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碎片化叙事方式的兴起及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谢雨阳 单位:长安大学
一、后现代主义电影概述
(一)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兴起原因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经历一系列危机与动荡。社会主流文化开始走向没落,新一代青年对资本主义的愤慨,反抗与自身精神上的混乱,直接导致了消极思想与低俗文化的迅速滋长与蔓延。这一时期,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想开始泛滥,后现代主义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出现,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尽管电影中的“后现代”与“现代”概念难以确定,但与现代电影截然不同的另类化电影为后现代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契机。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的姿态出现,拼贴五花八门的影视技巧与拍摄手段;从蒙太奇叙事转向拼贴式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典型特性。后现代电影中人物的主要精神特质,可以概括为:怀疑、解构与颠覆;矛盾、悖论与不确定性;反智识、反理性与娱乐至上。影片惯常采用的三类剧情设置可总结为:对于时空的穿越;个人精神失意;与现实不同的虚拟世界。影片所具备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手法具体表现在:角色身份模糊;对真实事件的戏说与恶搞;虚拟与现实并存;因果相互影响;多元叙事回环结构;对历史真相的颠覆;开放式的结局。
“碎片化”的叙事模式,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去中心化
与传统的好莱坞类型电影不同,后现代主义电影不会选取一个主要角色对一个重要事件进行演绎。相反,其选择角色的余地是宽泛的,可以在一部影片中出现多个重要角色,同时来叙述多个事件。这种对中心原则的消解,进一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电影对既定结构的解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一部影片中叙述的事件是多样的,但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仍是单一而具体的,一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并不会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变得模糊不清。
2.无深度化
无中心化的剧情模式与故事框架,其必然的结果是导致影片中的每个事件变得毫无深度与内涵,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加大了影片表达主题思想的难度;另一方面却成为导演,编剧自由发挥想象力,加强事件可塑性的契机。以罗伯特?泽梅基斯的《阿甘正传》为例,导演从阿甘的视点切入整个美国社会,将“猫王,黑人运动,越战,三届美国总统,水门丑闻,乒乓外交”等历史事件进行了再造与融合,美国的现代历史在整部影片中成为了一场“戏说”。这种源于现实却超越现实的再造性,正是后现代主义影片无深度化的最好例证。
3.无原则化
与现实世界主流思想的背离;故事情节的夸张离奇,是后现代主义影片无原则化的两大表现方面。即可理解为:导演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是小众化的,脱离社会主体的;影片的故事情节是独特化的,与社会主流生活大相径庭的。无原则化的进一步表现,主要依赖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文学表现手法在电影中的大量运用:对后现代主义影片起较强支撑作用的包括黑色幽默,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与后现代主义电影在同一时期产生的文学表现手法。二是导演,编剧自身思维与哲学理念的独特性,决定并赋予了影片具有独特的思想与含义。三是蒙太奇表现手法的成熟化,为无原则化的表现方法提供了新契机。
二、后现代主义电影代表作———《低俗小说》
(一)影片拍摄背景
《低俗小说》拍摄于一九九四年,时处美国独立电影的迅速崛起时期,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轻导演,以独特的个性和对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均有深刻的理解而著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影已走过将近一百个年头,好莱坞式的类型化影片早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抓住了观众日益增长的窥视欲与对反主流文化的好奇心,开始尝试将新潮,小众化的故事情节引入影片当中。正因如此,美国独立电影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低俗小说》的出现,除了源于时代的发展,更得益于导演对美国黑帮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式的运用,影片奇巧地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暴露出的种种道德问题融入影片中,故事题材源于现实却超越现实。整部影片在当时的国际化影视背景下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与成功。
(二)《低俗小说》中对“碎片化”叙事模式的具体应用
1.碎片与碎片间的拼接———“环形”叙事结构的使用
