权利包括:查阅利用权、知晓权、纠错请求权以及用人(管档)单位的查阅利用权、审核查实权等。

2.2对落实人事档案知情权意义的论述也较为全面

从人事档案、公众、企业、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了人事档案知情权落实的好处,论述了人事档案知情权带来的预见性影响。

2.3对实现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措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对国外人事档案的开放利用经验亦有所借鉴,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如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告知制度等,都是比较直接可行的措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现状的长处已显而易见,那其不足之处呢?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的研究目前似乎进入了瓶颈期,缺乏突破性研究成果,有待挖掘突破点和进一步细化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内容大同小异、乏善可陈。关于人事档案知情权的研究数量尚可,可内容、观点大同小异,仿佛到了一种“除此之外,无他可言”的尴尬境地。即使有从不同角度论述的,也仅是浅尝辄止,如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特点的论述就显得单薄。第二,多理论研究,少实践探索。人事档案工作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需实践探索。提出人事档案知情权的出发点是维护公众利益,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应建立在对社会公众需求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这样的研究才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第三,深度不够,缺乏对具体问题的论述。虽然关于实现人事档案知情权措施的论述较多,也较为全面,但大都泛泛而谈,对具体实施措施的论述不够细化。例如,要从法律上来保障知情权的落实,就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不合适的或删或改,如何改,需要增添哪些法律规定等等。再如,知情权的适度性该如何把握,查阅人事档案的手续要注意哪些问题;建立人事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的主体、技术、资源等,这些现实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细化深入研究。第四,对国外人事档案知情权缺乏系统研究。知情权或信息权在西方国家早已通过法律形式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借鉴其人事档案开放的经验有一定意义。国内的研究对西方国家人事档案的开放政策亦有论述,如美国、法国、德国等。但这些论述仅是对个案的介绍,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与研究。因为每一项政策制度的制定都有其特定的土壤,对国外人事档案的开放政策,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在有系统的认识后,再决定如何借鉴。若只是东拿一块,西借一砖,这样的拼凑必然不是长久之计。

3寻找突破点

面对人事档案研究现状的尴尬,我们该如何突破,论文试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

3.1就人事档案、知情权的认知情况,进行社会调查调研

立足于公众需求,进行社会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公众对人事档案利用问题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措施。调查的内容可包括公众的基本信息、对人事档案的认识、利用人事档案的意愿、对知情权的了解情况等。调查的过程,本身就是种宣传的手段,能增强社会对人事档案的认知。

3.2协同合作,实现人事档案知情权

人事档案改革是一个大问题,牵涉的范围广。要实现人事档案的知情权,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学科所能解决的,因此必须进行协同合作。建立全国性的人事档案数据库,就需要不同的人事档案保管单位协商合作,其中除需档案学知识外,还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问题等。而知情权的立法问题,则须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

3.3系统研究国外有关人事档案的规定

毫无疑问,国外关于人事档案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予以合理利用和适度借鉴。问题在于如何借鉴?需要了解国外的公务员法、信息自由法、隐私法等有关人事档案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国家的规定予以归纳总结,找出有特色的个案,作横向比较,并试图分析差异的原因所在。其中,应该特别注意收集国外人事档案的案例,分析其人事档案开放政策在实际运用中的积极作用与不良影响,以引以为鉴。

3.4严肃学术评价机制

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的趋同性,与学术期刊的评价机制存在必然联系。作者是文章的第一把关者,期刊负责人则是第二把关者。作为文章的第二把关者,应本着对学术、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做好筛选工作,鼓励具有新观点、新内容、新材料、新方法的文章,少发或不发内容趋同的稿子。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事档案的改革已是必然之举,落实人事档案的知情权是这场改革的关键所在。要在现有人事档案知情权研究成果基础上,更进一步须从理论上深入探索、解决研究中的难点,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突破点,研究国外人事档案政策规定并科学地有所借鉴。在实践中,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意,尝试作针对性的努力,以期减少改革的阻力和将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振嘉.人事档案的知情权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05):44-46.

【2】杨雪娟.人事档案知情权缺位的原因与思考[J].云南档案,2010(09):43-44.

【3】刘爽,高鸿雁,肖金良,等.人事档案知情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档案,2010(06):54-56.

【4】郑美虹.人事档案何时掀起“盖头来”———试析人事档案知情权[J].档案学研究,2005(05):26-28.

【5】符清华.论人事档案知情权及其实现[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6】王中秋.信息公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作者:李许燕 单位:潍坊市干部人事档案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