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速公路人文景观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速公路人文景观规划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速公路人文景观规划

1项目区位及概况

雅泸高速公路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川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交通部规划的八条西部大通道之一的甘肃兰州至云南磨憨口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的主干线之一,是四川通往云南昆明的重要通道,是连接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的经济大动脉,同时也是四川省内目前在建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本项目全长约243km,设有隧道29座、特大桥14座、大桥164座、互通式立交8处、分离式立交20处。

2资源分析

2.1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

雅泸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厚历史文化以多题材、高品味,历史悠久、时空跨度大、分布广,高度文明为特点。民族文化、茶马古道、古南丝绸之路、红色文化、荥经砂器、颛顼故里、严道古城、邓通铸币、三国古文化、富林文化等,它们或贯穿路线始终,或点状分布于公路沿线,给过往游客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结合优美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丰富的人文历史素材为塑造雅泸路人文景观之路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通过赋予整条路历史和文化的形象与内涵,有利于本土文化、地方形象的对外宣传,带动相关行业的兴起,从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2气候多变、地貌环境富于变化

雅泸高速公路先后翻越了夹金山尾部的大相岭和贡嘎山尾部的托乌山,地貌以中山为主。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海拔高度变化显著。由于公路路线里程长,地形地貌复杂,导致沿线出现了多个不同的区域气候带,气候分区明显。

2.3植被丰富、自然景色宜人

复杂的气候和植被条件,造就了雅泸高速公路富于变化、景色各异、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而以山地为主的地貌结构由于地形复杂,更增加了自然景观的阿罗多姿。公路沿线植被覆盖率高,山清水秀,自然生态良好,一路上跳跃变化的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3景观规划前的设计思考

公路人文景观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艺术,它本身既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同时又是容纳地域文化的场所。当今中国的公路人文景观建设正步入迷茫的困境,各种深邃与肤浅共存、精致与粗糙同在,固有的陈旧思维与新兴的时尚前沿理念交织纷争。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共存的世界,新的景观塑造准则、方向和尺度尚未明确;另一方面也是因当今社会已然是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功利社会,更多的投资者只注重公路本身。要实现公路人文景观的完美展现,就应该使公路景观本身与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融、高度和谐,这需要我们处理好三大原则。

3.1景观空间的合理划分

公路景观空间属于线形四维空间,它是连续视觉画面的有序展示,它的布局是一个动态的景观序列布局。从空间的形式和功能来看,可以看作是一种线形空间与串联式空间相互交织的组合特点。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公路景观空间的构成,才能提高公路景观的参与性和可观赏性,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3.2人文景观的恰当定位

公路作为陆路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交通功能应是第一位的,它在满足了人们出行便利快捷需求的同时,也是人们重返大自然的重要通道。作为一种人工构筑物,公路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文景观,脱离不了人文本质。在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应该将交通运输功能放在首位,人文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主体工程服务,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为宗旨,兼具美化环境的作用。

3.3地域文化的提炼与升华

应该如何正确地把握地域文脉,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线索中搜寻并提炼有价值的地方文化精神,实现地域文化的合理表达呢?提炼与升华是把握地域文脉精髓,创新性地继承地方文化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即要了解传统的文化历史,对地域人文特点要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认清时代的文化浪潮[6],准确把握现代景观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4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利用“景观空间划分、人文景观定位、地域文化提炼”的公路人文景观塑造三大原则,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入手以合理表达雅泸公路的地域文化特色:一是正确把握人文景观在公路景观体系中的从属地位;二是强调景观空间的序列划分,建立张驰有度的景观空间组织结构;三是确立以民族文化作为全线的人文景观主线;四是强调对地方文化、市井文化的挖掘与提炼;五是利用贯穿全线的交通标志、标牌来传递雅泸路人文景观主题思想;六是充分利用环境设施、艺术小品来表达人文历史景观元素,从情趣性和功能性两方面角度对公路附属的环境设施和艺术小品进行精心设计;七是重视地方材料的运用,以材料的地域性差别来强化人文历史景观的地域特性。

5景观规划详述

5.1景观总体布局与构思

根据对雅泸高速公路沿线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及现状的分析,并结合高速公路线性工程特点,对全线的景观布局总体定位为:“两区、六段、两条文化脉络、三结合、九个景观节点”。

5.1.1两段民族文化区

民族文化是贯穿全线的一条文化主线,在众多的历史人文背景中,具有突出的和主导的地位,可将其作为组织全线人文景观的一条主文化脉络。根据项目沿线居民的民族构成,将雅泸路划分为两段民族文化区。雅安雨城区至石棉县城路段公路景观体现汉文化为主;石棉县城至路线止点泸沽镇路段公路景观体现彝族文化特色为主。

5.1.2六个自然景观段

路线所经地区气候差异显著,植被类型变化明显,植物种类丰富。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差异及植被类型情况,将全线划分为六个类型的自然景观段:山岭景观段、森林景观段、果林景观段、河谷景观段、高原景观段、农田景观段。自然景观段内的公路景观塑造应尊重自然,体现段落景观特色。

5.1.3两条文化脉络

项目沿线具有两条经典的历史文化脉络,即以茶马古道、古南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道文化和以两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两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两条经典历史文化脉络,尤其是古道文化,将作贯穿全线的文化线索,融入到全线的人文景观当中,烘托地域文化特色。

