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通过舞蹈教育能达到提升学生和教师人文素养的目的。当前,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出现偏差的现象,通过加强教育理念的提升、深入理解、挖掘舞蹈教材文化、舞蹈实践活动注重作品的品质等途径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使其成为完整的人。

关键词:舞蹈教育;应用型高校;人文素养

一、舞蹈教育与提升人文素养关系

1.人文素养之于大学生

大学属于高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人文素养不仅包含古今中外社会文化现象和天文地理,还包括人的修养、人格、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毕业后,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对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全面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在技能方面要有所专长,在文化领域同样需要提升。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毕竟是有限的,而文化的提升可以为其后续及终身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引导。第二,道德水平的提升。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职业操守,而当今社会上追逐金钱和名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甚至“一些家庭教育中的急功近利及学校教育中的应试理念,严重束缚着学生思想潜力的开发,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部分大学生把就业好、赚钱多作为学习的主要动机”[1],这与我国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是不符的,大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对道德存敬畏之心,进而为国家整体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第三,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需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纽带,是人民群众情感的纽带,其历史传承与发展性,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深入理解和挖掘其价值,提升其人文素养。第四,创新能力的基础。应用型高校虽然注重技能的训练,但也要注重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很难想象,没有人文素养做基础,如何能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

2.舞蹈之于大学生的舞蹈素养

第一,舞蹈具有文化性。舞蹈被称为“艺术之母”,伴随着人类发生、发展的历史,“舞蹈是人的精神肖像,是一个民族、国家、群体的文化之身体表征和其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2],时至今日,仍是人们传情达意、认识世界的重要且直接的途径。舞蹈是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人们通过舞蹈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了解其表层的形态及深层的文化内涵。第二,舞蹈的学习,通过身体的实践和其文化的探寻,有利于其接受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完善知识体系。舞蹈是一个国家、地域、历史文化的反映,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践行舞蹈,就是不同的文化在其身体上的践行,进而进行文化上的探寻,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拉丁舞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民族民间舞与地域民众的精神信仰、民俗民风相关,现代舞则在人文主义的大旗下强调创造性,中国古典舞是综合了戏曲、武术、宫廷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从中可以窥探出相关的历史文化,芭蕾舞的发展历程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开绷直立”与中国古典舞的“圆拧倾曲”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舞蹈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文知识,而且还需要相关的科学文化,例如,有的大学生就将原子的分裂与重组用现代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舞蹈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舞蹈教育不仅包含基本的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及艺术能力的训练,其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整合发展。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身体内部的潜能得以唤醒,其本身所具有的多元智能得以显现和提升,其人际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空间认知等能力均得以提升。在舞蹈艺术的感知、创作与反思中,其艺术能力得以提升,在这过程中,其优秀的个人品质诸如热爱、合作、分享等会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实现大学生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

“急功近利的思想腐蚀和价值观上的功利化,使部分学生在思想上陷入迷茫,无法摆脱精神空虚”[3]。当前,大学生在思想上注重功利性和实用性,偏重于“有用”的获得,轻视具有内涵和底蕴的人文素养的学习,在人生信仰、价值观上迷失,传统文化的主动学习和传承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1.热衷于“考证”、兼职的现实主义盛行

首先,由于当前各行业的竞争激烈,专业细化,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兼职的过程中,感到能有个相关技能的资格证会很好找工作,薪资待遇会高。例如,“舞蹈教师资格证”,会使学生在课外兴趣班和辅导班中容易找到工作,且工资会比没证的高,导致一些学生热衷于获得各种证书,通过几天的培训获得一个证书,时间短、见效快,以致于看不到长远的发展,而忽视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其次,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一些大学生在快餐店、课外学习辅导班兼职,当然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体验赚钱的不易,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度”,反而会“本末倒置”,耽误了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沦为“赚钱的奴隶”。关注课外考证的学习,而忽视了自己专业素养及通识课程的学习,以至于形成“精于科技,荒于人文;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算盘,荒于仁义;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利,荒于平等”的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

