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人文素养是在科技文明逐渐发展壮大和在人们片面崇拜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被提及起来的人们的素质形式之一,并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哲学形式。立足于对民族文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在各种文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在不同思想、不同思潮的撞击中,寻得思索。人文素养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通过通识教育,既要达到与科学素养的统一,又要完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对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的探讨,达到加强教学的目的。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培养途径应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贯策于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之中,建立通识课程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也是教学的进步之一。创建有声有色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进步体现。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的重要体现,在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人文素养缺失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一大弊端。我们对人文素养的坚守、传承、发扬,就是对民族传统的珍视、传承与发展。如果没有人文素养的培养,现代文明将是人类遗憾的结局。
【关键词】人文素养;内涵;培养途径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一)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几个方面: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精神,泛指人所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尊严和道德情操等。人文精神应与当时的时代主旋律相吻合,应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人文行为,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感悟生命价值,生存意义,以及由此而行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等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表现出的具有全面素质的行为。人文行为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征。
(二)人文素养与人文主义的区别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重视人的主体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人创造文明和改造完善世界的潜在能力,以及对人的追求和成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重视教育、理性、自由民主等思想。在现代西方社会哲学中,人文主义的核心变成了“非理性的人”,于是,感性与理性互相对立起来;只有非理性的生命体验(或情感、意志、本能等)才是最真实的存在,这也是对“人性”及人的本质的一种探求;而理性只是外在世界的逻辑,是人类意志的附属。2.人文素养与人文主义有着明显的区别(1)人文主义,是人们对以人本身为核心的非物质世界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主要强调人的感性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客观的;人文主义归终是一种意识方面的产物。(2)人文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由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自我管理与发展现实的需要,在人类不断的自我发展中所体现或经慎重选择所形成和传承下来的人的基本素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人的和平生存所必需具备的品质。素养不是意识形态,而是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指引下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以及知识水平和所有一切所表现的行为及语言的综合体现。就素养而言,又分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而人文素养又有别于科学素养。
(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智商至上主义的不同
1.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是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创新的重要元素。科学知识、技术、方法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学习获得的,理性能力与科学精神是在长期坚持积累、学习、研究并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力。2.智商至上主义智商至上主义直接来自于对科学素养的片面极端的强调。由于对内在科学精神外化的片面理解,加之高智商人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导致人们盲目的追捧智商至上主义;而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过分的强调智商至上主义,将导致人格的不完善;人,不是机械的唯高智商而是从,而是在追求实现人格健全与人性美好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自我统一。
二、现代人的人文素养缺失
(一)教育的“工具主义意识”
工具主义教育具体表现为教育目的的工具化和教育过程的机械化两个方面。教育已越来越表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机械的程序化;导致了教育的“唯考试能力说”,这种观念,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现代教育就要有别于旧时的封建制度下的教育体制,也要在现在的工具主义教育形势下,以中国特色的文化知识体系的诉求为依托,也就是,既要与世界接轨,也要保留民族自我的发展特色和空间。
(二)我们的文化认知
1.我们的自信缺失(1)从民族自我认知方面,即文化自信方面谈。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这已是古而有之;但在清朝末期,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的入侵,东亚病夫的劣号;好像突然间,我们的民族不那么自信了?在之后,我们的意识从沉睡中渐渐苏醒,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为妇孺皆知的语言。但,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盲目吸收(从外)成为各领域发展的一大弊病。也影响了人文素养教育的诸多方面。(2)世界人的自我认知分析,即从不同国家文化自信方面来谈。外国人的自信之与中国人的谦和,源于文化理念及哲学思想的不同;当然,我们的谦和绝对不是不自信,而是源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对客观现实事物的承认和对自我精神意识的陶冶,是民族文化在精神意识方面的表化;就像审美的不同,究竟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还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庄严;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自信,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抛弃了谦和、友爱等中华民族的品德,而是在融合了国外先进文化之后,对我们自身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发展。人皆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只有盲目的自信,膨胀的内心,虚伪的欲望。(3)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落后,导致贫穷指数增加,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度低下,自然科学知识的匮乏,自然的宏大,人类自身的渺小,或在不可抗力面前的孤立无助,通常会导致产生愚昧的现象。经济发展要紧紧以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水平为依托,科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发展源动力及基础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贡献物质刺激。
