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和评价机制。文章认为,利用院校资源,从社会实践的角度体现和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多个平台、多种方式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实践;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1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必要性

以目前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类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座谈、访谈,结合问卷调查形式,研究者了解到,影响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指医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医学生的内在品质[3]。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定的人文底蕴,健全的心理素质,文明优雅的言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廉洁行医的意识。可见人文素养包含多方面内容,如此复杂的内涵,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一两个人甚或一所大学就能改变的,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从小到大的熏陶必不可少。(2)就课程设置而言,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课程学时、学分并不多,且存在将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混为一谈的问题,缺乏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医学人文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触及灵魂深处,医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医学人文素质在他们将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既然课堂上的教育教学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养适应现代医学要求的人文素养,就具有必要性。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可行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临床医务工作者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事,如果不能融入人群中去实践,就无法感知医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无法恰当应对,也就是说,无法体验医学人文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关注、锻炼和运用。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拓展了学校人文教育的空间,这种来自现实人生的人文教育比学校课堂上的教育更为直接与深刻,无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持久影响。只有在耳濡目染和切身实践中去体验人文精神,生发人文情怀,医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大医精诚”的深刻涵义。

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

3.1以社会实践引导医学生关注民生问题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存在生理或心理问题的病患,这类人群身上可能映射出比一般人群更复杂的社会民生问题。所以,指导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各级医疗机构、贫困地区,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直面社会现状,可以促使医学生在学医之初就感受民生疾苦,激发责任意识,进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3.2以社会实践拓宽医学生视野,积累人文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知名企事业单位,与多领域的大咖交流,给予医学生本专业以外更多的启发,促进多学科融通,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医疗和科研活动奠定基础,也因此了解各类人群的需求,便于与病患沟通对话。在此过程中,以各领域专业的精神和专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感化更多的年轻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

3.3以社会实践帮助医学生提升医患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

带领医学生参与义诊、健康宣教等实践活动,不仅为他人带去知识、健康和希望,还给学生提供了提升自我的空间。这些实战机会,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耐心、细心和善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怯场心理,提高抗压能力。在医患矛盾凸显的今日,这一点非常重要。

3.4以社会实践激发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开展志愿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同时引导其树立医者仁心的理念,服务病患,回馈社会,助人自助,最终达到人生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双赢。

4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评价机制

对于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和表现突出的指导老师,学校和学院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操行评定加分、评选先进个人、颁发证书、项目资助等形式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保证活动持续开展。在人文素养课程中设置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论文写作、体验式教学等实践课时,作为考核标准之一。但所占权重以及人文素养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是否可以提升、考核的量化标准等问题,仍值得商榷。该项目实施前后,研究者对参与师生主观感受做过对比。有同学们表示,虽然社会实践活动,常常很辛苦,但是看见病患舒展的眉头和笑脸,大家都觉得收获远比付出得多。这收获不仅在于自身价值的体现,也包含很多实践的方法,做活动、做医生都要注意从需求出发,尊重和照顾到对方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以期事半功倍。还有的同学说,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大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发挥自己的才能。

5结语

综上,利用院、校资源,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体现和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从多个平台,以多种方式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如何完善并有效开展,量化评估,需要不断地摸索、调研、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卫科教发〔2001〕212号)[S].2001.

[2]张俊.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434.

[3]王琳.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成因危害和对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66-168.

作者:石晓兰 殷佩浩 季喻玲 周诣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陀临床医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