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外汉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提升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外汉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提升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外汉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提升探析

内容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上的中华文化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一些对外汉语课堂中文化教学与传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华文化传播文化教学

随着汉语国际战略的推广,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文化知识教学也更多地收到学界重视,许多学校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文化教学与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在目的语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外,也包含向汉语学习者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感悟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意蕴。然而,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进行文化教学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名预备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些问题,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反馈,为构建良好的文化课堂,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对外汉语课堂中文化传播

与教学的必要性吕必松(1996)指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一种文化教学,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也是重要一环。首先,由于教学的对象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使其所掌握的第一语言更是不尽相同,而对于一名汉语语言学习者来说,想要学好汉语,就必须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在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支撑下,能够方便其更快地融入目的语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将语言应用于实践。其次,学习中华文化不仅能够降低不同背景留学生的母语文化负迁移影响,帮助其在课堂上更融洽的相处,也能使其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从而吸引并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第三,相较于深奥晦涩的语言本体知识,文化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更轻松有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接受,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能够减轻其学习汉语的压力和焦虑,建立一定的自信心,并且文化课整体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很多文化课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能学到文化知识,也增强了文化体验感。

二.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外汉语文化课堂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教师跨文化意识及文化素养不足

祖晓梅(2003)提出,跨文化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Knowledge(跨文化交际知识)、Skill(跨文化交际技能)、Attitude(跨文化交际意识)、Awareness(跨文化交际意识),其中跨文化意识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是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由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较为复杂,在非母语环境中,容易产生“文化休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很多教师缺乏对中华文化的深层次认知,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只是单纯的凭借自己习惯的文化认知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对于文化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不能做到好的讲解,甚至在学生对其发问时,以简单的中国人认知习惯来潦草回答。例如在讲饮食文化时,只是单纯列举中华美食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对于中国人讲究的“色香味俱全”,“多吃熟食”背后所包含的“和谐、统一”以及“养生”的观念并未提及。因此,教师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教学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问题是不容小觑的。

2.注重理论,轻视实践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的文化课堂教学多遵循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多以普及理论文化知识为主,内容偏重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特点等知识性文化,教师上课时只是“一言堂”,学生参与度较少,并且缺乏一些文化实践课程。且课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内容枯燥难懂,对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欠缺考虑,不少低水平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由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许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比发生了一定的演变,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许多学生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昏昏欲睡的状态,导致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期。

3.教学方法僵化,传播渠道单一

当前文化课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听说法为主,与语言知识教学如出一辙,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略显单一,大多数只是按部就班的上完一节文化课,而没有考虑到如何上好一节文化课。在传播渠道上,许多教师以PPT课件为主,过于依赖课件,又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之间并未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板书较少,且在授课结束后未能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这就会造成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依然不知重点,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清晰认知。显得整个课堂内容平淡,无突出重点,节奏容易错乱。

三.对外汉语课堂上的文化教学注意事项及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体验,提出了一些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进行文化传播与教学时应当注意的几个事项及一些策略。

1.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在进行文化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了解异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等突发性课堂事件。作为一名对外汉语预备教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之一,因此要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不旦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性理论文化,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表面了解到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讲授“刺绣”文化时,刺绣是中国古代女孩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艺,这与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观念有关,女子身在闺阁,不能出门读书,只能在家做针线活,通过针线活的做工好坏来体现自己的心灵手巧,因此刺绣又叫“女红”,而不叫“男红”。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做到备学生,了解其性格特点,文化背景,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在出现文化冲突时或学生对中华文化有疑问时做到及时反应,不能强硬灌输中华文化,应允许不同文化求同存异,使学生认识体会到文化课的包容性;第二要备教材,选择趣味性实用性强的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第三要备内容,对所讲的中国文化知识做到深入理解,提前准备好一些学生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未雨绸缪。

2.综合使用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听说法占据主体的传统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应当综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文化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剪纸、毛笔字、刺绣、武术、舞蹈等文化课程时,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之中,在实践中将文化渗透到教学里去。在进行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鉴赏类文化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具,例如带来一件传统服饰,一道精美可口的美食,一个建筑模型等,在讲课时,用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吸引其兴趣,想要打破传统的上课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要拓宽视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通过游戏法,小组竞赛抢答等方式来让学生赢取奖品,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分阶段教学,将文化课程分类

由于汉语学习者文化水平不同,因此在讲授文化课时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传播不一样的文化内容。例如初级阶段应当以吸引学生兴趣为主,不宜过多输入理论性文化性知识,可以实际的文化体验课为主;中级阶段则应该将知识与文化相结合,不旦教授文化知识,更应该适当讲解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高级阶段则应当将实际应用作为首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中华文化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去,或者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中华文化。此外,应当对文化课的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工艺文化等应当多以普及了解为主,可归为鉴赏文化课,可作为第一节文化课;武术、剪纸、书法等课程可归为实践体验课程,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而像茶文化、戏剧文化等课程,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适当的分门别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把握课堂细节,做好课后总结

一节课时间有限,但是如果能够把握好课堂细节,也会在无形中为教学增添亮点。例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的几分钟内让学生将注意力吸引到讲课内容上,或进行互动,让学生有一个放松的心态,这样就为后边的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利用好课后总结,好的课后总结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来说,总结课堂内容可以帮助其更好的回忆整节课的脉络知识;最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强化课堂内容的记忆,有助于其更好的复习和理解。总之,只有从细节出发,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不断完善课堂效果,做好文化教学。作为一名对外汉语预备教师,我们应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课堂,文化教学的内容抽象且有一定的挑战性,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应当肩负起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责任,努力提升自我文化素养,尊重文化差异,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好文化传播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有趣的文化课堂,传播好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胡文仲著,1999.

[2]高琪森,徐建平.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发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51-52.

[3]李腊.汉语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能力提升研究[J].汉字文化,2019(S1):39-41.

[4]王帅.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8(02):34-36.

[5]卢江琳.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D].苏州大学,2015.

[6]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02):79-84.

作者:李卓远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