5.1.4三个结合

在人文景观的塑造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文化主题分别与3个不同的公路景观功能空间予以结合,即古道文化与公路线性动态景观空间结合,以激发漫漫古道路的人文情怀;古驿站文化与服务区等静态休憩景观空间结合,以营造驿站文化氛围;地方历史文化与互通、隧道等引景空间结合,从而能诱发游客的好奇探索心理。

5.1.5九个重要景观节点

将沿线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融入到全线的景观设计中,通过重点打造的景观节点对外展示地域文化魅力。重要景观节点的选择主要考虑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地位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这九个景观节点分别为:四个服务区(荥经服务区、石棉服务区、菩萨岗服务区、冕宁服务区)、四个互通(荥经互通、汉源互通、石棉互通、彝海互通)、一个隧道洞门(大相岭隧道进出口)。

5.2节点景观规划

荥经服务区以汉文化为主题,建筑、装饰、服务设施等均依托川西建筑风格精髓,阐述“严道古城文化”、“砂器文化”和“邓通铸币”三大地方文化。石棉服务区总体延续荥经服务区风格,少量融入彝族文化色彩,阐述红军强渡大渡河,体现红色革命文化。菩萨岗服务区以彝族文化为主题,建筑、装饰、服务设施等均依托彝族建筑风格精髓,服务设施及景观小品则以彝族文化的偏好物件、装饰、色彩为主。冕宁服务区总体与菩萨岗服务区相呼应,景观小品适当融入高科技卫星元素,体现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思想碰撞与交融。荥经互通体现、宣扬“砂锅文化”,绿地内摆置巨型石刻“颛顼故里”,并用彩叶植物组图代表经河与荥河,象征两条母亲河孕育出当地的灿烂古文明。汉源互通内适当摆置仿制石器、石核等,宣传石器文化。石棉互通体现“红军强渡大渡河”这一革命事件,宣扬革命精神。彝海互通体现“彝海结盟”这一革命事件。大相岭隧道在分离式路基中间绿化带内设置4根具有明显蜀汉建筑特征的立柱,立柱正前方摆放一大型巨石,并篆刻“武侯西征孟获故地”字样点题,向过往旅客传达三国文化信息。

5.3建筑景观与服务设施

根据总体景观布局中的两段民族文化区的划分,雅安至石棉段以汉文化为主题,房屋建筑及服务设施均围绕川西建筑风格进行考虑;石棉至冕宁段以彝族文化为主题,房屋建筑及服务设施则参照彝族建筑风格进行设置。川西建筑主体以双坡屋顶为上部结构,其他造型采用现代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反映一定的中式效果,更多地体现现代性和高速公路建筑的便捷性,采用白色、灰色等淡雅的颜色,构件干净利落,体现建筑的力感和结构美。服务设施以深褐色木质和汉白玉材质为主,造型方正、棱角分明,给人以庄严、厚重之感。彝族建筑采用大坡屋顶和方形体量的结合,并施以素雅的黑灰色瓦,加上屋脊、窗檐、线脚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细部,构成了一个地道的反映地方文化的建筑。服务设施(图6)则多为圆润、流畅、轻盈之感,外观装饰主要以彝族人民喜好的色彩和纹饰为主。色彩上以红、黄、黑三色为主色调,多用对比色,色彩明快、浓烈;纹饰上讲究图案对称、线条流畅和富有节奏感、变形的优美性、抽象性。

5.4交通标志与导视系统

交通标志及导视系统在满足交通安全、信息清晰的前提下,结合两段民族文化区的特点作一些有创造性的特色设计。汉文化主题的标志版面以褐、白二色为主,通过设计简明抽象图案,以达到简单易懂、可视良好的目的;彝文化主题的标志则提炼彝族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纹饰,如彝族十月太阳历彩色图案等,运用于版面设计中,使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5.5安全护拦

安全护拦景观风格以自然为主,体现与环境的协调性。根据景观段落的划分及不同景观段落的景观特点,从颜色、饰面、材质和位置四个方面对护拦的设置予以考虑。汉文化段可多采用木材质感的钢背木护栏或通透性较好的缆索护栏;彝族文化段则可采用彝族图纹对波形护栏或混凝土护栏予以装饰美化,强调人文气息。

5.6绿化与植被恢复

良好的绿化能够为公路人文景观的表现提供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从而烘托、提高人文景观美学价值。雅泸高速公路绿化与植被恢复主要包括路基边坡、路基路侧、中央分隔带、互通式立交、隧道进出口、服务区收费站和观景台等绿化与美化。绿化工程是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之下,修复景观环境、大气环境和保持水土,将新建的高速公路景观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当中。

6结语

公路的首要功能是连接各个地区与城镇,公路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行车的安全与便捷,然后才是满足人们审美情趣与舒适感官的精神需求。景观作为附属于公路工程的一部分,也应是将服务于行车安全、服务于交通运输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在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美化与装饰,保障行车舒适度,以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如今的公路景观建设面临两个极端思想的影响:一个是唯自然论;另一个则认为功能至上,景观多余。正确的公路景观建设思想应是以自然生态为主、人文景观为辅,充分发挥公路景观的地域文化承载性功能,使地方人文与公路工程有机结合,实现功能与景观的高度统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