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军民融合下的新生入学教育改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军民融合下的新生入学教育改革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军民融合下的新生入学教育改革模式

摘要:军民融合新生入学教育是对高校素质建设很重要的一环节。文章从入学教育实情出发,准备理解与自觉贯彻军民融合的方法方针,充分认识到军民融合式新生入学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将简要从在军民融合理念融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创新性以及可行途径等问题上进行研究,旨在探寻一种更具有战略性、全局性以及高效性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军民融合;新生入学教育;教育改革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首次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此举是党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结合当前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所做出的英明决策。同时也引起我们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生入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1军民携手,方能铸就中国梦

从的重要讲话内容可以看出新时期下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的,这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战略,是历史的必要,是时代的选择,是形势的使然。军民融合是着眼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跃升的战略抉择,世界历史各国的经验表明,长期不能协调“飞机大炮与面包牛油”的关系,国家必定走向衰弱,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教育中不能兼顾“刚与柔”的培养,必将影响国家长远的发展。军民融合是着眼提升大国国防治理能力的战略谋划,现代的国防已经不单单是拼拳头的时代,新时期国防早已成为一个与文化、金融、科技多位一体结合的有机整体。只有把当代大学生入学教育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的纽带,才能在国际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更好地凝结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推动国防实力的建设,锻造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现代化军队。着眼争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运筹。军民融合是着眼争夺未来发展主导权的战略运筹,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新,都将推动民用、军事等相关领域的大变革。东莞理工学院正是站在了这历史变革的潮头之上,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以更好的把国家意志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打造能够引流未来潮流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可让我校加速迈进“双一流”理工科院校行列,另一方面可为国家、社会输送出更贴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总而言之,在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仅仅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更达到了不融合、慢融合、浅融合则消亡的境地;唯有深化军民融合改革,从体制政策、民众意识等与各国竞赛,才能让我国从单纯模仿走向颠覆式创新,在世界各国的竞赛中取得战略主导,实现强军兴国开创新局面。

2入学教育,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当今国家竞赛本质上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高校大学生便是科技的掌握者,做好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2015年1月29日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来自部分教育行政部口高校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意见》是党中央立足新形势新任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2]入学教育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提供精细化管理。大学新生不仅仅单纯是一个名字、身份的简单转化,更是从一个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新时代的素质、专业、职业的全面教育,从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变为社会多线程齐发展。因此,大学新生所面临的角色转化、环境适应、生活困惑等诸多挑战与困难,若未能从源头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势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加大了以后管理的难度,甚至对学生本人,乃至学校、社会、国家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入学教育,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基本特点,已成为高校辅导工作人员首要任务,同时需要认真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加强问题的总结,为日后更好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入学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重要基础,大学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稳固的时期,但东西方价值体系的冲突以及我国全球化、信息化的高速迈进,整个社会也受到浮躁和盲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因为未能树立崇高的信任而陷入迷茫,甚至迷失自我,不知所措。目前我国正处于走进新时代的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参差不齐,大学生在对残酷的现实和多元道德的洪流下,往往表现出随波逐流的道德信念模糊。因此,完善深化军民融合理论,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势在必行。总而言之,新生入学教育是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是健全高校人才培养的初始基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保障。在不断发展的今日,谁能把握“军民融合”的潮流,便能使新生在大学教育的起始环节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在大学教育的过程环节走合适的学业、职业道路,让同学们健康地成长成才,同时也为切实提高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贡献力量。

