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空中乘务专业人文素养培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空中乘务专业人文素养培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空中乘务专业人文素养培育

空乘人员作为航空运输企业的一线员工,承担着旅客服务和客舱安全管理的工作,他们往往代表了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也是企业文化对外展现的推动者。空乘岗位的这一特点对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学生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以及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1空中乘务专业人文素养的现状

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作为一个服务性岗位,空乘工作面向于世界各国旅客,乘务员与旅客之间彼此有着语言、文化、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心理承受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不仅要培养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其具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责任感。目前,空乘专业学生多为90后独生一代,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备受宠爱的成长经历,让他们往往个性鲜明,性格开朗,个人意愿强烈,喜欢交际,乐于接受新生事务。但另一方面,遇事缺乏主见,比较情绪化,容易忽略他人感受,独立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由于空乘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会经历航空公司的严格筛选和考核面试,部分学生的自卑怯懦、不善沟通,团队合作意识的缺乏,均与航空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本专业学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很高,社会对专业教育的评价主要是看就业率的高低,而“上机率”也是学生和家长选择该专业的重要指标。笔者通过专业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普遍认同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提高的途径不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育,而在人文素质、社会学科教育上往往不太重视,表现在部分学生在文明行为,文化思潮方面意识淡薄。

2开展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学历教育主要以大专为主,在三年的学制中,大一和大二阶段主要进行大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大三时学生就即将进入企业实习,因此在校学习时间较为短暂。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往往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认为空乘专业作为一个服务应用型专业,应将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今后在空乘岗位的实习就业息息相关,因此对人文类课程不太重视,忽视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二是有的学生认为即使自己选择了就读空乘专业,但由于该专业在就业面试中的巨大竞争压力,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依托学校教育的平台去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这部分学生虽然总体上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对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并不明确。航空运输企业对空乘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强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对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利用校园环境,对空乘专业学生开展人文素养养成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将人文素养内化为学生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这种内在品格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规范其文明行为,提升综合素质。

3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措施

空中乘务专业人文素养的培育需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民航企业对乘务员素质的要求,通过学校的一系列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打下重要的基础。

3.1完善课程设置,加强人文基础课教育

空乘专业学生既要具有健康的体魄、美丽的外在形象、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厚实的人文素养积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师资配备等方面保证人文基础课教学的需要。通过对这几年教学实践的开展和毕业生信息调研反馈,学生对开设的如艺术鉴赏、世界历史及文化、哲学、等人文学科课程接受度较高,特别是本专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普遍认为该类课程的开设为其建立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奠定了基础。在人文教育的课程形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改变,除了课堂教学,还开展了人文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定期邀请人文教育专家、新锐学者开展如“爱拼才会赢———台湾那些事”、“社会背景下职院大学生的成长”等主题讲座,通过独特的视角让学生感受宝岛文化,剖析当前社会大背景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问题及其成因,如何实现精神突围,肩负自己的责任,用于担当。人文大讲堂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使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精神引领和人格教化,调动学生了学习的积极性,讲授内容的与时俱进、微信的灵活互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2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专业课程作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倍受学生重视,其教学学时也占据了学生课程的大部分比例,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人文教育的精神,是指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思考、改进的过程。学生在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收获思维方式上的改变,树立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是教育者的情怀。例如开展了一专业一舞台的职业技能大赛,在一学期课程结束后,通过职教展示活动的形式,将教学成果进行展现。如本学期的形体舞蹈课程考核,以专业课堂的汇报演出形式呈现,比赛不仅是空乘专业班级之间的竞争,也是空乘专业学生的自我突破。教师利用专业课堂,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舞蹈文化,更将空乘专业的职业特点编入了舞蹈作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气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3.3以职教文化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学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重要形式。师生所共有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不仅能活跃校园气氛,增进师生沟通,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也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服务意识,对学生具有陶冶情操、塑造自我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时代特点,在旅游职教文化周活动中开放了模拟客舱,邀请小学生们参观并担任小旅客,空乘专业学生作为航空公司人员提供一系列旅客运输服务工作,让旅客在的专业实训室感受乘机全过程;还举办了参与蛋糕DIY、感受茶文化等活动;在花艺大赛中,学生将自己的插花作品进行展示并参与义卖,通过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

3.4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打造精品人文活动

根据空乘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以社会学科、人文科学为基础,安排了专门的职业素质养成活动,学生形体、礼仪、仪容仪表必须符合职业规范的要求,展现空乘人员气质高雅、举止大方、仪态端庄、文明亲和的形象特征,通过承担社会大型活动的礼仪接待、会务服务等工作,不断强化空乘学生的个人素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早操、课堂考勤、规范化着装、文明举止均纳入学生考核内容,同时,职业素质养成训练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纪律观念的完善,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断增强学生沟通、交际、交往、合作能力。同时,通过空乘技能大赛、礼仪大赛、演讲比赛等精品人文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是人文素质养成中最直接、有效的环节,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可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常规教育模式外,我们结合实事特点,学生广泛参与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爱心捐助、诚信应考、低碳生活等,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以亲身体验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3.5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体现人文关怀

由于空乘服务工作的特殊性,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有效调节和情绪管理能力,由于飞行延误、气流、飞机抖动等问题,在飞行过程中会遇到旅客急躁、偏激等的不良情绪的影响,空乘人员不仅要具备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还需要能有效舒缓旅客情绪,避免引发航空运输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而且,现在航空公司在空乘招聘过程中对专业的要求已经淡化,使得空乘专业学生在面试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学生会因一两次的面试失败而自我怀疑,抗挫折能力不强,因此,心语工作室专门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行为训练项目,以提升空乘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挫折教育、心理应激教育,帮助学生以积极正常的心态去适应面试及工作环境,体现人文关怀。从心理训练的角度,为帮助在校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我们会邀请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担任学生专业教育的特邀嘉宾,以他们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通过已在航空运输企业工作的学生分享个人体验、实践经历,鼓舞和影响在校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职业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以QQ群、微信等方式,建立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定期随访、动态关注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以上丰富的形式、规范的制度,多层面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满足本专业学生在空乘服务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能适应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以浓厚的人文氛围,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作者:汤黎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