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自信下人文历史资源的创新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自信下人文历史资源的创新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自信下人文历史资源的创新发展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种软实力,它表现为个体对其国家、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和深厚情感。人文历史资源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化个性之所在,是软实力的象征,它是培育人的文化涵养的最直观、最深厚的媒介载体。本文从辽宁人文历史资源中去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基因,树立文化自信,二者相结合的这种隐性教育易于接受,易于认同,易于转化,从展拓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觉和推动文化创新五个方面深挖整合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优势,以期树立文化自信,为辽宁的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人文历史资源;文化创新

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基于对国家民族文化认知、认同、比较、反思等系列主观活动反映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是个体自身对其国家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积极肯定和充分认同。“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构建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1]“文化自信体现了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肯定和确信,这种对文化的理解主要基于狭义的文化价值与内涵,是指知识、价值、观念和思想等抽象的精神性存在。”[2]人文历史资源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化品位的体现,是其文化个性之所在,是软实力的象征,它以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是培育人的文化涵养的最直观、最深厚的媒介载体。本文从辽宁人文历史资源中去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基因,树立文化自信,二者相结合的这种隐性教育易于接受,易于认同,易于转化。

1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理性审视

文化自信是一种软实力,它表现为对其国家、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和深厚情感。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前言中提到:“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3]国民对历史对文化的温情与敬意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培育。在建党95周年七•一讲话中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4]这里强调要从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文化自信,让我们对树立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文历史资源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化品位的体现,是其文化个性之所在,是软实力的象征。它以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是培育人的文化涵养的最直观、最深厚的媒介载体。辽宁的人文历史资源体现着辽宁人民的文化智慧,体现着辽宁历史文化的久远性、连续性、丰富性、起源早、品位高等特点,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以辽宁人文历史资源为载体树立文化自信,不仅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实现文化自觉、文化创新;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必将成为拉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引擎。在全面振兴辽宁的背景下,强调人文价值的重要性,有利于培育辽宁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为辽宁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提供思想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辽宁当前经济低迷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辽宁思想文化僵化落后也是重要方面。辽宁曾经是“共和国的长子”,为国家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的战略布局做出了重大贡献,支援了全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辽宁明显落后,这种落后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思想文化观念的落后,并不完全是经济发展本身。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优势,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全面转变,必将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

2辽宁人文资历史资源的挖掘利用的困境分析

辽宁人文资历史资源的挖掘利用,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困难,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政府与社会各界对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重视不够,挖掘利用未形成规模和体系,而且挖掘利用过程中融资渠道单一,社会和个人投资甚少,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其次,观念相对落后,市场意识淡薄,缺乏专业化人才,未形成人文历史资源产业化发展路径。辽宁人文历史资源在挖掘利用方面的这些困境,有着历史的、现实的等深层次原因。历史的政治原因,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历史上中原文化中心论思想广泛存在,削弱了对辽宁地区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提升。从辽宁具体历史来看,政治中心的迁移及政策的变化带来深远影响,辽阳曾被人们称为东北第一城,处于政治中心地位,但由于政治中心迁移及政策的改变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如清朝都城由后金都城辽阳迁至奉天,再迁至北京。这种政治中心的迁移及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致使地区经济衰退、文化断裂,这是影响辽宁人文历史发展的政治因素。现实的经济原因,由于辽宁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的困难,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型发展缓慢,管理部门仍有条块分割,未把人文历史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突出文化特色。失去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辽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使得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利用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等制约,势必影响人文历史的发展。这是影响辽宁人文历史发展的现实经济原因。观念的直接原因,历史上人们对发展理念的狭隘思维方式,对人文历史的价值认识不够,未认识到人文历史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而且是持久的生产力。因而,自然、人为、战乱、、建设性破坏等原因使城市的历史记忆遭到了破坏。如辽阳东京城的城墙拆除了,东北地区最为古老又规模恢宏的文庙、武庙毁掉了,张学良修建的汉卿楼烧毁化为灰烬了,表面上看是物质资源的损失,实质是人文精神的淡化与缺失。文物古迹是一种无声的文化,是文化思想的外在呈现。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辽宁始终将工业作为第一要务来抓,重视硬实力,忽视文化发展效益的软实力。这些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影响辽宁人文历史发展的直接原因。

3文化自信视域下创新挖掘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策略

辽宁省现存人文历史资源的创新整合应站在树立文化自信的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提炼辽宁的人文价值为灵魂,挖掘利用辽宁的古生物遗迹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乡土民俗文化等多层次人文历史资源。