2.人生信仰及价值观的迷失

在经济大潮下,在“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把拥有金钱上的成功当做人生追求的目标,再加上当前明星效应,把能赚多少钱作为一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不从人生价值及对人类社会贡献的角度去甄别,对一些有钱人顶礼膜拜,而对潜心做学问的教师却不屑一顾,这说明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在思想意识领域还很迷茫,不能正确地看待一个人的价值。

3.传统文化缺失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4]。然而,在当今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崇洋”心理,而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熟视无睹”,例如,大学生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等,而对于“乞巧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却不感兴趣。对中国传统的艺术也是知之甚少。

4.创新精神及“工匠”素养的匮乏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知识及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大学生往往为了便捷而直接上网搜答案,不愿或很少花时间用于思考,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建立在丰富的人文知识基础之上,需要不断琢磨自己的业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在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增强的今天,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一些大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浅尝辄止是与时展不符的,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刻不容缓。

三、舞蹈教育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舞蹈作为一种教育的途径,从远古时代就已开始,有图腾舞、狩猎舞、战争操练舞、采摘农作物等与人们的精神信仰及物质生产生活诸方面,及至西周,将舞蹈作为“制礼作乐”的一种美育途径,有“文舞”“武舞”等,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时至今日,舞蹈仍是人们提高人文素养的一种重要艺术教育途径。

1.加强教育理念的提升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强教学双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提升,即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中要贯彻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在高师舞蹈教学中,不仅仅是舞蹈技术的搬运工,更是舞蹈文化的学习者和践行者,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深入了解舞蹈中的文化,用“舞”达到“育人”“化人”的教育目的。管理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注重人文素养的校园环境。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学习,也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其后劲十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深入理解、挖掘舞蹈教材文化

除了技能的训练外,在课程的开设上,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不仅开设技能课,还要开设相关理论课、地方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等课程。师生共同学习,使人文素养的知识渗透于教学中,使教材中的舞蹈教育内容与人文素养充分融为一体。培养教师和学生会思维的能力,通过对表层身体语言的学习,进而能进入到深层的精神内涵、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探究。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将“拍胸舞”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传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大学生在学习技艺的同时,还逐渐了解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例如,“蛇”图腾文化、闽南人民的“七”数崇拜等,人文文化渗透于舞蹈教学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要学习这种做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舞蹈实践活动注重作品的品质

“我们培养的是善于发现自身之美、他人之美、生活之美的眼睛;塑造的是敏于思考自身发展美好前途和他人全面发展前途的心灵;开掘是勤于历练自我和谐肢体与他人肢体的坚定信念”[5],舞蹈教学实践可分为编排舞蹈及舞台演出,在舞蹈的编排上要突出作品的品质,在主题及立意上要健康向上,拒绝低俗和哗众取宠,突出人文主题,教师与学生在将其搬上舞台表演时,尤其要注重舞蹈的品质,让优秀的文化感染观众,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例如,在高校迎新晚会、新年晚会、“五四”晚会、毕业晚会等活动中,可以选择具有中华传统美学精神与创造性相融合的舞蹈,笔者曾编排《亳芍情思•中国梦》《涡水女儿情•传承》等舞蹈,试图通过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进而影响现代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可以选择具有时代精神,与时代同步的舞蹈,例如,现代舞《进城》,就是通过在城乡演进中的农民工现象等社会问题引发大学生的思考。

四、结语

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有序发展,如何让当今大学生不迷失学习的方向,如何让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如何通过舞蹈教育的途径增强其人文素养成为当今迫切的教育问题。通过舞蹈教育这一有效途径,施以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及教师的人文素养,对于培养“完整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芳,刘华阳.新建本科院校人文素养培养途径探究——以西安航空学院建群书院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7(6).

[2]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邓小平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24)[2019-02-04].

作者:孟凡翠 单位:亳州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