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书法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书法教育的普及有现实的必要性,尤其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书法教育通过对汉字历史的认识、书写兴趣的激发、书法魅力的感受和书写个性的强调等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关键词:汉字;书法教育;人文素养
书法在迅速发展的今天,其实用价值渐渐淡化,仅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书法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出书法文化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以及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普及书法教育,可以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对书写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人文历史等知之甚少。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上的不足,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人文精神的养成。因此,书法教育必须适时地渗透相关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书写中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认识汉字历史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书法教育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历史认知的基础上。书法课可向学生介绍汉字起源、发展的相关历史内容,如,介绍原始社会时期陶器上的彩绘符号,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悠久与深奥。教师可以从汉字构字规律入手,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字,阐述文字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让学生了解汉字远古的历史韵味,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解读能力与书写兴趣。如,“贝”在甲骨文里是实物的正面刻画,“马”在小篆中是实物的侧面形象,“戍”表示人的一只手扛着戈守卫,等等。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感受汉字的魅力,体味汉字历史的久远。将汉字的历史融入书法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崇敬和对书法的喜爱。
二、激发书写兴趣
书写汉字贵在熟悉汉字的空间布局与书写时手、眼、心、力、神的到位。一些学生往往在书写时下笔变形,因而出现浮躁、随意和心急等情绪。为了消除这种状态,教师可以采取勉励和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勉励,即鼓励学生。学习书法要持之以恒,教师可以介绍王羲之临池学书的经历、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的故事以及康熙求字习字的典故等,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书当心静勤勉、持之以恒。授法,即传授书写方法,使学生能够据法学书,不入歧途。如,采用偏旁形象附会法,构建一个必要的书写体系。以点为例,直点称为“一手遮天”,右点称为“胳膊弯肘”,左点称为“麋鹿犄角”等,用人的肢体语言或其他动植物的部分特征命名各式各样的点,把枯燥乏味、静态无声的点赋予了生命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定位练习,学生在写字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感受书法魅力
书法蕴含丰富的人文情趣,它是展示书写者情操的载体。学生往往只注重书写性而忽视了书法的抒情性。汉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书法历来强调“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主观意识受所处时代特殊性的影响,他们难以感受古代书法的艺术魅力。因此,首先要扩充有关书法的理论知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夯实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触发他们更深切地感受书法的魅力;其次要以历代名家的经典作品为例,以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人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观赏,认识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厚重、苏轼的逸趣,感受不同书法风格的魅力。书法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它为书写者留下了丰富的欣赏、借鉴、提升、推崇的典范,而许多书法家因德才兼备、正气凛然,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古人历来强调“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只有心正,方能字正。所以,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自身书法境界的提升。
四、强调书写个性
书法学习实际上是人与汉字的交流过程,是书写者个性的表达过程。学生在书写时会不断感受到汉字的熏陶,其优美的形体使人感到精神的愉悦。不同的书法风格是不同个性表达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往往需要书写者将自身的情感力量与认知力量结合起来,以形成鲜明的书写个性。个性的形成往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书体认知,包括演变历史、结构特征等。如,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不同书体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因此,书体的认知是个性形成的前提。二是书法风格的把握,意味着需要对历代书家风格、不同书体风格进行比较,从而对书法风格形成整体的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了解书法史,而钻研书体非常必要,因为这对学生的书体与书法风格的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选定一种字体,往往是与这种字体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进行对话交流,往往因为对这种字体的喜好而去了解、研读有关这种书体的历史。从这一点上看,书写个性的养成离不开书体的选择和风格的把握。书法教育通过汉字教育、兴趣培养、书法品鉴、个性强调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性格的形成、志向的选择、思想境界的提升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庆博.论写字教学与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作者:黄穗 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