(三)外国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化,带着他们的异域风情和席卷全球的资金、技术,相对于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在一段时间内,国人的劣根性似乎成为自嘲的代名词;在积极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寻找迷茫的自我,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中,思想逐步多元化,浮躁成为一个流行词。
(四)人文素养培养缺失
1.受陈旧思想的影响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其片面性影响;“学遍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总结了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也说明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的忽视。2.应试教育的局限和素质教育现实中的尴尬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以追求高升学率为主,强调智力型教育,重视培养技能性的智力因素素养,而忽视意志、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素养。过分强调工具性意识,而忽略其人文性;教学公式化倾向严重。因此,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还不可避免的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这是现阶段应该正视和解决的。3.功利主义的影响在生活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技术水平落后,人们急切渴望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中,欲望逐利主义思想对教育产生很大影响,人们眼中的实利主义,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忽略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4.正确区别人文素养与封建迷信、腐朽思想的不同具备人文素养,并不等于封建迷信和腐朽思想,封建迷信和腐朽思想是需要破除的;针对传统文化的特点,极端片面的强调人文素质培养会把人们引向封建迷信和思想腐朽的旧式弊端。人文素养对于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式及途径
(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统一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是人们所应该具备的,二者应同时并举,不可偏废,这样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其培养过程是个人境界提升的内在转化和汲取科技文化营养的综合发展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
(二)通识教育
现代教育存在着一种片面性,忽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忽视了对人的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培养。通识教育,在于强调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达到二者的内在统一。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以打牢人文知识基础,着重培养人文精神,体现在人文行为。
(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均包含在其中。人文素养教育不应过分强调小我意识,应该使人们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的状态中,得到拯救。人文素养教育,着重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个性解放。从而使人们具备先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热爱阅读
培养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阅读中,丰富自己,丰富见闻,汲取知识、培养高尚的品德及精神;加强培养人文素养,使之具备社会责任感、避免信任危机。书让人慧智,以书为伴,热爱阅读。
四、高职院校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式
(一)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文素养教育的传播者、实施者。职业院校还应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从自我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人文素养的培养工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先进的人文精神为依托,将人文素养教育付诸于行动。
(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1.创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特点在于它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同化同一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个学校都应根据学校特色,创建具有不同特点的校园文化,使身处其中的受教育者每时每刻都有校园人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以达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统一。2.实现人文素养和教学活动的结合教学活动能够积极营造人文精神的氛围,促进学生心理活动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升其做人与做事的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通识课程的设立通识课由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文化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各种人文知识课程组成。通识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设置通识课程,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进一步培养人文素养。
五、我们的传统、传承与前进
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也是人文素养培养的不竭动力。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并结合先进外来文化,培养国人的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吐故纳新中实现对人文素养教育传统的传承,我们的前进才会更加有力,才会实现,新形势下的全面素质教育。
六、结语
饱经风霜的中国文化,在不同的演绎中,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瑰丽的仰望,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国家发展现状,既要满足普通劳动者的生存诉求,又要创造环境,支持他们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2003.
[2]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6):12-14.
[3]刘昕岚.“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J].中国文化研究,2004,(04):11-12.
[4]孟建伟.科学与人文主义-论西方人文主义的三种形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03):27-33.
[5]龙伟.娄底职业技术学院[J].理论界,2007,(06).
[6]杜署钦,郑小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影响因素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9.
[7]刘兴亚.谈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
[8]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
[9]毛明香.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2014.
[10]龚光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1]王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4):34-35.
[12]吴志清,孙军辉.试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10):151-152.
作者:聂影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