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在医疗中的人文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在医疗中的人文意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在医疗中的人文意识

【关键词】人文科学;意识;教育;环境;中国;社会价值观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也就是常说的人类关怀和生命关怀。医学中的人文就是强调医疗活动以患者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治过程中坚持尊重患者、关怀患者的理念。

1人文意识在医疗中的重要性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医生特鲁多提出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精髓!这段穿越时空至今广泛流传中外医学界的名言向人们展示医学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在我国古代,“仁心仁术、悬壶济世”同样强调医生的人文精神。在执行整个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医学技术对患者的疾病治愈、病情改善、生命延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我国医疗中人文意识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当今社会医学模式和医学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多变社会、多种诱惑造成的价值观偏倚和道德滑坡导致了当代医疗中的人文意识淡薄甚至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医患关系恶化[1]。具体表现如下。

2.1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决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联系密切。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具体体现。价值观决定人生观,决定人的行为走向。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也带来一些弊端,如穷富分化导致的社会分配的畸形、对底层人口的伤害、治安恶化、阶层间对立情绪弥漫、民众对社会公正信心的丧失、传统文化及社会道德体系在逐利思潮下瓦解等,导致社会道德水准整体下降。同时,国际大环境也影响着中国发展方向和态势,出现了人性退化与畸变、道德滑坡、信仰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出现了“物质利益和金钱第一”的不良风尚。这种追求物质、经济利益成风使一些医疗实践偏离了“医者仁心”及“悬壶济世”的宗旨[2],促使医院和医务人员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医疗中的人文意识,导致患者在医疗服务中不能得到人文关怀,产生强烈的劣势群体感,丧失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激化并恶化了医患矛盾。

2.2医院缺乏人文文化环境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经济和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各级单位的工作重点当然也最大化地追求经济效益得和科学技术发展,忽视了人与其之间关系,淡化甚至蔑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医院也不例外。管理医院的相关部门给医院指定各项达标指标及相关考核体系,尤其是效率考评体系,如总门诊人次数、总住院人次数、总手术人次数、实际占床时间、每医生门诊人次数、每医生住院人次数、每医生手术人次数、每医生实际占床时间、每护士护理费、每护士实际床日数等,并且将这些指标与医院经济效益和医生个人收入挂钩。因此,医院的管理方法及制度皆以这些考核指标为中心,这些指标使医院各级领导的精力集中在这些数字上,淡化了医疗中人文意识的管理,难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上级对下级的要求也是以各项指标为基准,缺乏交流和沟通,情感淡泊,导致上级缺乏关心下级的意识,下级对上级的管理方法缺乏了解,在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时很大程度上是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同时,职工之间的关系淡漠,互帮互助意识不强,整个医院文化建设缺乏人文精神环境,造成不少医院领导片面追求各种“面子工程”,一些医务工作者则追求个人利益的不良环境。最终导致医院无法造就领导和职工健康成长的环境,医务人员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原始动力[3],更不可能为患者提供人文丰满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急剧降低。

2.3医学教育体制中的缺陷医学就其本身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控制的学科。在我国现行的医学教学中强调专业技术教学,因此,治疗疾病的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人是一种富有情感的群居动物,极需要情感的支持,尤其在疾病降临时。“疾病”是发生在“人”这个整体的载体上的,在采取专业技术治疗疾病的同时要用人文主义行为关心“人”这个疾病的载体。而现行医学教学不管是从医学本科还是住院医生培训方面,均长期忽视了人文教育,淡泊了人文意识。同时,在目前医疗中强调的是对疾病发病的控制,注重高科技医疗技术的治疗,忽视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不重视医疗服务康复。概括说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这种医学脱离人文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医患关系[4]。因此,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基础上培育人文意识是当今医学人才培养、医学教育、医疗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5]。如何改善和提高医疗中的人文意识一直是医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3加强医疗中人文意识培养的措施

3.1重视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如影相随、伴其终生的东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6]。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均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均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作为一名医生应救死扶伤,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不能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3.2建设医院人文文化环境职工的精神面貌、整体素质、凝聚力决定着医院发展前景、医患关系及医院的竞争力。如何帮助职工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医院领导必备的工作能力。医院领导在对待职工时应坚持以职工为本,关心职工疾苦、利益和发展,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让职工轻松、放心地全身心投入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环境,从而使职工自觉“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在制定各种医疗制度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引导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换位思考,促使职工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使医患关系(这一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建立在一定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友爱、互助、合作的富含人文主义的人际关系,缓解甚至消除医患矛盾和冲突,医院内部得到团结,以便向外更好地发展,安定社会。因此,医院人文环境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的基本条件[7]。

3.3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3.3.1加强医学生学习中的人文教育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表现为重理工、轻人文;重知识、轻修养。没有专门的人文培养的课程和教材[8]。医学教育中存在人文精神培养的失误,导致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9]。医学生人文意识的获得基本来自于自身文化教育、家庭教育素养和周边的带教教师。因此,建议临床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教学教师共同进行管理,编写各科室人文教学材料,指派专门的授课教师。建立考核和评价体系,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相关医学人文演讲比赛,宣传人文意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大奖惩临床工作中与人文相关的人物和事迹[10]。3.3.2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明显欠缺,同时,也缺乏医学人文技能的临床实践机会。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强调的是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的培训,人文技能培训较少,甚至缺乏,导致很多年轻医生上岗后缺乏人文意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人文知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建议培训单位应将医学人文教育列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之一,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的医学人文教育。使医学“家长制”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从而使临床医生能站在患者的立场,尊重、理解患者,充分体现医疗中的人文关怀[11⁃13]。3.3.3强调各级医师在医疗服务中人文意识的自我管理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先生提出:要做医生,先学做人。医务工作者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才能领悟“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的真谛,领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所肩负的责任。当代哲学家周国平曾经也说过:医生是应该具备人文素质的,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医生应该是善良的。善良是最重要的品质、最基本的品格,医生均应是人道主义者。长期的实践证明,没有良好而深厚的人文知识,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贯彻人文价值观于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综上所述,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科学,这就意味着医务人员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应该充满对人的关怀,对人格的尊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医生医德的基础,是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人性的关爱,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真正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蒋仲刚,白慧英.谈医疗纠纷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病案,2010,11(3):57⁃58.

[2]杨林波,周一,崔素娟,等.医师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西南宁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4,35(8A):75⁃76.

[3]王惠新.树立人文意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32⁃133.

[4]岳贵山.树立人文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8):50⁃51.

[5]金鑫.论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社会,2009,22(7):37⁃39.

[6]刘同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25.

[7]郭穗真.医院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J].现代医院,2008,8(12):119⁃120.

[8]臧盛兵,黄爱民.论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教育[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53⁃55.

[9]肖圣龙.医学教育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J].安徽医药,2003,7(2):157⁃158.

[10]冯琴,孙彬.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402⁃204.

[11]贾文妍,景惠荣,赵桂秋,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5A):80⁃83.

[12]付卫华,赵磊,肖亚,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6):5179⁃5180.

[13]王强,吴美清,秦乐运,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浅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6):41⁃42.

作者:贾婵维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