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入学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研究方法
(一)测验工具
本研究采用卢谢峰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5]测量大学新生和大二学生的适应性状况。问卷包括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的适应性、生活自理的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状况表现等维度。用自编的《规则意识问卷》测量大学生关于社会基本规则、校园基本规则、学习相关规则等三个方面的规则意识。
(二)数据收集
1.问卷调查法:本文旨在探讨学生在适应性上是否有差异。故选取2013年新入学学生及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121名。涉及理科、工科、管理、文科等不同学科。
2.个案访谈法:对大一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了解学生高中毕业后到进入大学后一段时间里的生活轨迹,梳理能够对规则意识产生影响的因素,并验证问卷调查所得出结果是否可靠;对大二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了解其在入校初期的经历,并听取希望得到怎样的过渡教育指导。
(三)分析方法
第一篇:“1 + 1”载体下的新生入学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国际接轨的日益深入,目前我国高校对新生适应性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差异和我国传统新生入学教育存在内容的普遍性、方式方法的单一性、时间的不充足等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本学院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材冶学院根据实际情况“1+1”新生引导计划效果显著。
关键词:“1+1”新生引导计划;寝室载体;入学教育
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适应性教育是非常重要,不仅影响新生以后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到其终身职业发展。新生适应是学生和学校环境、学校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材冶学院非常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管理问题。大学生活主要是围绕着几个地方,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及食堂。寝室是大学生活最活跃的地方,是第一社会、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第三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活来说寝室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寝室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以寝室为载体开展新生适应教育,这对于我们创新新生适应性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1+1”新生引导计划是《三位一体》的融入寝室、融入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为一体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管理模式。“1+1”新生引导计划的核心内涵是老兵带新兵、新兵学老兵的教育管理模式。首先,学院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指导员指的是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一批学业优秀、素质全面、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担任新生指导员,采取“1位学长+1个新生宿舍”的方式对新生做指导和帮助。
一、以寝室为平台,引导新生广泛深入地参加丰盛的文化盛宴活动
从学院主办的新老生见面会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都有新生参与的机会,通过让新生参与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展现自己、熟悉校园环境及班级同学、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会结识到很多学长,得到他们的帮助。
(一)学院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举办各种互相有关联性的文体活动,同时与现代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避免单纯考虑其中一方面而引起的偏差。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考试成绩容易给家长、老师们提供一些错误的信息来判断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它往往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而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常常考量一个人多种素质和能力:它需要大学生有着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既心怀梦想又直面现实;既心系天下,关心社会、他人和世界,又能秉承传统;既能与他人良好沟通又不委曲求全;既有着出众的学习能力,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素养。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就是这样一把打开人文素质教育的钥匙,帮助新生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提高各方面能力,成为有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2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活自有它的特点,作为新生要适应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对其有着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少走弯路,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2.1大学学习是一种自主式学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独特性
众所周知,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中学学习是“填鸭式”的,大部分时间在教师的约束、监督下进行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大学学习是一种自主式学习,强调主动自觉,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只讲授重点、难点,不会面面俱到,其余部分则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另外,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对于学习上的疑惑往往表现为质疑、刨根问底,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同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一无二的思考方式,因而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
2.2大学人际交往是一种多维方式,具有开放性、多元性
一、留学新生入学教育一般性原则
1.专题报告会与师生座谈会相结合原则
一般来说,留学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年龄、语言种类、所属二级学院、系所等,都会举办相应的迎新会和校情、校史、校规等专题报告会。在举行此类专题报告会同时,为加深留学新生对教育内容的巩固,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应辅以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小型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掌握留学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现场答疑解惑,形成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校规校纪与学生行为的一致。让留学新生既感知学校的可亲、可敬、可爱,又懂得什么能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奠定留学学习的良好基础。
2.现场咨询与个别心理疏导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在安排心理、教学、行为规范等各类现场咨询活动时,针对留学新生的年龄、地域、习俗等个性差异,及时结合开展针对性的个别疏导,可以将矛盾、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达到稳定其思想的目的,从而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3.现场实地参观与留学新生参与体验相结合原则
组织留学新生实地参观学校荣誉室、陈列室、教育教学生活等设施,可使入学教育更加形象、直观、鲜明。在此基础上,结合留学生参与体验,则教育更加深刻。如进行安全教育时,配合开展疏散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及现场使用防卫器械等。这就既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动手能力。
1中职学生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内容,进行能力培养
懵懂的初中毕业生,来到中职学校,很多学生恨不能立刻一头扎进某个专业学习中,在学校最开始推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期间,学生们听到这个职业核心能力,并不能马上领会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无法看到这种能力的前景,甚至于发出疑问:花时间花精力花钱学习这个能力,还要进行鉴定,企业是否认可?有无价值?所以,为了达到推行顺利且行之有效的目的,笔者就核心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
1)时间节点:选在新生进校之时。
2)教育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
3)教学环节:提出目标—落实任务—充分准备—积极行动—总结评估反馈。
4)教学规模:每个班30到35人,每个小组5到6人,班级数不限定。
5)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达到能力提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设计呢?首先,新生在进校之时,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对新的活动和环境有好奇的心理、参与的热情,会较好的配合老师引导和调动,并且,作为学校方,不管是高年级的学生还是老师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对新生也有很多照看和帮助的心理及行动,新同学在这个时间这种氛围中,有所行动,非常合适,也有利于活动的推行和效果的显现。其次,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学生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一教学理念,非常适合核心能力的培养。再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环节采取“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五步训练法”,简单明了,可行性强,效果明显,在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接着,教学规模设计为30到35人,来源于对常年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们的商讨,人太多虽然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同样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增加了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掌控难度,人数太少也就过大的增加了教学成本,同时也不好形成评价机制,学习的氛围也不够浓厚,所以班级人数以30到35人为宜,班级数不定。最后,再好的理念和方法都要落实于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针对新生入学对新学校一无所知而又必须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