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生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生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医学生教育理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实践的发展。医学领域的研究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医学模式,医学研究重点逐渐从以科学研究为中心转变成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这样的转型使医学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展开分析,为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路径

我国社会发展在科技技术水平以及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各行各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医学领域的变化尤为突出。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医学生教育理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实践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医科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在价值方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同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是我们每个社会主义公民都应追求、培育与践行的价值观。在医学类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时,将培养医学生人文情怀合理的融入其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元化的途径进行传播与教育,被医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吸收,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观,将医学生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养的医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使医学生具备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今后成为一名有责任心和高素养的医者奠定基础。

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文明、平等、公正等字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良、恭、俭、让、忠、勇、孝、廉等思想道德观念紧密联系。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各类思想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精髓,目前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所崇尚的核心价值观尚仁重德、知礼好学、诚信守正、宽厚孝义、扶危济困的情操品格基本上都是源自传统文化思想。因此,要全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首先,可开设一些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比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传统文化理论》《传统文化学习技巧》《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等,老师应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漫画、网络视频、图解、通俗读物、音频等形式,全面、详细地介绍给医学生,使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向医学生传播历史医学名家精神,在医学生文化素养教育中,讲授我国古代医学名家(如李时珍、孙思邈、华佗等)的生平传记,阅读他们的医药典籍,用他们敢于探索、善于钻研、乐于济世救人的精神感染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开展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展播展演活动,如国学经典朗读活动、中医药文化发展博览会、医学典籍知识竞赛等,使传统文化精髓深入医学生的头脑,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医学院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来实现,必须明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优势,通过运用传统文化思想具有的精髓,将这一优势充分发,培养医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落实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使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

二、以传承校训为载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

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价值对于医学院校而言,想要培养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校园中通过传承校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医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也是大学精神文化得以传承、弘扬的必要条件。学校的校训对于医学院校而言,不仅是学校文化以符号呈现的外在形式,也是医学院校传承、发扬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以医学院校校训为载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校训精神内涵。医学院校应该对校训的内涵进行合理外延与拓展,仔细研究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的统一性,使现代化的医学领域发展需求与校训的传播需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使形式得到全面改革、创新,将医学院校的校史、校训全面、详细地呈现在每一个医学生面前。第二,积极践行校训精神。医学院校应该详细了解、掌握以往校史中记载、现实中发生在校园内部,对弘扬校训、医疗事业发展、学校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普通学生以及优秀教职员工的光荣事迹等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充分挖掘出来,使校园内部处处都有道德模范的踪影。第三,以校训精神引领示范,以身作则。医学院校的老师不仅要深刻理解校训精神,还要将校训精神通过自己的行动落实到具体实践,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应该传承校训,以身作则,为医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老师要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亲自投入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引导和鼓励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实践、情感、认知等领域进行合理的融合,为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功能首先,医学院校要形成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校训精神把自己学校的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如滨州医学院的“仁心妙术”、天津医科大学的“德高医粹,知行合一”和广州医科大学的“厚德修身,博学致远”等,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医学生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需具备哪些品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设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其次,将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景观中,例如学校的宣传栏、校史馆、校园里中外历代名医的雕塑,教学楼里墙上的古今中外名医的画像以及对他们先进事迹的介绍,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开辟的本草园,体现了中医文化特色,集教学和观赏于一体,让医学生在学习和观赏中传承中国传统医学和文化。除此之外,还可将传播、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家名言、宣传画、推广文等,以图片、文字、漫画等形式张贴在校园的公示栏和宣传栏中,并且通过校园广播将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频播放给医学生,在食堂、活动中心等地以图像的形式,为医学生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视频,使医学院校的校园环境变得充满人文情怀。医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情操得到不断的陶冶,从而,使医学生从意志和情感上逐渐形成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意识,最终,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化和完善。

四、丰富医学人文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渗透作用医学院校要开展丰富的医学人文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的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引导医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和认同“救济扶伤、敬德修业、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医学院校应加强与社区医院、孤儿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合作,通过“学生义诊”“医学服务进社区”“党员活动先锋行”等,帮助医学生树立“敬业乐群,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医学院校还应该定期聘请医疗领域优秀的专家走进校园开展演讲和指导,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专业的知识教导和尚仁重德的情操教育,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准。医学院校还应该与社会中具有人文关怀特性的活动基地展开积极的合作,组织医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地基、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革命遗址,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渗透作用。充分结合与医学相关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如开展护士节、伟大医者逝世纪念日、世界艾滋病日、参观感念堂等活动,加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激发医学生具有感恩、孝悌、仁爱、友善、奉献等精神。第四,通过开展医学网络文化活动,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设置“学习强国之星”“医德楷模”“优秀医学世家”等栏目或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在活动设计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准,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我们应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营养,利用校训作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标兵宣传、学生榜样示范等,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与现实教育意义。同时,通过课堂教育、名医讲座和多元化医学人文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育人作用具体体现出来,将医学生具有的人文情怀彻底激发出来。总之,医学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使医学生具备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确保他们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责任心和高尚人文情怀的医疗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吴海涛,王高峰.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徐睿,朱琳.高等学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

作者:刘小凤 郑小梅 王婷 戴丽莉 单位: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