3.1“寻找自己”拓展文化内涵,认清“是什么”深挖文化内涵,让辽宁的人文历史“活”起来

即认清辽宁的人文历史资源“是什么”。关于保护人文历史遗产的重要性人们一般都能认识到,但我们的理念中对遗产文化内涵的理解及挖掘远远不够。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失去了对遗产有机载体的保护,人文内涵便无依托,空洞无物,同样,忽视挖掘人文内涵,遗产顿失厚重,苍白乏力。因此,深挖人文历史的内涵,才能彰显人文历史遗产的鲜活性、灵动性;深挖人文底蕴,才能增强辽宁振兴的文化软实力,让历史在今天回响,让人文昭示明天。以辽阳市为例,辽阳虽然是省内一座地级市,排名靠后,然而我国古代历史上曾是七朝古国古都。即燕王喜燕国、公孙辽东侯国、耶律倍东丹国、大延琳兴辽国、蒲鲜万奴东真国、高永昌大渤海国、努尔哈慈后金国。又有陪都、别都之称,或被设置为省城首府。战国时期,燕国昭王喜始置辽东郡,郡治首府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将其建成东北第一城。秦朝时期因袭设置辽东郡,属幽州,襄平为新昌、无虑、辽阳等十八县之首县。西晋初年,辽东郡改为辽东国;隋朝又作襄平郡;金朝第五帝完颜雍在东京(辽阳)拥兵称帝等。这些史料说明,辽阳是我国古代辽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关外东北首屈一指的名都,在辽宁古都中是三阳(辽阳、朝阳、沈阳)之首。更有学者对辽阳建成史的研究由原来的2300年推进了100年。辽宁再次振兴的进程中,深挖辽宁地区人文历史资源的文化内涵,使城市增加厚重感、历史感、价值感,使市民增加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树立辽宁地区自身的文化自信,提高辽宁地区的文化品位,创造辽宁地区的文化资本,必将为辽宁振兴带来巨大的文化精神力量。

3.2“认识自己”增强文化认同,明确“有什么”

辽宁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全省14个市共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宁人文历史资源不仅包括各种历史遗迹、遗址、文物等丰厚全面的硬件文化资源,如古生物遗迹、历史遗迹、红色文化资源、工业文化等多层次资源。也包括地方文献、历史名人、历史事件、乡土民俗等厚重的软件文化资源。如地方志、古今历史名人、名人诗词、名人书画手稿、地区特色文化、民俗民风等。人文历史资源有遗址类资源:查海、新乐、牛梁河、金牛山、满清文化遗址。阜新的查海遗址被称为“辽河第一村”,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遗存,辽宁具有古代历史文化遗迹、遗址印记的文化资源还有朝阳的红山遗址、沈阳的新乐遗址、营口的金牛山遗址等,这些都是被证实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说明该时期辽宁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可见,辽宁的人文历史与中华民族文明史几乎同龄。古生物文化资源有辽西地区中生代的鸟化石“华夏鸟”,被考证是世界上最早会飞的鸟类,“原始热河鸟”代表了鸟类早起演化的古老祖先的类型;北票地区发现的“辽宁古果”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历史文化资源有清文化历史资源即“一宫”(故宫)和“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和辽阳的白塔、广佑寺、首山清风寺、日俄1904年战争遗址等其它历史资源。工业文化资源方面,辽宁工业为全国之最,工业基础雄厚,曾经创造了100多个第一,“一五”计划期间我国156个重点投资项目在辽宁地区投入了26个重点项目,奠定了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代表着特殊时期历史地位的精神文化。目前已形成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两大装备制造集群,占据着我国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半壁江山。辽宁有各种原材料,资源丰富,如煤矿、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等15个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辽宁的工业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工业精神,如孟泰、魏凤英、田桂英、张成哲等人勤俭创业创新的劳模精神及务实高效协作精神,是工业文化的高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标志代表为抗日战争、辽沈战役和朝鲜战争纪念馆,辽宁分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战争的发起地、主战场。人物文化资源有曹雪芹、王而烈、陈云、李密、慕容家族、公孙度、千古萁子魂,太子丹、完颜雍、丁令威飞天处和雷锋等名人品牌效应。辽宁地区的乡土民俗文化是以“关东民俗文化”为主,在吃、穿、住方面均具有鲜明的东北特色。辽宁的人文历史资源深沉厚重,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古遗迹文化久远,历史文化遗产厚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工业文化资源完整,通过“认识自己”,不断增强文化认同,为宣传辽宁、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3.3“整合自己”,树立文化自信,明确“讲什么”

