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并阐述以人文英语教育为主的英语教学。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通过语言与知识的融合式学习,将单纯的工具式英语教学转化成人文英语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英语人文教育论;语言能力;思辨能力
一、英语专业的语言课程应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一)英语专业教育的人文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长期以来,英语教育一直面临着很大压力,备受“耗时低效”的指责(张兢田吕培明2016:14)。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说,大学英语教学“是一壶煮不开的温吞水”(蒋妙瑞2008:19)。也出现对英语教育提出尖锐的批评(陈国华2010),甚至有人指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和国家对英语教育的投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整体的教育质量。显然,这些观点都是把英语作为工具的立场提出的,没有把英语教育最终将语言知识和人文素养相结合。英语专业不仅有跨学科的人文特点,而且还有跨文化属性。致力于培养的人才不仅有国际视野,融会贯通中外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还应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在此意义上,英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它不是要培养同化于英语语言文化的人才,而是要培养英语语言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型人才,这样的跨文化人才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具有“批判性文化意识”(criticalculturalawareness)(Byram2012:7),能够理性地审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并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Byram2014)。因此,如果我们能把英语教育的学习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变成人文教育与跨文化教育相结合,既通过语言的学习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语言背后的风俗习惯、人文思想和其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那么我们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定会大有作为。
(二)语言课程应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改进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外语的教学水平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问题,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我国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学好一门语言的同时也能了解语言背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将语言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人文教育的观念影响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尤为重要。长期以来,社会上已经形成了过分重视分数高低、忽略对学生德育培养的倾向,忽略人文教育。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成为符合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代表国家和民族先进文化的动力的载体,即平常所说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如何有效地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巧妙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二、外语学习可以促进人文素质培养
(一)英语课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课程
英语课应该像“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样,被看作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在我们学习词汇、语法的同时,这门课程也在教我们解读英语,通过语言了解西方文化的能力,汲取西方的人文思想内容,在人文知识的层面体会经典。这种人文层次的交流和理解仅靠单纯的语言翻译是无法达到的,必须要我们学习通过语言知识结合人文知识来理解、体会;体会原著的社会背景、思想观点、经济发展和人文视角。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学生从英语课本中得知呼啸山庄和狄更斯,才知道艾米莉•简•勃朗特;通过老师的课上讲解和课下指导,学生开始熟知呼啸山庄不仅仅是一场斗争,更是一场和平与反叛的斗争,以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故事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正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开始了解文化视角的多样性,也看到各国人民为自己国家的自由、平等、和平做出的努力,并由此反思自己应该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担当的角色。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让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用分辨的视角审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文差异,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反思中西方文化的同时,实现总体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外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当今高校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将主动权主动地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能体会和理解语言背后的人文素养。另外,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还应该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也能够丰富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要认识到学习语言也是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更是我们当前社会重要的目标和培养方向。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质量,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是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人们往往只注重英语成绩即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是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一体化培养,既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三、外语学习和汉语学习相互促进
(一)现当代汉语研究一直在系统地借鉴西方语言的研究成果
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看,英语语言的知识也对学生们深入学习汉语的结构特点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英语和汉语水平的共同提高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思想表现能力。世界上的所有语言都存在一些与生共来的共性,而这些共性貌似隐藏在差异很大的表象之下。例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动词,只是动词在语法的使用中存在差别。汉语和英语的动词的共同之处是都在主语的后面,而不同之处是汉语的动词没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英语的动词不但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且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也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对比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对语言中的词序和深层语义逻辑的意识。另一方面,二语习得理论也证明,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汉语式英语和英语式汉语的现象会逐渐消失,进而实现英语和汉语表达能力的双重提高。
(二)结合人文内涵开展英语教学
笔者认为,只有激发内在动机,也就是学习兴趣才是长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谈到动机和兴趣的关系时,Keller指出,兴趣是影响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能唤起并保持学习者的好奇心(Ellis1999:515)。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以兴趣学习为主,指导学生把英语学习的精力集中到课文的内容和人文知识上,而不是动词和介词上。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英语语言教育深化到学生们通过语言的学习,从而提高心智能力、开阔人文视野,其内在学习动机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从教学内容上看来,课文本身的材料只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围绕这一材料组织课堂教学。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而是让学生多一种文化意识,从不同视角来理解问题,多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套用唐朝诗人王勃的一句诗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解释当代的英语教学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即思辨与文化齐飞、语言共知识一色。只有把语言学习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我们的英语教学和跨文化能力才能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国华,重新认识英语和英语教育的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2]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张兢田,吕培明.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方向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2)
作者:付跃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