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研究

摘要:本文从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公开招聘,择优选拔;推行聘用制度,规范聘用合同;考核工作绩效,竞聘上岗;制定奖惩政策,发挥激励作用;建立人才市场价格导向机制和工资增长机制几个方面,提出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增强事业单位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量大面广,类型众多,情况复杂。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运行机制逐渐完善,以分类改革、公开招聘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人事管理的效率和法制化程度有待提高;二是人事管理缺乏科学分类,对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成长规律的人员采取统一的管理方法,不利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健康成长;三是以契约形式明确单位和个人权责关系的体制还需规范,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四是国家顶层设计不够全面,奖惩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无法真正发挥约束和激励作用。针对这种现状,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出以下思路:

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和管服务,管宏观是加强党对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宏观管理和全局把握,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将干部和人才团结到事业单位建设的中心来;管政策是在与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制定人事管理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并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地区特点的法规体系,统筹考虑、分步落实;管协调是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整合力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协调完成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管服务是更新工作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人才,增强综合实力,推动事业单位和谐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岗位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以岗位为中心的一项现代化管理模式,将身份管理转变成岗位管理,通过明确岗位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用岗位要求规范行为,淡化身份和资历,按需设岗,依岗择人,以岗定薪,利用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岗位管理主要有岗位核算、设置岗位、岗位聘用和岗位考核等流程。首先,通过政策宣传正确引导人员,理解实施岗位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核算岗位总数,在结构比例范围内合理配置人员;最后,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要求,利用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对人员的工作水平、业务能力、业绩成果进行考核,提高人员的绩效,实现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实施公开招聘,择优选拔

除了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都应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把住了用人关,营造出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扩大选才范围,确保单位筛选到德才兼备的人才,满足人才需求。公开招聘要坚持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根据岗位实际出发合理设定岗位条件,确定考试内容,丰富招聘形式,选择考核办法,规范选拔程序,提高考官的测试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公开招聘将满足岗位任职条件的人员,吸纳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中来。

四、推行聘用制度,规范聘用合同

聘用制度是对终身用人制度的改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行聘用制度本着“不养懒人、不留闲人、不亏能人”的方针,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协调单位和工作人员间的关系,规范双方的行为,走上合同化、法制化轨道,增加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使人才流动更趋于规范化。推行聘用制度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聘后管理和考核、缓聘和解聘、聘用监督等环节,从“进、管、出”三个角度出发规范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间的人事关系,从行政依附的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打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出口渠道,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保障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应享受的待遇,解决退出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加用人机制的灵活性,解决编制终身制的问题。

五、考核工作绩效,竞聘上岗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关键和基础,有利于实现组织和个人的最大效益。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坚持导向性原则、诊断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通过评价体系的激励功能、沟通功能、支持功能和价值功能,正确评价个人绩效;其次,完善晋升和淘汰机制,增强竞争意识,遴选优秀人才,让各类人员在绩效考核和竞聘上岗中找到恰当的位置;最后,提高人才使用效益,减少人才积压与浪费,确保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与单位目标一致,促进单位和人员共同、持续发展。

六、制定奖惩政策,发挥激励作用

改变过去依靠道德教育约束行为的模式,制定科学规范、赏罚分明的奖惩政策,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增强奖励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其他人员的工作热情,利用惩罚这种手段,防止违法、渎职行为的发生。奖惩政策是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实施的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进一步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先进为榜样,激励自己向上努力,以错误为警戒,提醒自己时刻注意。首先,奖惩必须并存,不能只表扬不批评,也不能只批评不表扬,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奖惩要及时,否则效果会大大削弱;再次,公平公正,对所有人员一把尺子、一套标准,只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奖惩制度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最后,奖惩要适度,奖励过轻达不到奖励的作用,惩罚过重则会打击自信心和积极性。

七、全员参保,社会统筹

事业单位和企业采取不同的养老政策,造成了人员流动困难、渠道不畅通,同类人员退休待遇不一样造成社会矛盾凸显,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和支付缺口越来越大。养老保险的实质是养老风险的社会化分散,引入积累因素,强调个人缴费积累,建立“基金池”、通过统筹的方式来实现资金互济余缺,分散单一个体的养老风险,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统一参加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标准缴费,退休金由社会统筹帐户支付,不分职业、身份,执行与企业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因制度不一所带来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差异,体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八、建立人才市场价格导向机制和工资增长机制

由过去财政有钱即可涨工资的形式转变成与市场、绩效、平均工资和物价挂钩,发挥市场导向机制作用,实现人才竞争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工资调整参照市场可比人员的工资水平及变动情况,市场决定工资是否需要增长,实现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坚持“按劳分配,以岗定薪、责薪一致、优绩优酬”的原则,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内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单位间,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仍是我们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实现人的价值和人力资源最佳配置,人事管理的效率化和科学化,最终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件[Z].人民网,2014.5.16

[2]用人要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政策解读)[Z].人民网,2014.5.16

[3]三部门: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向社会公开招聘[Z].人民网,2014.5.16

[4]黄蓉芳.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

作者:王黎明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