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发展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发展路径

【摘要】医学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医学学科的最终目标,促使了当今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主要从转变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理念,构建合理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从多方面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如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等活动,使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发展路径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

医学是在人类与自然界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一项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学科交叉的科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心健康中起到很重要的正导向作用。因此,人类的直接对象是为医学研究和服务,是医学的产生、发展的最终目的。医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具有人文属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统一的产物。医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氛围在实践中逐步被减弱,重专业技术轻人文素养在实际中表现突出[1]。受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总体影响,强化专业知识教育弱化人文素养的教育表现突出。所以说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是相互统一的,医学科学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有力的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医学生人文素养内涵上看,应该培育具备怎么样素养的人才,才能更加整体系统地认识医学教育,同时也为医学学科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模式。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医科院校关于医学生人文素养整体的现状都进行了不同深度分析研究,归纳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了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道德观念淡化,综合文化素养水平欠佳,人文知识和人文关怀缺乏等状况,因此对医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为推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等各方面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科院校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虽获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影响。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通常都以考试来衡量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这样使医学生以书本为中心,容易导致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一方面,医学院学生大部分具备理科背景,学生对人文知识淡化和人文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另一方面,由于医学生专业课程较紧和学习任务重,导致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许多医学生经过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学校,临床实践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并且具备看病治病的能力,但缺乏人文知识,导致内心世界空虚,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淡化和人文关怀缺失。2.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缺失。尽管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已经勾画出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但也仅仅是通过多开些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多开些人文社科类的讲座和论坛来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其内容不够深刻,形式过于单一。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存在投入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到位,还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政策落实上不到位等等现象[2]。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层面分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重医学专业知识和轻人文素养培养的传道授业。在指导思想认识上忽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注重临床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3.人文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国医科类院校关于对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课程设置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课程设置类别和结构系统不完善,没有构成统一标准和设置。另一方面,课程随意性较差,容易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规范性和合理性也不完善。以学科组建的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安排,体现在文、史、哲、音、体、美等相关学科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由人文社科类与医学学科交叉产生的学科课程及由多学科交融后形成的一些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存在内容结构和知识层次不能形成统一体系。4.人文师资力量、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均较为薄弱。医学类的专业教师医学知识较为丰富,但人文素养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由自主地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不能很好把人文素养知识贯穿其中。而人文社科类老师往往重视人文知识的讲授,规避医学专业知识的讲授,由于师资知识内容,知识广度、深度不合理,很难将两者进行完善结合。据统计,现有的医学教育中,我国医科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总课程比例偏低,文社科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8%左右。发达国家医科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总课程比例较高,其中美国、德国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居多,达到20%-25%,英国、日本为10%-15%[3]。医科院校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科学、医学科学三大部分组成。5.医学生人文教育方法单一。在新型教育模式的引领下和素质教育的示范下,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具备强烈的人文精神的素养,其实质是应试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目前现有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往往受教育管理体制、社会就业压力、规培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传道授业中经常是侧重于专业知识概念诠释,基本理论、案例分析的解释和灌输,而忽略了逻辑思维和实践提升的能力,缺失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达不到该有的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进行交融。

三、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发展路径

医科院校为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和具备人文素养提供平台,为知识创造和传播给予培养和引导。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目前所面临的状况,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医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健康发展,也是践行健康中国建设对医科院校人文素养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转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树立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医学教育理念的障碍,需要确定教育方针和思想,才能培养成当代良医。医科院校应从课程设置的种类类型、选修课必修课的学时数量等方面强化人文素养培养的深度。目前,医科院校人文素养结构体系不够完善,所以医学教育模式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变革,构筑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相统一的新的教育体制。2.构筑合理的教材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人文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设置是教育制度和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新时展的需求,人文素养的培养需增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积极推进教学课程体制改革,提高人文素养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位置和作用。经过长期的摸索、评估和建设,构化出三个层次的人文素养课程系统。第一层次为人文社科类,包括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书法绘画、音乐欣赏、经济管理、体育健康等课程。第二层次为医学相关类,如: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课程[4]。第三层次主要以人文素养为主题,开展一些讲座,从医疗实践中的热点话题谈,如:医患关系中的法律与道德、公立医院的运行与改革发展、新医改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医学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根本保障是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基,强教之源。为改变医科院校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部分不合理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制定方案,定期举办医学学科和医学人文精神专题研讨会;广开思路,贤者为师,广泛吸取社会优质的医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结合实际,开展医学人文教学科研改革,鼓励教师进行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以提高教师医学人文素养实际水平;开展培训,保障人文社科类教师教学科研经费,鼓励教师跨专业学习,对医学专业的教师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培训。4.培养人文关怀,重视对医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教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构成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从事临床实践活动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更能体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教师在带教活动中也应充实医学人文教育环节,因此要求临床老师不仅要提高本身人文知识素养,更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和模范作用,通过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引导医学生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怀,让未来的医生了解如何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理解病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磨练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身的医学人文素质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专业技能让病人深刻感受到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伟大,真正做到医学与人文相互交融。5.融入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医学生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引领学生增长才干,提升学生优秀的品质,陶冶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医学生要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中,积极参加校园内各种医学人文素养等相关的文化活动,能够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激发他们对医学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的关注。加强大学生文化社团建设,开展符合医学特点,健康向上的活动,如开展医学生誓言、人文社科类专题学术讲座、医学人文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要素,拓宽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医学人文素养是健康中国建设对医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不断深化医教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5]。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学科的重要支柱,是在日常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改变新时代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现状,必须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水平、职业道德及沟通技巧,完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6]。使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得到很好相互融合,完善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加强医学人文素养实践的锻炼、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整合,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郝茜,张爱莲.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8):30-31.

[2]王惠达,王雨生.系统培养临床长学制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9):1164-1166.

[3]赵洪波,毛熙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现代医学精神的终极价值取向———现代医学模式视域下医学生精神教育初探[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1-4.

[4]彭恩胜,傅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3,(21):65-67.

[5]汪玲.论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7,(2):25-31.

[6]徐缙.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探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67-70.

作者:毕竞 王高峰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