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诗教与人文素养的关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诗教与人文素养的关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诗教与人文素养的关系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的竞争在教育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现,教育现代化带来的好处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但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教育现代化也导致了许多问题:如何处理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的关系?如何解决教育现代化的迟发展效应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的负面作用?如何通过教育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个人的完满和国家繁荣发展?这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解决。诗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在提升中国人人文素养方面起作用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诗教;人文素养

一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现代化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称这个时期的现代化理论为经典现代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就是现代化,这个时期的研究者主要探讨的是政治现代化,1960年阿尔蒙德和科尔曼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标志着现代化研究的开端。60年代后现代化的研究渗透到各个领域,二战后西方社会发展迅速,工业化带来经济高速增长,让人们普遍乐观的认为西方化就是现代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希望通过经济援助来吸引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资本主义的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美国的学者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索,这种政治上的需要势必遭到后来学者的批判。70年代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研究进入后现代化理论,该理论对现代性的批判使社会学家产生了新的研究视角。教育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东西方社会的发展需要使教育现代化问题被提上了研究日程,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精神需求更加迫切。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必要手段,能否适应时展要求,能否保障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成为国家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起步晚却发展迅速,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后来者,我们与先行者面对的国情及发展问题不同,无论是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发展模式还是面对的阻碍都有差异。[1]正是在这样一种国家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我国迅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出现了几个关键问题。如何处理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的关系?如何解决教育现代化的迟发展效应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的负面作用?如何通过教育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个人的完满和国家繁荣发展?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

二什么是诗教?

诗教的概念我们首先可以在孔子的话中窥得,“‘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传统诗教包括孔子诗教和儒家诗教,倡导以诗为学习内容,以提高人的修养。随着时间推移,现代诗教在对传统诗教以诗为教育内容的继承上又对诗教的内涵有了一定扩充,我们当下所讲的诗教除了倡导学习经典诗歌,更多了一层诗意教育的意义。[2]在教学中发展意韵,使师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更好的修身正气,以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以诗育人,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今天所讲的诗教是在传统诗教的批判和继承中得来的,当代诗教与传统诗教有几点不同。第一,教育目的不同。传统诗教是以从政为目的,而当代诗教则以修身为目的。孔子要求弟子们学诗,是为了让他们善于说话,想要提高弟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授之以政”在“使于四方”时能够做到“专对”。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孔子诗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为官从政。[3]后期儒家诗教更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兴盛,后人无论是“称诗”还是发表评论都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传统诗教的最终目的,这是一种“官本位”的教育目的。而当今时代我们所提倡的诗教显然不是把这种政治教化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倡导诗教或者说更广义的诗的教化是吸去了诗歌委婉含蓄的语言,以便提升个人的修养和艺术旨趣,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达到“温柔敦厚”的人文底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达到修身立人的目的。第二,教学内容不同,传统诗教以《诗经》为学习重点,而当代诗教学习内容更加宽泛,现代诗与自由诗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第三,考试形式不同,作诗是科举重要的考试内容,古代学子想要考取功名必须学会作诗,而当今诗教并没有硬性要求人人都是诗人,只是鼓励作诗表达自我,培养创新能力。通过传统诗教与当代诗教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诗教的内涵和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如今重提诗教,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得到升华。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与诗教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是人走向完满的必要手段,人与动物不同,相比动物天生的生存能力,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适应自然并融入社会。社会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单个个体的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由千千万万的个体组成,个体的发展都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又能反哺个人,从资源与利益分割的角度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后来者,我们目前正经历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面临着双重的压力。[4]一方面,我们要追赶发达国家已有教育发展的水平,完成他们从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完成的现代化任务,这就包括国家教育的普及,教育制度的建立,保障每一位公民都能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面对发达国家仍在发展的竞争压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科技为重心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意味着对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承担着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在这样一种压力面前教育的高速发展势必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在个人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人才的培养更加趋向专业化,这就导致学科的分化更加精细,教育本来要成就完人,却不得不因社会化分工发展需求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对立分离。在社会方面,教育现代化后来者的迟发展效应导致社会发展不稳定,表现为文化的:自卑、冒进、崇外。我国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打压,原本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几场文化运动带来的西方精神更是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极大冲击。以至于很多人主张完全西化,认为西方文化完全胜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的自卑和盲目崇外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5]教育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而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是随着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发展问题而来的,所以当务之急,如何解决我国个人与社会存在的发展问题是研究的重点。我们不能妄图从西方文化中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文化基础,我们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国人发展的思想根基。而诗凭借简洁的语句,丰富的意象,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相比乐和舞,诗的学习更加容易,诗通过语言表达情感,不需要学习舞的动作协调,也不需要学习乐的技法,通过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内心的情感。诗的韵律也更易于诵读,及时是学龄前的孩子也能听其音律学的有模有样。借助诗教来解决教育现代化产生的问题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一)个人发展与诗教

在解决人的片面发展问题上,诗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本身蕴含的文学价值不可估量。通过学习诗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回旋含蓄的表达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第二,诗歌创作贯穿古今,学习诗歌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的心绪。从诗中不难看出时代变迁对个人的影响,情感的宣泄正是成就一首好诗的原动力,而人的情感又是受到生活经历影响的,因此诗中所隐藏的故事能帮我们推测出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第三,通过读诗能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孔子诗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使弟子从政,从政就要有良好的口才,君子之气在行为上表现为含蓄内敛的表达,优雅从容的谈吐。[6]现代社会虽然不要求人人从政,但依旧需要个人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合作。诗意的语言自然能获得他人更好地印象,使交流变得更加容易。第四,现代诗教除了教授学生诵读经典诗歌之外,还鼓励学生自己作诗表达情感,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诗本身就是由大量意象构成,不同的意象组合成的环境氛围能带给学生不同的想象。创造力来源于对常规事物的不同理解,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看待日常事物才能产生新的想法。综上所述,诗教能提高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人的历史文化知识,锻炼人的语言表达,更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7],从而弥补片面追求应试成绩所造成的人文素养缺失,解决教育分化导致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冲突。通过诗意的教学,将诗中的自然哲理蕴含在科学学科的传授中。

(二)社会发展与诗教

而在社会发展的方面,诗教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教育现代化导致的文化自卑、冒进与崇外,诗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点体现。第一,诗教可以提高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优秀的文化因子,诗作为文学表现形式无疑是传承的最悠久的,简练的语言可以不分年龄阶段的雅俗共赏。无论是抒情诗还是言志诗无不包含着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读诗能唤起中国人对历史传承的记忆,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心。第二,诗教能够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爱国诗一直是诗教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君子气节在诗中体现的多不可数。现代社会依然需要有责任心的公民,仅仅通过思想教育是很难达到德育要求的,而诗却能胜任这个任务。通过学习先人的气节,从而培养现代人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诗教能培养人的审辨思维。通过评论诗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理解多少是不同的,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从而使人们在文化选择时能独立思考,不受大众传媒的单方面影响。诗教通过对人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资源积累又反哺个人发展需要,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诗教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诗教无论是从个人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对提高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使诗进入人们的视野,更好的美化生活,是我们下一步值得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4-128.

[2]蓝冰.试论“诗教”传统的继承与演变——兼论“诗教”传统的当下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4):68-72.

[3]余华琼.传统诗教的文化内涵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

[4]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教育研究,2013,34(11):4-10.

[5]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33(09):4-10+26.

[6]周德清.孔子“诗教”对于“诗教”传统的革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25-143

[7]贺卫东.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刘畅 单位: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