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德育校本课程人文素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德育校本课程人文素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德育校本课程人文素养论文

一、南通地区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课题组调查发现,85%的教师认为在职业学校开设人文素养教育是必要和非常必要的,但是,专业课老师本身存在人文素养知识和能力欠缺的情况。30%的教师反映专业课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难度较大,文化课老师表现出一定兴趣,但是学校缺乏鼓励与创新机制,教师对人文素养教育还停留在思考、尝试阶段,没有做到深入实施。课题组在访谈中发现,学校领导以专业发展作为教学重点,教师把专业课作为主要课程,把占用时间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参与人文素养教学活动视作负担。个别学校虽然开设了人文讲堂等人文素养教育形式,教师虽参与了讲座稿的撰写,但是参与教师仅仅从授课或讲座的任务出发,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和精品意识,从而导致讲座流于形式,和学生需求、课程建设形成差距。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人文素养教育在中等职校被忽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思路

德育课是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形成。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个性成长、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对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岗位适应力和职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准确把握中职生人文素养内涵

描述、提炼、把握好当前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内涵是实施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关键。人文素养的内涵一般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中职生人文素养是在“中职教育”这个特定前提下,基于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基础上,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就业能力、职业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是对普遍意义上“知识、精神、行为”三个方面定向优化,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具体而言,人文知识应该主要是指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基础性、普及性知识,如教育部提倡的以“古诗、名曲、名画”作为中职生人文素养基础———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具有时代的主题和烙印,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因此,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内,中职生要培育和养成的人文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职生人文行为自然应该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职业、社会行为中表现出真诚、勇敢、正义、诚信等优秀的道德品质。

2.详细调研本地人文类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是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条件,一般包括文本资源、自然与人文景观、乡土资源等。以南通地区而言,有着丰富的人文德育资源。如自然人文类,张謇历史名人及以其为主要代表的南通近代第一城的人文资源,南通地区的紫琅文化、如皋水绘园文化、通州的忠孝园文化、启东的圆陀角文化、海安的青墩文化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乡土文化类,海门的沈绣、通州板鹞、海安花鼓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此外,各职业学校悠久办学文化的底蕴,优秀的校园文化标识、毕业生事迹,优质就业企业的文化、员工制度等等,这些都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影响力的德育资源。

3.确立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目标

德育校本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德育理念、大纲、国家德育目标、已有条件和资源来进行设定。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的目标不仅体现校本化,更是要突出人文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在课程目标确立上要统筹兼顾好两个方面。一是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进行设定,将人文素养教育较好地嵌入其中,实施渗透教育;二是结合当前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需求,将人文素养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年级,分年级组织实施。如中职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基础的人文知识素养,着重进行文明素养、人文知识、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奠定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基础。中职二年级以“人格”教育为主,着重进行情感、意志、个性及价值取向等人文精神方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步入成年创造条件。中职三年级以“成人”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做优秀员工的品质和人文行为,为学生步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优秀员工奠定坚实基础。

4.合理设计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

在调研、分析、目标确立的基础上,中等职校要合理设置德育校本课程。一是选择课程内容。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在贴切性、实用性、生活性上下功夫。如针对学生人文知识缺失,阅读量少,从浩瀚的古今中外经典中选取经典名篇,编写《中职生人文素养阅读书目推荐读本》,组织教师撰写推荐阅读书目,设计“作品介绍、推荐理由、阅读提示、阅读思考”等阅读板块,短小精炼,让推荐读本成为学生选择性人文书目阅读的一个工具和指南,有效填补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的匮乏;挖掘区域乡土资源,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编写《非遗传承项目简明读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地民风民俗、生产经验的了解,还大大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二是选择课程类型及实施方法。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的类型主要应是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样便于在实践中灵活操作,不仅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也是对学校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更能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感。实施时,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堂教学中,以选修课为主,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精心组织学生选课,加强实施过程管理;在课外活动中,以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实践体验等具有职教特色的方式进行组织实施。三是评价考核。评价考核是对课程实施地有效反馈和质量监控。通过统一备课标准、统一活动时间,规范管理课程的实施,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课程进展和实施质量,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从而提高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效。

作者:俞华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