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职人员的人文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职人员的人文素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职人员的人文素养

[摘要]市场经济中,规则是市场运转的首要前提。然而,作为市场监管者、裁判员的公职人员,往往在尊重规则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做底蕴支撑。本文通过提取市场经济特征、回溯人文素养渊源,探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职人员应有的人文素养的内涵、典范、特征及其培养手段。

[关键词]市场经济;人文素养;德治

《周易》贲卦中有言:“文明以止,人文也。”所谓人文素养,就是人类文明在价值观层面的高超境地,它是对人生价值的不断追问,也是对世间万物的悲悯怜恤。如今,监管者面对市场经济的纷繁局面,往往会发现“情”与“理”纠缠连绵难以区分。而解决这一难题,站定人民利益的落脚点的重要法宝,正是公职人员的人文素养。

1人文素养的内涵

公职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素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公职人员。一方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公职人员有着与生俱来的服务人民的属性;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管理层级势必会赋予公职人员分配资源的权力。“天平”的两边孰轻孰重,反映着人性的博弈。敬业奉公难,贪图享乐易,使人舍易而求难的关键,在于给天平抬起的一方加上沉甸甸的“砝码”,让精神的价值压倒物质的利益。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物欲是低层次、不可持续的需求,一顿美餐、一块名表带给人的快乐是短暂而浅薄的,当生理刺激消退后,快乐随之消散。而被人认同乃至自我实现带来的快乐是高层次、历久弥新的,它产生的快乐是精神层面的快乐,是源于参与了伟大事业,实现了人生价值。作为公职人员,最大的人生价值应当是帮助人民群众办了实事、好事、大事。为政以德,夙夜在公,自己的快乐源于使别人快乐,这才是公职人员最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

2人文素养的典范

2.1古代典范

仁政德治是人文素养的鲜活表现。春秋乱世,孔子位卑身贱、久不得志,却胸怀宽广,因此孔子的学说渗透着对人的深刻关怀,包含了悲天悯人、匡扶世事的情怀。诸侯争霸,生灵涂炭,孔子有仁者之心,希望施政者为政以仁,从而把仁大而化之,推及全世,惠普众生。“仁”是绝善之仁,其所蕴涵含的是仁者爱人的崇高人文境界,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宣扬人的尊严,虽于春秋不得彰显,却在后世发扬光大。

2.2当代典范

今年两会期间,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一直是统治者长期遵循的重要政治思想。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业之基。正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令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政者的德行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德施政、以人为本,就构成了我国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论语》所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讲得就是施政者仁政德治,所以如同北辰,万民遵从的局面。

3人文素养的特征

3.1影响施政能力

不少人认为获得民心、拥有事业成就,只要经济统计数字好看就够了。然而,随着时代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温饱,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而这些追求已远非经济发展所能彻底解决。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社会对政府公信的更高期待,需要公职人员队伍给出答案,考验着公职人员队伍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没有为民奉献、视民如伤、敬民如天的人文素养,再大的脚步也迈不过“塔西佗陷阱”,再多的人民币也解决不了人民的诉求,更不用说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涵养心性、敬业修德”,对于公职人员决不是一句空话。

3.2影响社会风向

高级别的公职人员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力很大,可以说是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无论是正向激励还是负面效果,相比普通人都会更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创造的不仅是看得见的业绩,同样有看不见的精神,这也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一种现象。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比任何时候都面临更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夙夜在公的人文之路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生命的关怀。公职人员以士自居,以国士为楷模,则在工作中不囿于杯水风波而胸怀天下。孔子讲“士志于道”,士作为道德价值理念的维护者,应肩负起维护秩序道义的宏愿,激发起忧国忧民的悲情。“君子道而不忧贫”,这种敢于担当的积极品格,使忧世悯民的精神得以提升。

4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4.1重视传统文化

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耐听、耐读、耐看,“习式风格”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要想提升涵养,培育人文素养,不读诗书是不行的。所谓古风淳朴,古德敦厚,从儒释道法的论辩中,在春秋战国的攻守间,我们可以看到仁人志士的取舍,可以看到黎民百姓的哀乐,在书山学海中鉴古知今,方能明白什么是国士的人文素养。从被称为“青天”的包拯所代表的古代廉政文化,到焦裕禄、牛玉儒、杨善洲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再到孕育于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特有的宽广给予培育人文素养有着最丰厚的土壤,正适宜于精神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4.2贴近人民群众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它既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追求,也是一种形而下的思考。空谈情怀而不落于惠民,不是真正的人文素养。正因为爱民,所以愿意为政以德、夙夜在公。爱人者人恒爱之,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求教,从心底保有兼爱之心,不阿贵、不欺贫,平等地善待每一个人,这便是超脱功利的“爱人”,这样的施政者也必将被人所爱。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国赴非抗击埃博拉病毒救援队正是秉承着鲁迅先生所说的这种大爱无疆的人文精神,救人于万里之遥。

4.3汲取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就如同太阳,给人温暖也给人光亮。焦裕禄的事迹相隔近30年还能让一个当时身在福建的年轻干部填词悼念,“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焦裕禄的坚守、执着与奉献,散发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产生着强大的激励作用。面对这样的道德楷模,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这就是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更是悲悯苍生、天下为公的人文素养。

4.4自觉修身养气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和中正的气量格局是公职人员能够不慕荣华、甘于平淡的立身内因。人生在世,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贪欲导致的肥胖往往危及生命健康,不饥饿,不过量才是养身之道。同理,精神世界莫不如是,闲时写几笔字,读几卷诗,在清茶淡墨的书房修身养气,用淡泊与宁静对抗繁华世事的喧嚣,把自己的欲念转向高雅的意趣,不纠结于权、利,就能体会到人间质朴的乐趣,就可以泰然自若地面对繁杂。

5结语

在现代社会,人们一提到市场,就会联想的到“交换”“理性”“逐利”,这的确是市场主体的共有特性。然而,充当市场经济守夜人的公职人员,应当在内涵中保有一份中正平和的人文素养,因为这样的素养,这样的为政以德、夙夜在公,能够给公职人员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更加崇高的追求。有了这种素养内化于心,就不会在利来利往的市场之海中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党员干部要以道德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EB/OL].中国青年网,2014-05-12

[2]张铁.评论员观察:领导干部要用道德力量赢得人心[EB/OL].人民网,2014-05-12

[3]人民网评:以“尺寸之功”立“为政以德”[EB/OL].人民网,2018-3-18

作者:刘政灵 单位: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