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升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提升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升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党确立的伟大目标。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医科院校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加强自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学精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新媒介,增加文学、历史、美学和哲学知识;欣赏优秀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提升人文素养,以更好地丰富完善自己,成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医科院校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影视作品

一、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通常指“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则包括“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两个方面。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3]新时代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需要大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医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4]医科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精湛的应用型人才,更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医科院校本科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医务工作者,同时要紧跟新时代,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将自身行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自觉融入时代潮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成为温和、有礼、仁慈的仁心医者。党的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5]医科院校大学生要主动深入学习党的会议精神,结合专业实际,抓准时代方向,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偏重专业知识,人文教育存在不足。首先从课程设置来看,在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大学生培养中,涉及人文科学的“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学科,有的院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古代汉语常识》等课程,有的还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美术》《音乐》等学科,但课时均不多,有的学科比如《中国哲学概论》是以网课的形式开设。可以说,以医科院校五年制本科大学生的课程中,关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学科不会是重要学科,仅是一些辅助学科,有的学生也因此把这些科目的学习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五年大学时光,医科院校大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到了很多,但人文素养的提高有限,甚至还不如中学阶段。党的以来,“人文素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时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报告精神,主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医科院校大学生要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养,提高医学院校本科生对社会属性的认知和培养理解力。医学院校大学生毕业以后的从医过程中,不仅是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技术帮助,更要表现人文关怀与情感关怀。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习得,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精湛的医术、悲悯的情怀、对病人的同理心,才能逐渐生成并内化。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无医学本科。学医学的学生都是经过四年其他专业的本科学习,身心基本成熟后,才有资格申请医科院校学习。此时的学生有了科学知识积累,且已经20多岁的年纪身心较为成熟。国内是高考时直接报考,达到录取要求就读医学院,毕业后就与病人打交道,人文积淀显然不够。我国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修养层面三个方面仍有不足。首先是知识层面,很多医科大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对于医学专业知识、四六级考试、能力方面的考证(各种职业资格证书)都非常重视,但对于音乐、绘画、哲学、历史、美学等人文知识兴趣不浓,所花时间不多,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前者才是有用的知识,需要花时间学习和掌握的,后者基本属于无用的知识,也就不予理睬,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和短视的。其次看能力层面,有的医科院校大学生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很强,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不足。而现在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者仁心,不仅要体现在医者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还要求医者要具备较高的情商,较好掌握心理学知识,有同理心,能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着较高能力的医者所说出来的话给出来的治疗方案才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理解和接纳。最后是修养层面,由于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强化,疲于应付机械的背诵和考试,学生学习过的一些人文知识没有很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学生没有通过学习直接成长为有情有义有温度的内心丰富的有独立思想的人,甚至有的医科院校大学生选择学医的初衷不是为了救死扶伤,而是因为这个专业好就业,以后社会地位高收入高。倘若医科院校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医学知识和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切向钱看,缺乏健全人格,精神世界空虚、颓废,这样的医者势必很难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

三、新时代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2]12从发展阶段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3新时代医科院校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充分领悟其精神内核,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1.加强自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大学生必须加强自我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倘若其理想信念缺失,品德低下甚至恶劣,或者政治方向迷失,则“知识越多危害越大”,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大学生要清楚认识这些问题,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教育,从内心爱国爱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就不会被眼前的一些问题所迷惑,才会不焦虑、不困顿,才会从内心意识到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由原来的人口大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的增长乏力而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有清醒认知。[6]

2.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学精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在历史上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充分证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曾在世界领先,甚至可以说曾震惊世界。不仅自然科学如此,我国更有着儒学、道学、佛学、易经等一大批古代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有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淘汰,有的则作为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被全世界所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7]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中国古代先贤提出的思想在今天社会仍有积极的意义。又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代代读书人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四书五经[8]等国学经典中可以读到,在我国优秀古诗词中更是得到集中和充分的体现。医科院校大学生大多是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学校安排的国学和古诗词等课时有限,应主动自觉地多阅读经史子集[9]。“读书百遍而义自见”,长期被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心胸开阔,灵魂丰富,人也更加通透豁达,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3.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新媒介,增加文学、历史、美学和哲学知识医科院校大学生在校时间虽然多,但大多数系统的整块的时间都用于学习专业知识,加上还有的学生参与了一些学生会工作或者勤工俭学等工作,所以很难抽出大段的时间来学习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但零星的、碎片化时间还是很多的,所以可以借助零星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10]。现在即将进入5G时代,几乎高校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通讯方式的改变使得学习变得即时方便高效。现在有很多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内容有的涉及古诗词鉴赏,有的谈论历史,有的品鉴美学,还有一些关乎哲学。这些内容或者比较专业,或者深入浅出,使听者见微知著、触类旁通,在短短的时间里给人以知识的营养、启迪和熏陶,这些碎片化学习可以帮助医科院校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4.借助影视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获得相关的影视文化信息,包括作品阐述的故事或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体现相应的价值观。优秀的影视作品在给人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慰藉人的灵魂,使人情感更细腻、丰富,变得更善良。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伴随电视电影长大的一代人,是深受影视文化影响的一代人。影视作品内容广泛,有的涉及战争、科技、情感、动物等不同领域[11],质量也良莠不齐。所以大学生要善于甄别,用有限的时间接触影视精品。医科院校大学生可以观看一些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战争片,通过观看医护人员的积极参加救死扶伤增强自己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还可以观看一些关于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的影视作品,在自己遇到挫折时增进内心的力量;通过观看一些世界各地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美食美景的影视作品,增加自己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放松身体慰藉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文素养。

结束语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党确立的伟大目标。[2]58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2]59,这句话指出了现代化的新内涵。医科院校大学生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必须自觉自愿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建功立业。

作者:周家豪 钟晓红 单位:赣南医学院 人文学院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