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趋势,也是从事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人文素养的培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推力和主要抓手。人文知识的注入,人文精神的内化,人文行为的外显,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经典课,真正起到大学生人生导航的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当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呼声与吁求。改什么?如何改?一系列问题困扰、引发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思索与探寻,而人文素养的培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和切入口。
一、教学目标上: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改革的核心点人文素养,反映的是人在人文知识不断累积的基础上,通过内化积淀而成型的精神态度与觉悟,是追求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倡导正确价值观和深层次品行的一种人格修养。[1]当代大学生所需具备的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者的有机整合与统一,三者密不可分,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中,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基础,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点;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人文行为是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是人文素养的践履和外显。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则为人文行为。[2]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上过分强调的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教化与灌输,忽视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忽视大学生内在养成和人格完善等人文精神的培养。国家需要、意志与大学生的需要、意志之间不统一、相割裂,难以形成教学合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遵循“国家意志与学生意志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在教学目标上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点与立足处,激发调动学生“学”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上:
人文知识的挖掘是改革的着力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了融合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专题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专题教学中,专门设立了专题讲座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专题讲座主要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课任教师的学术研究兴趣来确定,围绕人文素养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两大主题开展。初步确定的选题有生命教育、幸福观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人生观与大学生活、网络环境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公民教育、道德文化的当代困境、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改革、传统德育思想资源现代转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大学生身边的法律、民主与法治精神培养等。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则根据每年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形势变化确定选题。主讲教师将人文知识有机地渗透、融入到专题讲座里,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在课堂专题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围绕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含人文内涵的若干分主题。人生观下的分主题有“我的大学、认知自我、放飞理想、追梦青春、规划蓝图、珍爱生命”等;道德观下的分主题有“诚信立人、社会观察、职场聚焦、感恩家庭、理国、爱情寄语”等;法制观下的分主题有“以案说法、法眼金睛、公民维权、普法宣传、法律辩论”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也设计了具有人文性的研究型项目化教学主题,分别为“追寻伟人足迹、不忘历史耻辱、探索社会主义、喜看改革成果、正确理解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凝聚文化力量、创建和谐社会、打造美丽中国、实现海峡统一、放眼世界发展、坚信中国未来”等。学生在这些富含人文性主题的探究汇报分享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引领、指导、点拨、评价,学生不仅习得了相关的人文知识,也培育了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需要打破课堂的局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引向图书馆、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胸襟,开阔视野,陶冶性灵。为此,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编写了课程配套读本《书香满径》,根据课程的内在逻辑,按照“思想星空”、“道德呼唤”、“法律足音”三部分内容选编了触及学生心灵、利于学生精神成长的经典文章成书,每部分都撰写了导言,深入浅出,将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主旨提炼概括,融入了编者的深切思考和生命感悟,起到很好的导读作用。[4]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读本普遍感到满意和喜爱,同学们都表达了从读本中获得的收获和教益。其中有的同学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新的学期开始了,领了一摞教材,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这本《书香满径》,没有想到政治教材还有这样清新雅致滋养心灵的书籍,这本书给了我很多人生启迪,使我在迷茫困惑中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书了。”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的视角来谈读本对他们产生的有益影响。有一位学生这样表示:“愿将这本书永远地放在有形的书架上,但更珍藏于自己的内心中。”《书香满径》引导了大学生的读书方向,架起了一座由课堂教学通向人类浩瀚经典的桥梁,点亮了大学生的心灵之灯。
三、教学途径上:
人文行为的外显是改革的归属处人文素养的培育最终体现在人文行为的彰显上,社会实践则是人文精神落实到人文行为的一条坚实通道。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拓展社会实践教学途径,通过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促使大学生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外化成人文行为。我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结合农业院校的性质,充分利用地处苏州,具有吴文化丰富人文社会资源的区域优势,建立了苏州市甪直古镇(农耕馆、水乡服饰馆、叶圣陶纪念馆),苏州树山生态村,苏州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科技馆、植物园),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公民道德馆,苏州博物馆,苏州旺山生态园,苏州工业园区文化馆,东山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和相城生态科技园等十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周末进行参观考察。要求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去领略、去体悟、去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捕捉拍摄富有意义、令人感动的场景,撰写图文并茂的考察心得。2017园林工程技术1班有一个小组在参观考察了苏州公民道德馆后这样写道:“经过此次实践,让我们更加明白,作为一个公民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我们需要诚信,诚信能给世界带来温暖的阳光。虽然诚信是微小的,占据的只是人们心灵的一小角落,但温暖的却是整个人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把诚实守信当作生存与发展的理念。诚信待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我们都应该认真地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两字刻进我们的心灵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只有当我们的诚信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机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栋梁之才。”2017建筑室内设计3班的一个小组在考察了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后表达了这样的感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领略了森林公园的魅力所在,让我们懂得了森林公园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仅供游客旅游玩耍的地方,它是一个传播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或许它更是一个承载诸多历史元素以及文化底蕴的一个地方。我们很庆幸可以来到这样一个地方,遇见它,认识它,了解它,保护它。而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去保护它。”《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大学校园类调研和某社区(街道、乡村)社会问题类调研活动,撰写调查报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亲身体会感悟到人文行为的价值和力量,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襟怀和良好的行为修养。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人文素养的培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推力和主要抓手。人文知识的注入,人文精神的内化,人文行为的外显,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成为大学生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的经典课,真正起到大学生人生导航的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2]薛亨微.人文素养提升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4(7):56.
[3]赵玫.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教学中的五对范畴[J].思想政治研究,2008
[4]张敏.书香满径[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张敏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