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语文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一门独特的教学艺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力图能够提高人们对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这原本为人类自身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但有些人却沉浸在这种物质享受之中,把这种不思进取的物质享受当作毕生的追求,丧失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之心,不再进行自身的提升与发展。而本来以“教人做人”为天职的教育事业,也显现出一定的功利色彩,逐渐沦为一种职业的教育。面对这种状况,就需要在语文教育中融合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们的人文情怀,不受物质享受的迷惑。
一、课堂导读,引进微课
微课在教学机构中的出现频繁,广大师生对其已不觉陌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到课堂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给学生进行课堂导读。例如教师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讲解之前,先利用微课进行导入,发散学生的情景思维,使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融入到赤壁的情景之中,感受到大江、浪所动的氛围,再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周瑜,不断地在学生的脑海勾勒生动的画面,使得学生深刻感受到英雄人物的背景,同时深刻理解到诗人苏轼对诗人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的思想。
二、合理开发课本资源,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层层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权威性,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深层次的挖掘。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探究,体会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课文之中,林冲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他若是无缘无故一下子走上“梁山”,只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较高,没有理由去叛逆,去造反。因此,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细节特点,并且将林冲的心理和行动刻画的很详细,一步步地去揭示林教头的命运,最后引出“官逼民反”这一主题,向读者传达林冲之所以走上造反的道路都是由于受到当时黑暗社会的逼迫。整个事情发展顺序合情合理,让读者觉得林冲走上梁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而且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文学意味浓郁,将“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在一起。
三、利用好课外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部分教材是来源于名著,由于名著的篇幅较长,无法在语文课本中全部体现,只得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导致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只能观其表面而不知内涵,没有了解名著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在课文的理解上自然就会有所限制。尤其是在人物描写上,教材中的课文受篇幅限制,描写一个人只是寥寥数语,给人展现的是一种“平面感”,孤立而又单一,而一部完整的名著,从多个层次和多个侧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富有“立体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对部分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感到疑惑的原因。由于受阅读量的限制,语文老师仅仅靠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明白课文的“科学性”。因此,语文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名著,只有熟悉了课文中的大背景,才能对节选自名著中的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
四、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语文教师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人文精神营养灌输的时候,不应该把自己放在很高的权利的位置,而是应当尊重、关心和包容学生,同时把平等、自由、宽容等人文精神合理地融入课堂氛围当中,这样,高中生才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语文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善待、尊重和宽容他人,形成理解和关爱他人的良好意识,那么走上社会后,他们就能更好地学会与人相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素质教育,并且将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是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融合人文教育,需要语文教师改变应试教育思维,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理念,从内容和形式等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加以完善。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融合人文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勇于探索,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崔德哲.试论高中语文教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68.
[2]赵艳.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98.
[3]李梅.人文教育如何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17:1.
作者:张志贞 单位:洛南县石坡中学陕西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