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1],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对医学院校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欠缺的现状,本文提出通过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优化人文课程评估方式、提升专业教师人文素养、构建学生自我激励机制、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
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要条件,医学院校是实施医学教育的主体,是医学人才输出的摇篮。要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五中全会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要满足患者对医生人文关怀的需要,要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需从医学教育的各环节重视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1医学人文素养的概念
医学人文是指与医学科学和医疗服务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的总称,医学人文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医学工作者的人文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涉及终身的教育[2,3]。医学人文素养由医学知识、仪表、行为、技能、智慧、品德等素养构成,其中品德素养最为重要,是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所谓医师的人文品德素养,主要是指忠实于病人的健康,将病人的利益置于首位,以诚待人,不做伤害病人的事,不把病人当作自己谋求功利的试验品,不任意散布病人的隐私等[4]。
2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医学人文素养理念欠缺
近年来,我国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教育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学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的人文素养理念较欠缺。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逐步趋于规范化、系统化,逐渐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素养课程,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生课程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在教学实施中逐渐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5,6]。但是,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医学人文课程占比多达20%~25%,英国、日本等国家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生课程中占比约为10%~15%,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学人文素养课程占比仍较低[7],大部分人文类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展,在课程设置上被边缘化。
2.3教学方式单一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重视医学人文关怀、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素养、医学人文技能、医学人文智慧、医学人文品格等素质的培育,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在目前的教学中大多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通过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将课程的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面对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也难以掌握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
2.4师资不足
各医学院校重视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课程教师人才引进等投入较多,但不够重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师资不足[8]。
2.5学生个人因素
学生个人医学人文理念淡薄,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自主性不够[9]。因部分医学人文课程往往以选修课、考查课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导致对课程的学习不够深入,往往是为了考试而应付式学习,并未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在见习、社会实践、实习等环节难以检验自身所学。
3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3.1提高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理念
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需兼顾医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管理与育人的关系,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应该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人文素养教育不单是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及任课老师的工作,应该同步纳入学生管理、宣传等职能部门,贯穿学校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全校教育工作者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
3.2完善课程设置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单靠增加人文课程的数量和课时占比还远远不够,须与医学专业课程相结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根据学校和专业特色科学合理设置医学人文素养课程的比重,并优化时间分配,丰富课程类型,在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课程的同时,加设法律、历史等人文课程。可在医学专业理论课程和见习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医学类院校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医院临床医生,临床医生经手的实际案例就是人文素养教育最好的素材,在案例探讨中教师可提出人文、伦理等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将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知识在学习中实现无缝对接,渗透到专业知识学习中,以实现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3.3优化人文课程评估方式
在评估、考核上进行优化,扩大评估覆盖面,既要对教材、教案内容进行评估,又要对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及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兼顾教学结果评估的同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在对学生的评估过程中,要兼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评估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3.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可通过提高现有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医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与专业教师的接触时间最长,提升专业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并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应为专业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提供专业的资源开展培训,落实专项培养经费,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相关专业讲座,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及传播教育能力。
3.5构建学生主动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激励机制
利用医学生入学教育、医学生宣誓等富有仪式感的环节,加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让医学生在内心深处埋下医学人文思想的种子。可在低年级的德育分、第二课堂学分中加入人文素养相关内容,设置一定分值比例,激励低年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针对高年级学生,在见习课、专业实验课、临床实习阶段考核中,增加医学人文素养考核占比,引导学生重视锤炼医学人文素养,不断激励学生从内到外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为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6打造专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医学院校要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10]。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精神价值追求为核心,打造高雅校园文化有助于凝练和塑造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一方面,可通过举办生命科学竞赛、解剖知识绘画大赛等医学类校园文化活动,启发和引导医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品德修养与人文情怀,对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专业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让广大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育。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公共福利性和非盈利性的特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的人道主义与医学的救死扶伤有共通之处。充分利用学校、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借助暑期“三下乡”、雷锋活动月、寒假“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机会,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助力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综上所述,在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对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和谐医患沟通”有着强烈需求,学校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有了新的思考与举措。我们坚信,在国家、社会、学校和医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将不断提升,将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肩负新时代医学使命的高素质医学精英。
作者:李道远 林泽茂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眼科教研室贵州医科大学儿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