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而人事管理信息化同样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高校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发展机遇,而新时期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对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人事管理信息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事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运作效率和发展水平,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又直接决定了人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乃大势所趋。
1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化管理意识不足
校级领导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人事部门的管理理念滞后是信息化管理意识不足的重要原因。校级领导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入,直接导致其认为人事信息化建设并不重要。当前,一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明显滞后于智慧城市建设,校级领导未能深刻感受到人事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就人事管理而言,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和手工处理的传统工作模式上,在日常人事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习惯于通过文件传阅的形式布置工作,习惯于报送各种纸质的文稿材料,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管理。
1.2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需要硬件设备的投入和软件系统的更新,软硬件的投入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上千万。高校虽然都已过了基建的高峰期,但是教职工的薪酬福利、学校的专业建设、校园的运行维护、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等费用已经占据了学校经费的绝大部分,发展经费中留给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人事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少之又少。由于经费有限,很少有高校能将人事信息化作为全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地融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因此就产生了目前高校人事信息化的一些尴尬局面,有的高校没有专门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有的高校只在OA办公系统中提供人事管理的模块功能,有的高校委托自己学校的专业教师开发了简单的人事管理系统,有的高校则从网上下载了免费的管理系统试用。
1.3信息化共享基础薄弱
经过了PC时代和互联网时代,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代化的中心机房建起来了,高性能的服务器架起来了,多通道的网络铺起来了。由于早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学校党政管理部门只是基于各自工作需求和工作流程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公文流转系统等。这些系统虽然在各自的工作过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不是同一公司开发,平台和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无法对接和交换,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质量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一方面,由于信息系统陈旧,与之配套的数据库产品和版本也较低,存储在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规范性不足,采集和提取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系统数据采集的标准和口径不一致、工作人员的随意性以及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系统中的数据准确率不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共享。
1.4信息化人才和信息化技术缺乏
信息化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现有的人事管理队伍中这类人才和技术比较缺乏。信息化人才的缺乏表现为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较低。人事管理队伍中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不高,即使有一部分懂信息技术的人员,但由于长期不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其个人或团队也不具备人事信息化整体建设的能力。系统建成后,也会因为人事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导致系统无法顺利初始化和运行,从而影响了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而信息化技术缺乏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由于缺少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高校管理部门在进行各自信息化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范,各个部门的数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部门拥有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基础数据在部门间多重建立。这既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系统间的共享和交互。
2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2.1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增强信息管理意识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管理信息化的一部分,而信息化又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实现管理现代化,校级领导要先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增强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校级领导要加强高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全校信息化建设和人事信息化的实施。校级领导的支持是人事信息化建设的坚强后盾,只有他们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信息化对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和对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性,才能使人事信息化向更高层次推进。人事信息化看似只涉及人事管理部门,但人事管理工作又与学校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等校内其他部门的工作密切关联,人事信息化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支持。这就需要高校的管理人员也要增强信息化管理的意识。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信息化专家来校为管理人员开展讲座,分析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讲解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管理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做铺垫。高校还可以通过参观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学习兄弟高校在信息化方面的做法,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
2.2统筹规划事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涵盖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和日常管理开支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高校统筹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分阶段投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人事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学校可以制订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前两年的经费主要用于硬件设施建设,购买服务器组建中心机房,后三年的经费用于软件建设,购买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管理系统软件。学校还可以建立人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人事信息化的投入力度,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人事信息化建设。
2.3打通部门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人事管理信息化离不开高校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信息化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首先,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的制度,从顶层设计的层面通盘考虑全校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统筹规划各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统筹改造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打通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孤岛。其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数字化校园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学校信息化工作组,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工作组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全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商讨拟定信息共享的解决方案。再次,按照国家标准统一数据规范,建立学校数据中心,同时将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统一布置在学校中心机房。最后,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对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其他业务部门数据共享需求,由人事管理系统自动从数据中心抽取所需的数据;各业务部门负责定期维护相应的业务数据,确保数据中心数据的质量,从而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2.4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两支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人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人事管理信息化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和专业的软硬件技术支持,更需要专业的管理队伍支撑。高校的人事管理队伍主要由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二级系部的人事或综合秘书构成,这两支队伍的工作人员部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对人事管理信息化有一定的理解和实施能力,一大部分工作人员则不具备信息化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外引加内培的方式,加快人事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在年度的招聘计划中增加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招聘比例,尽快充实现有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邀请信息化专家对现有的人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提升培训,也可以分期分批安排人事管理人员到教育信息化的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还可以定期组织工作沙龙分享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和学习心得。
3结语
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往纵深发展,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持续性的工作,必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照生.地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信息化探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2]何雯.高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新探[J].新西部,2016(36).
作者:查科 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