辽宁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厚多元,呈现出资源多,基础丰富;分布广,序列完整;起源早,历史悠久;品位高,积淀深厚等特点,为我们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奠定了雄厚的实践基础。从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特色分类中明确了“有什么”,必须进一步整合辽宁的文化,定位“讲什么”,宣传自己,突出精品文化。“多个第一”应成为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标志代表。如古生物文化资源的标志代表为“华夏第一鸟”。辽西地区中生代的鸟化石“华夏鸟”,被考证是世界上最早会飞的鸟类,“原始热河鸟”代表了鸟类早起演化的古老祖先的类型;北票地区发现的“辽宁古果”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古遗址文化资源:标志代表为“辽河第一村”。阜新的查海遗址被称为“辽河第一村”,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遗存,说明辽宁的人文历史与中华民族文明史几乎同龄。辽阳的襄平布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古币之一,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汉壁画标志着辽宁地区曾经是汉朝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查资料工业文化资源:标志代表为钢铁、机床等工业。辽宁工业为全国之最,工业基础雄厚,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曾经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也代表着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工业精神的高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标志代表为抗日战争、辽沈战役和朝鲜战争纪念馆。辽宁分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战争的发起地、主战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标志代表为“一宫、三陵、满韵清风”。

3.4“塑造自己”,实现文化自觉,明确“变什么”

整合辽宁的文化,从特色分类入手,为树立文化自信,宣传推广提供依据,将人们的文化理论自觉转化为文化实践自觉,就要以地区文化分类为主,准确把握地区文化特点,从塑造城市文化之眼到塑造城际文化之线再到地域文化之面,形成文化经济。塑造城市文化之眼,就是找准辽宁14个城市的特质文化。如辽阳:古都、白塔;鞍山:钢都、玉佛院;阜新:煤都;抚顺:煤都;营口:大连:海港;沈阳:“一宫”和“三陵”;铁岭:民俗土特产;盘锦:、石油、苇田;葫芦岛:古兴城;锦州:医巫闾山;朝阳:鸟化石、辽宁果。找准眼后将相关眼联成串,成为一条线、一大片文化经济。如省会及周边文化资源:沈师古生物馆、新乐遗址、“一宫”和“三陵”、沈阳二战战俘纪念馆、九一八纪念馆、沈阳古陨石(来自19亿年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棋盘山、沈阳怪坡;陈云故居;抚顺的赫图阿拉老城、清河、明清萨尔浒战役遗址、抚顺雷锋纪念馆、抚顺世界最大极地海洋动物馆。辽南地区:营口近代战争遗址文化、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金牛山遗址、冰峪沟风景区、黄渤海分界线、大连老虎滩极地馆、旅顺口监狱、大连海滨度假区;辽阳帝都、广佑寺、白塔、汉魏壁画群、古钱币、太子河、辽河、曹雪芹故居、弓长岭温泉度假区、辽化工业区、首山清风寺、1904年日俄战争遗址、四帝争战地首山;世界最大玉佛鞍山玉佛院、千山佛道教圣地、钢都工业景观等。辽东地区:本溪关门山、五女山、水洞、九鼎铁刹山;丹东朝鲜战争遗址、中朝边境、鸭绿江大桥遗址、丹东凤凰山、宽甸天华山。辽西地区:秦汉、辽宋、明清史迹文化、辽沈战役纪念馆;朝阳的龙鸟化石、辽宁古果;阜新的查海遗址、海棠山;锦州的医巫闾山、笔架山、葫芦岛九门口水长城、兴城;盘锦油田、红海滩、中国最大苇田与世界第二大苇田的盘锦双台子湿地、丹顶鹤奇特景观。

3.5“超越自己”,推动文化创新,明确辽宁的人文历史资源“创什么”

拓展文化内涵,树立辽宁文化认同、自信,最终要向文化自觉、文化创新转化,实现历史辽宁和工业辽宁的并行,人文辽宁与物质辽宁的并行。其一,创新宣传手段,提升辽宁形象。辽宁人文历史资源深沉大气,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古遗迹文化久远,历史文化遗产厚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工业文化资源完整,将辽宁经典运用电视讲坛、宣传推广辽宁人文历史资源,从现有人文历史资源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基因,树立文化自信,必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入鲜活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进而更好地为辽宁再次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二,创新实践机制,扩大辽宁影响。学校课程建设中建立以辽宁人文历史资源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机制,这是学生群体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现实途径。建立旅游文化发展机制是实现地方群体、全国及世界范畴受众群体的有效途径,从而使辽宁的人文历史不断传承、创新,永续发展。其三,创新辽宁精神,汇聚辽宁力量。辽宁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凝结着辽宁人对一方热土的深爱与智慧。从古代各族开疆建都中凝结的开拓进取精神,到近代为抗联抗美而战的爱国牺牲精神,再到建国工业奠基的劳模主人翁创业精神中汲取营养创新辽宁人文精神。辽宁的人文历史资源深沉厚重,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古遗迹文化久远,历史文化遗产厚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工业文化资源完整,从辽宁人文历史资源中去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基因、树立文化自信是最有效的实践途径。二者相结合的这种隐性教育易于接受,易于认同,易于转化,通过展拓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深挖整合辽宁人文历史资源的优势,最终实现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实现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全面转变,带来的一系列质变必将为辽宁的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1).

[2]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3]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

[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柳春清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