3“军民融合—入学教育”筑牢学生人生之舟的压舱石

3.1理想信念教育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3]3.1.1开辟新媒体空间弘扬“军民融合”深化主题教育正所谓“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随着时代的变迁,理想信念教育倘若停留在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势必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熟练运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便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首先,运用新媒体搭建“军民融合”文化平台,形成“军民融合”文化环境,让学生沐浴在“军民融合”的春风里。例如,新华网下属大型专栏《学习进行时》,以治国新方略为主要宣传内容,上线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好拼,有效引领网民群众的思想潮流,创下原创报道“数量多”“类型多”“转发多”“表扬多”的“四多”佳绩。其次,运用新媒体加强“军民融合”资源的整合和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让学生重温我党、我国伟大的历史,心中正能量以及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当然便需要深入研究某段历史的文化内涵,并且熟练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语言做出进一步的拓展。例如,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推出的《强军》记录片,让群众们系统、深入了解到五年来人民军队在强军之路上的不懈奋斗,此举将进一步鼓舞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书写强国强军新的辉煌篇章。再者,长征精神是伟大的理想信念,运用新媒体弘扬长征精神,回顾昨天,走好今天,指引明天。强调:新长征之路需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任何一代都有自身的长征路要走,都要走好走稳自己的长征路。通过弘扬长征精神为契机,可以开展文艺活动、体育竞赛、学术比赛等等,结合新媒体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达到线上线下齐共鸣的效果,以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推进以红色为基调的艺术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广大青年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优化理想信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1.2理论结合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生涩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的转化,才能真正进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感情乃至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感情上接纳,行动上执行。例如可以开展理想信念沙龙活动,以学生的表达思维和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双方更加贴近,引发共鸣和理解,借助主题沙龙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空间。3.1.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灵魂”的塑造者,势必要有良好的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工作队伍的优势,才能发挥出师德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号召力,方能把教育工作做好。

3.2军事理论教育

军事理论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宏观了解当今世界军事情况的基础上,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并且把这种热情转化为自身不竭的动力,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以便高校更好地产出优秀的人才。军事理论课教育还具有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深刻认识历史文化、升华道德情操等作用,因此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对军事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是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需要。

3.3战斗精神的培养

战斗精神是融合了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意志、信心、信念、作风、纪律等。现阶段要深度发展军民融合,在单纯科技、装备等“硬”功夫上是不够的,更需要在心理素质、理想信念等“软”实力上进行融合,如何让大学生保持激昂的斗志,永不言败的精神,是“军民融合”理念下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3.3.1增强军事职业认同2017年9月23日,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中说道:“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战斗精神的产生与社会关注度、认可度以及尊重程度存在必然联系。而研究表明,社会的认同与否极大的影响着官兵士气和战斗精神。当社会对军人不尊重、不认同的时候,军人是难以树立起自我认同的。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强调,军人的神圣,树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伟大形象,提升军人的荣誉感以及使命感。3.3.2提升强军文化内涵战斗的目标是胜利,但是战斗的精华是文化的延展。提出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更加注重军民融合。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软实力,不单单在军队改革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在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发挥塑造作用,是深化强军改革的关键点。新时代的强军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军队红色文化的集大成者,它要求我们具备远大的抱负、大国的胸襟、强国的精神,它不仅是中国心、中国梦的基石,更是强军心、强国梦的动力。3.3.3深化军事训练内容30年来军训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实效,证实了军训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众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面对如今多变的国际形态,我们也应该对军事训练内容做出相应的改革。首先,建设一支高素质军事教官队伍,是提高军训质量、增强国防教育效果的有力保证。高校可以尝试建立军训教研室,选拔编配专职军训教官,聘用政治可靠、作风优良、军事素质过硬的退伍军人担任兼职教官,改进教师队伍整合,完善考评与奖惩制度,不能把阅兵与分列式作为检阅高校军训成果的唯一形式,应制定出多样的考核评比方法。其次,丰富军训项目,加大校园训练场地建设与投入。30年前,军训的内容是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最后以阅兵式和分列式结束,现在还是这样缺乏新意的训练内容,个别有条件的院校,才组织学生进行野营拉练、步枪实弹射击等较专业的军事科目。新时代的大学军训,不应该仍停留在原始的队列训练等简单项目,更应该展望世界军事舞台的前沿,应增加实战演练、电子战、网络战、精准打击战等现代化战役演练。近年来,许多高校也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改革。如贵州财经大学打破以外常规,每年投入近百万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基地以及购买相应器材,坚持实战拉练活动,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以标识感强化归属感、荣誉感,促进团队感。最后,强化军民联动,深化鱼水之情。加强与地方部队合作,让部队官兵参加军训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并且高校应该更重视与地方部队的交流合作,定期应走进军营与官兵们互动,深入交流,以便教官们能够加倍投入到军训任务中来,提升军训的效果与质量。

4结语

作为普通高校,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不断提高认识,深化改革,总结工作经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此外,军队和高校两方都应该加强研究,从各自的角度去寻求合作点,找到突破口,高效地让人才队伍建设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化战斗”,为培养适应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士彬,杜献洲.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N].解放军报,2015-03-13.

[2]学习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N].中国教育报,2015-01-30003.

[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1).

作者:黄佳雷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