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知识分子政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这是社会主义的改造时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大体上可以以1956年初的知识分子会议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中又可以以1953年为界,前后又有所不同。纵观这七年的历史,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时候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时候又经历了曲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划分不断的变化引起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有觉悟的社会基本力量,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中掌握较多科学文化并且主要承担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正确对待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理析

(一)建国后至1956年初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

建国之初,战争尚未结束,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尚未完成,百业待兴。党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将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政策调整为“团结,教育,改造”。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更主要的偏向于“教育和改造”。中共之所以这么做,有其内在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大体胜利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人、农民成为新政权的基础和支柱;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被剥夺、被消灭;民族资产阶级通过赎买政策被抽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然后加以思想改造;只有知识分子的知识是无法剥夺的,这就使他们成为新社会中既不可缺少又具有潜在威胁的一种社会力量。现在能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有知识,而知识在头脑中是剥夺不了的。”所以只有知识分子有同中国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资本。从对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方面讲,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又以1953年为界,前后有所不同。1953年以前,党主要强调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转变。要求肃清封建主义的、帝国主义的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奴化买办思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信仰。“对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则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一般不笼统提消灭或肃清资产阶级思想,只是提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腐朽思想。这实际上是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相适应的。”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提出后,情况便逐渐发生了变化,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完全消除其意识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以使得更快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在中国共产党看来,中国现阶段的矛盾已经转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所以要尽快肃清知识分子的一切资产阶级思想,从而能够使他们循序渐进的掌握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1951年起,中国共产党逐渐把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强化推到了最高点。1954年后,连续发动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以及批胡批陶运动都可以说是上述指导思想的体现。在此起彼伏的批判声中,中共中央相继发出多个通报和《指示》,认为“还没有能对资产阶级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哲学——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有系统的批判,而这个任务现在是必须着手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大体上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至1952年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思想改造运动。这场运动要求过高、过急,又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自身的消极性和不足。

(二)1956年初至“八大”结束时期的“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与继续改造政策

1956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知识分子会议,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党对知识分子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原因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第一,经过几年的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在思想方面进步特别大,他们已经能够基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和处理问题;第二,1952年开展的思想改造运动使知识界变得消极懈怠和被动,所以知识分子政策必须要朝着宽松的方向发展;第三,国家的各方面建设都亟需人才,尤其是经济方面,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性。鉴于这三方面的考虑,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以下的变化:首先,中共肯定了政治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对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转变予以肯定的同时正确的划分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明确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时,于1956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指示》指出:“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人员,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其次,提出应该对所有的知识分子进行充分而又深入的了解,给他们安排相应的“高薪”工作,并且要给予他们信任以及支持,使其能够认真安心地工作。中共中央要求克服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的低估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的现象的倾向,并要求党内干部积极靠近且充分了解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朋友。另外,在业务层面,要改变以前存在的知识分子无法发挥其专长的状况,使知识分子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有用武之地。最后,再次强调帮助知识分子继续进行自我改造是党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应该明确,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的出发点与实质和建国初期的明显不同。建国初期的出发点是对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改造,而这一时期是建立在已经明确承认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基础上的。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总体来说是正确的,它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它帮助大批知识分子克服了从旧社会带来的旧思想,在社会变革中迅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从而更自觉和更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整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领导人对建国后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认识不清,从其“有产阶级”的家庭出身以及所受的教育出发,仍旧将知识分子划到资产阶级的队伍中。由于党内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划分的问题上没有取得统一,导致知识分子的地位每况愈下,自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更是刻意贬低知识分子的地位,将其视为“臭老九”,这种情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以扭转。

二、过渡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一)建国后至知识分子会议前的以“教育和改造”为主的知识分子政策

如前所述,建国后至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前的这段时间,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可被总括为“团结,教育,改造”。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是“教育和改造”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划分问题上,仍把知识分子划分到小资产阶级的队伍中,认为知识分子从世界观上来讲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必须对他们加以“教育和改造”,使其能够“改头换面”,尽快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在经历过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统治之后,一些知识分子对共产党没有信心,就像储安平在《中国的政局》一文中提到的那样,“共产党最可怕的一点是统制思想”。但知识分子又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政权必须尽一切可能去对知识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增加其对中共的政治认同感。

(二)知识分子会议后的摇摆不定的知识分子政策

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得明朗起来。这次会议上,以为代表的领导人阐述了一系列的正确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明确宣布:我国的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年2月通过的《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也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明确表明知识分子头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已经被摘掉了。“但是,在看来,知识分子中只有少数人,大约10%,属于马克思主义者;大多数人,约80%,属于接受社会主义制度,但世界观还未彻底转变的人。”党内意见并未取得一致。在建国后中共总是习惯于用过去的旧思路去看待知识分子,制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稍显片面。所以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正确与错误之间不停地摇摆。

三、总结

纵观建国后至1956年的知识分子政策,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划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内主要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两重性。在1949年至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召开期间,中国共产党从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教育出发,将其定义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为了肃清资产阶级的残余,必须对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改造。在1956年初至“中共八大”结束这个时期,知识分子被当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共产党对其采取信任和支持的政策,尤其重视高级知识分子的发展。在我国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合理判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瑞金政府颁布的两个文件。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将其稍加修改,颁布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认为“凡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为其中办事人员,取得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称为职员。职员为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从《决定》中可以看出,知识分子中的大部分隶属于工人阶级。但是由于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殊形式,知识分子还是被划分到资产阶级的队伍当中去了。在七年的时间里,时而正确的认识占据主导地位,时而错误的认识发展的比较激烈,或者二者交织在一起。当正确的认识占上风的时候,党便会出台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当错误的认识激烈发展的时候,党便出台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正确的总结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无疑会对当今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带来有益的启示。21世纪的今天,知识分子是一个不断扩大的阶层,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若轻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的划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我国工人和农民一样是国家的主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确认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认定他们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之后的中央领导人如同志和同志也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大程度的发挥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平衡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中国各个阶层的力量。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不断的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想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就必须以知识分子的庞大知识体系做支撑,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战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4]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5]杨凤城.《1949-1956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1).

作者:黄丽丽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