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物课堂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物课堂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物课堂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

人文素养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子,发挥教师人文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1].

1人文素养渗透生物课堂的必要性

目前,中学生中还存在着诸如厌学逃学、迷恋网络游戏、打架斗殴、虐待动物,甚至自杀轻生等现象.现象的背后是青少年缺乏责任感、精神失落、没有远大理想、漠视生命等一系列问题.[2]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现行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弱化了人文教育,导致人文素养的滑坡.在沉重的反思中,我们认识到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公民健康人格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生物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讲授生物学知识,还应该让人文素养渗透生物课堂,构建符合人文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营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人文气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2人文素养渗透生物课堂的策略

2.1通过生物科学史以及科学家的故事,搭建人文素养的桥梁

在中学教材中既有许多的科学史实,也有许多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的故事.课堂教学中可以重温科学家探究历程,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童第周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长期从事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并开创了异种核移植的研究,堪称“克隆先驱”;从扬州芜园走向植物王国的吴征镒,一直是扬州人的骄傲,他主编的《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其影响力和重要性是世界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历经艰辛,在世界上首先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以及世界人口的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这些生物科学家们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生物科学事业,它们在科学研究中艰难而曲折的奋斗历程,铸就和提升了科学家百折不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等优秀品格和精神,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2.2充分发挥生物课堂的美育功能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千姿百态,处处蕴含着自然之美.各种生物以其丰富的色彩、形状、声音、行为等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嗅、触觉冲击.如千姿百态的植物形态、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树叶、争奇斗艳的花朵、鲜艳欲滴的果实,碧绿如茵的草坪;充满活力、形态各异的各种动物,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画卷.中学生物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呈现出生物个体的体色美、结构美、功能协调美、生存环境美,并进行美育渗透.通过充分挖掘生物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创造美.

2.3生物课堂中的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是新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动物和植物的生殖发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奇迹,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如被子植物的生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原因导致没有传粉,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颗完整的种子只是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种子要顺利地萌发,还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如在讲“人的生殖”时,先让学生观看BBC纪录片《人体奥秘》中一段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为了孕育生命,男性每次排出几亿个精子参与战斗,但最终抵达卵细胞的只有一百个左右,而最终能顺利与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要在母亲的子宫内发育近10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还面临着流产或成为畸形胎的挑战.只有这一切战斗胜利才最终诞生一个新的生命,才成就现在的你.另一方面,母亲在分娩时也忍受着人类疼痛的极限,有的甚至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所以除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之外,还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创造了我们的生命,养育了我们.

2.4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面向全体学生”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即“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人文素养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学原理认为:“每个人在生理、智力、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上都是不同的,虽然学习、动机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学习者,但是在学习策略、学习进度和某些特殊能力上会存在一些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即是学生的学习个性.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应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的本性,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个体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生物教学中涉及的人文因素,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课堂内外的潜移默化,如春风化雨般,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作者:陈庚 单位: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