《低俗小说》讲述了与美国黑帮有关的三个片段故事,分别被命名为“文生与马沙之妻”、“金表”、“邦尼的处境”。影片的开端“餐厅打劫”既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影片最后一个片段“邦尼的处境”故事的终结点,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回环往复的轮回感。在影片的开头,伴随着大南瓜与小白兔从腰间拔出手枪与匕首向在场的人们叫嚣时,影片拉开了序幕。当影片接近结尾,在餐厅里的朱斯向文生表达了自己将放弃黑道生涯的心声,此时餐厅的另一处,大南瓜与小白兔正在策划打劫的一幕重新出现,观众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影片开头的两人与第三个故事片段的两位主角处在同一时空当中。第三段故事的结尾也因此与影片故事的开头顺利缝合。这种反常规的叙事结构把故事由一条简单的线连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圆,所有本来就隐藏在叙事过程中的伏笔也纷纷奇迹般地显现出来,分段式的叙事风格也使时间运转成为超越想象的现实元素。塔伦蒂诺也许是受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影响,“他要捕捉的是时间共存并置的可能。”真实时间被偷梁换柱地兼用了,叙述时间自由地完成了对原有影片材质的一次重构,赋予它们无限的被解释的可能。影片的结构特征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导演的叙事主题,即对社会实况和人性的深沉反思。影片中的这些“人”,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彼此间都把生命———这个上帝赋予世界最珍贵的东西视如尘埃,用自己的生命当作代价,换取一点点肤浅的快乐。这正应合了陈先发的一句诗:“危险的日子呈环状,无处可以击破。”导演奇巧地将几个支离破碎的故事片段进行完整的统一与融合,总体上可以说:环形叙事结构的大胆使用,是碎片化叙事模式的进一步进化与升华。
2.故事情节与人物角色的碎片化处理———多故事与无主角
“去中心化”,是碎片化叙事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的“去中心”即“无中心”。影片中设置了杀手文生,朱斯;黑帮老大马沙,马沙之妻密儿;拳击手布奇,这五个主要人物,让他们游走于既定的三个故事当中,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担当着各不相同的重要角色。纵观整部影片,难以找到一个引领故事变化发展的主人公,更难以找到一条贯穿整部影片的情节主线。影片留给观众的,是一个个碎化了的小故事,以及连自身的生命都难以掌控的“小人物”。这样的“多故事,无主角”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在一起事件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有其自身的状态以及参与到该事件中的一系列原因,而处于不同时间和状态中的同一个人,其角色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大相径庭的。
3.碎片化的时间处理———切割时间主线,任意拼贴时间的自由叙事方法
《低俗小说》的整部剧情犹如一个被打碎的花瓶,被导演用与之前不同的排列顺序重新拼接。全片由一个序幕:餐厅抢劫;三个章节:文生和马沙之妻;金表;邦尼的处境构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可以排列为:取回密码箱—邦尼的处境—餐厅抢劫—文生与马沙之妻—金表。而导演将时间的叙述线切成了若干小段,重新拼贴,使得影片展现出的叙述顺序为:餐厅抢劫—取回密码箱—文生与马沙之妻—金表—邦尼的处境—重回餐厅抢劫。这彻底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逻辑,首尾相连,似一个圆形从随意一点开始截取,并最终回到了起点。但这个“圆形”又是不圆的,如第二章开头文生和朱斯穿着T恤和短裤走进酒馆,无法与第一章结尾两人取回密码箱相衔接。可以与之衔接的是发生在影片的结尾,两人为餐厅抢劫的状况解围后前往酒馆。这种在时间轴上的任意截取与重置,使影片的结构趋于复杂,也使影片在无序的现象背后传达了“偶然性是唯一的必然”这一哲学思考。文生的死就将该思考凸显出来:并置和拼贴的叙事,使文生死在第三章(这一章发生在所有章节之后,是时间流程里的最后,而并非影片的最后),而在第三章里,文生仍然和朱斯坐在序幕中的餐馆里。诸多造成文生死亡的偶然因素在第三章中被提示了出来,比如朱斯的金盆洗手。于是我们看到,在第二章里,冒失的文生单独行动,结果被拳击手布奇所杀。毫无关系的现象罗列造成的结果是将一件事的几种可能性罗列了出来,展示了偶然性对事情的决定性作用,这正是影片带给观众的深层思考。
三、“碎片化”叙事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向剖析———去除故事与角色之外的新“碎片化”电影元素
可以看到,当下国内外具备后现代主义性质的影片均具备“碎片化”叙事模式的元素。影片“碎片化”叙事,大体上都围绕着故事与角色这两大元素展开,未来的“碎片化”叙事模式,将在展现元素上大大增强与丰富,具体应包括:
(一)影片表达主旨思想的“碎片化”
影片最终要表达的主旨并不是单一而封闭的。相反,未来的“碎片化”叙事将采用开放的内涵,影片的主题思想可能是多样化并且开放的。没有明确的“主题”和“结尾”,并不强迫公众去接受什么,而让公众自身有解释的充分自由,可以用任何自身理解的内涵来充实作品,呈现开放性。闭合式影片主旨表现在影片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由影片的结局给予解答,激发的所有情感都由影片自身得到满足,观众带着一种完满的情感体验而离开。而开放,多样的影片主旨使电影的结尾呈现出一个开放的空间,故事中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这些问题会一直延伸到影片之外,引发观众的思考。这也正是影片主旨的多样性对加强影片的内涵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不同时间与空间下因果转接的“碎片化”
影片的叙述越来越趋向虚拟化,逐步脱离现实世界。而影片注重表达的将是前一时空下发生的事件与后一时空下所产生事件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产生的影响。以导演埃里克?布雷斯的《蝴蝶效应》为例,主人公埃文注意到了自己人生的每个重要关头对随后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自己的日记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时空转移,通过改变从前去重塑现在。这样的情节在现实中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恰恰是这样的“蝴蝶效应”给了导演表现的新契机,即反复地将同一人物置于同一时空下来演绎不同的人生。这种反复出现的“碎片化”因果连接,给与了编剧与导演新的创作空间。这样的创作方式,也将在未来的后现代影片中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四、结语
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的“碎片化”叙事模式,已经逐步脱离作为“叙事模式”的基本功能,开始向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的各个环节伸展,其中包括故事情节,人物设定,思想主旨等多个部分。未来几年的影视业中,“碎片化”将作为后现代主义电影与其他类型电影的重要区分线,也将逐步成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重要标志。可以肯定:“碎片化”叙事模式这一年轻,新颖化的叙事方法,在未来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创作中具有极强的可挖掘性与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