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内化机制下的护士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内化机制下的护士人文素养培育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化机制下的护士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人文素养的内化机制及培育方法。方法应用理论分析及跨学科研究方法,探讨人文素养的相关理论,包括: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的“价值内化三阶段说”、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生论、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分析总结得出临床护士人文素养的内化机制,再根据内化机制应用解释学的方法探讨护士人文素养的培育方法。结果护士人文素养的内化机制包括认知、选择、固化三个过程,分别分解为体会、感悟、分析、认同、实践、反思六个环节。培育临床护士人文素养的重点是提高护士感悟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开展人文素养理论培训、营造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叙事护理、鼓励人文活动等可以促进护士人文素养的培育。结论人文素养的内化过程需要先将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人意识,再将个体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为,因此内化机制的研究可以指导实际培育措施,对护士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士;人文素养;内化机制

在全球医患、护患关系敏感的状况下,医患暴力事件频发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内外专家们发现除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体制等因素以外,部分原因还在于原本起源于人文关怀的医学,其人文属性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被忽略[1]。近年来,关于护士的人文素养的调查以及评价性研究逐渐增多,但相关理论特别是内化机制的研究甚少。人文素养是一种心理特质,也是一种行为倾向,其内化需要先将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人意识,再将个体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为。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关于人文素养内化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目前仅见郭瑜洁等[2]在探讨护士人文品质内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对护生人文品质培育的相关建议。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接触频率最高、接触距离最近的临床一线人员,其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本文从内化机制的角度,采用理论分析及跨学科分析法探讨护士人文素养的内化机制,并应用解释学的方法解释人文素养的培育方法,为后期系统化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人文素养内化机制的理论分析

人文素养的德育性提示其内化机制研究属于心理学范畴,因此本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选取心理学主要思想学派中关于学习的观点与价值内化的过程相结合,分析护士人文素养的内化机制。

1.1内化理论基础

1.1.1认知心理学派[3,4]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生论认为,认知的发生包括4个阶段即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演四个阶段,强调内化过程是一个内外部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形成个体的认知图式,并产生“有目的的运动”。

1.1.2精神分析理论[5,6]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个体的心理活动分为3种水平即意识的、无意识的、前意识的。该理论认为内化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强调外部机制的调节作用。1.1.3人本主义理论[7]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内在需求,强调学习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且学习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行为、个性都会得到改变,并提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认为内化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1.2护士人文素养内化机制

以上3个心理学的主流学派对学习的内化过程有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参考郭瑜洁等[2]对人文品质内化的六个环节即榜样模仿、审美、体验、感悟、价值认同和实践,以及借鉴思想道德研究领域“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8]等的相关观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的“价值内化三阶段说”,即“服从、同化、内化”3个过程,这3个过程层层递进,将个体认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融为自身稳定的思想价值体系。综合以上理论及观点,认为人文素养的内化其实是人文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在个体的价值体系中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形成稳定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规范。护士人文素养的内化机制包括认知、选择、固化3个过程,分别分解为体会、感悟、分析、认同、实践、反思六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内外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2培育临床护士人文素养的建议

根据人文素养的内化环节,应用现象解释学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内化过程的活动规律,对培育临床护士人文素养提出以下4个方面的建议。

2.1目标明确,资源整合,不断反馈评价

制定具体可行的护士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操作性强。目前医学模式的转换及现代医学的诉求在医学教育目标的体现不明确,即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疾病谱的转变、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人们日益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等,在医学教育的目标中没有与时俱进,因此医院需要明确具体可行的护士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整合各部门资源,充分体现目标的导向性、指导性,在管理层面重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医院需要及时掌握护士对人文关怀的认知如何、培育的效果怎样、教学工作是否到位,就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教育评价体系。

2.2营造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在医院设施以及制度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性化的硬件设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等。人文知识只有渗透到护士工作的日常行为中才能称之为人文素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护士而言,可以引导其对人文的体验和感悟,引导护士人文素养培育的方向;对患者而言,可以提高其就医体验,是培育护士人文素养的基础环节。目前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医学与人文的分裂现象[9],并对人文的回归进行了许多探索,然而人文素养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在罗杰斯看来,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是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是安全的自由的,是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的。

2.3建立示范激励机制

反馈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为临床护士提供督促与激励作用,调动护士的情感认同,发挥个体的积极主动性。按照斯金纳行为强化理论的观点[10],如果要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在这种行为发生后,要及时给予正强化或负强化,正强化在于加强正性刺激,负强化在于取消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树立榜样形象,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属于正强化,不仅可以鼓励榜样本人继续发挥正能量,还可以帮助身边其他人建立可行的目标起示范作用,激发其道德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本能,是促进护士人文素养内化机制的动力,也是目前各大医院培育护士人文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

2.4注重心理体验

人文素养的道德属性,不是简单的说教,其内化需要护士亲身经历某些事件,从中获得心理体验,尤其是情感触动和共鸣。叙事医学作为一种充满人性化的医疗模式,被认为是医学人文与临床的契合点,也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的具体体现[11]。叙事医学这一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itaCharon首次提出来[12],RitaCharon认为具有“叙事能力(NarrativeCompetence)”的临床医生,不是简单的沟通交流故事,而是通过“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故事和困境”,来为其提供充满尊重、共情和生机的医疗照护[13]。从患者的心路历程中体验与感悟,从而获得情感上触动与共鸣,这也从根本上与人文素养的内化机制相契合。从叙事医学延伸过来的叙事护理,已经成为护理人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国内对于叙事护理的相关研究报道寥寥无几,其在临床护理的具体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3小结

护理学是兼具科学和人文属性的综合学科,有调查[14,15]显示,目前我国护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不高且低于国际常模,部分原因在于护理教育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不足,导致护生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工作后,医院如果不予以重视,很可能会使得护士的人文素养不尽人意。本文采用跨学科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精神心理领域的主要学派思想,与思想道德的内化机制相结合,总结出临床护生人文素养内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临床护士人文素养的培育方法,为后期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黄蓉,张娜,王燕莉,等.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护理管理视角下对医疗暴力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5):628-632.

[2]郭瑜洁,姜安丽.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内化机制的理论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01):60-61.

[5]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7]魏金声.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梁红.内化:大学生素质形成的关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14]王金金,魏羽健,孙琳,等.不同实习阶段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05):658-662.

[15]龙苏兰,龙丰云,马玲.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02):212-216,237.

作者:曾利婷 赵丽萍 汪健健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