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等教育产出与产业结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等教育产出与产业结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等教育产出与产业结构研究

[摘要]围绕高等教育产出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将产出分解为高校毕业生数、科技论文数、科技著作数3项细化指标,产业结构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3项细化指标。采集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度系数,并进行全国范围和江苏省两个层级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江苏省产业结构各细化指标对高校毕业生规模和科技著作数的依赖性均低于全国,江苏省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科技论文数依赖性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则低于全国。为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提前谋划高等教育分层的结构性调整、加快提升支持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配置比例。

[关键词]高校教育产出;产业结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一、引言

高等教育产出受投入配置的影响,又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揭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均具有强相关性[1],张旭路等人利用跨越14年的省际年度数据,对教育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教育人力资本层次结构上存量低和结构异质性强的特征,从而影响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视角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李荣、孟正倓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需求的具体体现和影响因素[3]。经济发展也在于结构的优化,需要结合时间和地区因素,通过对比整体与部分的差异,分析高等教育产出与产业结构各细化指标的相关性特征,探寻影响高等教育投入优化配置的因素,为投入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以高效的产出实现助力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

二、相关指标和数据

高等教育产出分为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两项,其中人才培养以毕业生人数指代,科研成果以科技论文数与科技著作数指代;产业结构按传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总值3项。另加上年份,共7项指标。我们查找相关年鉴采集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全国范围的时间区间为2005-2018年,江苏省为2010-2017年。毕业生数的单位为“万人”,科技论文数的单位为“篇”,科技著作数的单位为“种”,产业总值单位为“亿元”。

三、全国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一)年份分析年份与其他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反映年增长情况,2005-2018年,分别是:.963、.982、.905、.988、.990、.971,按大小顺序排列为二产总值、一产总值、科技论文数、三产总值、毕业生数、科技著作数。高等教育产出方面,科技论文增长最大,毕业生数次之,科技著作再次之;产业结构方面,制造业为主的二产增长程度最大,一产次之,服务业与商业为主的三产再次之。

(二)高校毕业生数分析毕业生数与产业结构的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934、.938、.881。表现为二产最强,一产相差甚微,三产最弱。毕业生数与科技论文数、科技著作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981和.864,有相当的差距,科技论文依赖显著。

(三)科技论文数分析科技论文数与产业结构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968、.979、.963。表现为二产最强,一产与三产相差不多,且都与二产有一定差距。

(四)科技著作数分析科技著作数与产业结构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858、.866、.903。表现为三产最强,二产与一产相差不多,且与三产有一定差距。

四、江苏省高等教育产出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与全国范围的分析结果不同,江苏省并非各项指标间表现为高度正相关,科技著作数与其他指标,特别是产业结构三个指标呈现弱相关或不相关。

(一)年份分析年份与其他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反映年增长情况,2010-2017年分别是:.948、.990、.669、.982、.994、.964,按大小顺序排列为科技论文数、二产总值、一产总值、三产总值、毕业生数、科技著作数。高等教育产出方面,科技论文增长最大,毕业生数次之,科技著作相关性不显著,即变化不明显;产业结构方面,与全国总体情况一致,各相关系数与全国相比,差距不大。

(二)高校毕业生数分析毕业生数与产业结构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888、.908、.800。与全国总体情况一致,但各相关系数均低于全国。毕业生数与科技论文数、科技著作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298和-.056,呈现弱相关和负相关,江苏省的毕业生数变化对科技论文数、科技著作数的变化影响较低、不影响,甚至反作用。

(三)科技论文数分析科技论文数与产业结构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929、.996、.993。表现为二产最强,三产与之相近,一产最弱,且与第二、三产业有一定差距。

(四)科技著作数分析科技著作数与产业结构各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584、.585、.652。表明江苏省科技著作数与一产、二产、三产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科技著作数变化对产业结构各指标的影响程度较低。

五、江苏省与全国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将高校毕业生数、科技论文数、科技著作数三方面分别对江苏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细化指标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与结构型人才需求的匹配程度对产业升级的顺利进行起到相互作用[4]”,高校毕业生就业即成为劳动力,相比高等教育产出的另外两个指标,此指标最为直接。然而,明显可见的是,与产业结构三个细化指标的相关性,江苏省的数据均低于全国水平,且第三产业的差距尤其明显。体现了对于江苏省而言,高等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源固然不可或缺,但也引入更多元推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体现为江苏省对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依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且服务业与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更甚。其次,科技实力是生产力系统中发挥效能,促进社会、经济、科技全面发展的总和能力。包含科技论文和专利在内的科技产出是科技实力的一部分[5],科技论文往往是最新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推动创新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科技论文对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影响,江苏省高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高出最多,体现为江苏省第二和第三产对生产力系统中科技实力的依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第一产业则相反,江苏省低于全国水平。第三,科技著作是指通过对某个科学问题深入研究,形成成熟且有体系的知识后完成的科研成果。对比科技著作与产业结构三个细化指标的相关度,江苏省与全国整体情况有较大不同。全国整体的科技著作对产业结构细化指标的相关性程度虽大多低于科技论文和高校毕业生数(仅与三产的相关性程度是高于高校毕业生数),但依然体现为显著依赖;对于江苏省,结合具体数据,科技著作与产业结构三个细化指标均未呈现显著相关。

六、结论与展望

有观点认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提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6]。当下的高等教育是“学、研”并重。本文范围的高等教育所细分的3个指标代表不同方向和内涵的高等教育产出,科技论文是“研”的体现,科技著作作为成熟知识体系是“教与学”的体现,而毕业生则是“学与研”的综合,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或通过学术训练具备研发能力。结合上文比较分析结果,有以下两点启示。其一,高校毕业生是指经过高等教育,具备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或具备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简单划分可以将前者定位于本专科毕业生,后者为研究生毕业生。笔者研究分析了本专科学生数、研究生数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度的差异,得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对本专科生的依赖低于研究生的结论[7]。产业结构各细化指标对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依赖也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相关产业对应本专科毕业生,知识密集型相关产业则对应研究生毕业生。从江苏与全国对比的差异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对高校毕业生数依赖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如上文提及,江苏经济发展所依托因素多元,还在于以江苏目前的产业结构,对具备研发能力的研究生的依赖程度高于本科生。因此,任何地区都需要根据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整高等教育在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投入的配置比例,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并非一定是研究生教育投入比例高就是最佳;第二,高等教育调整产生的效应有滞后,约5年[7],为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各地区高等教育需要提前谋划和展开高等教育分层的结构性调整。其二,产业结构细化指标与高等教育产出科研成果的相关性有着较大的差异,科技著作与毕业生类似,江苏省的相关指标均低于全国。科技论文指标与不同产业的相关性,江苏与全国有不同。可以理解为,江苏省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江苏省高等教育在科技论文方面所体现前沿科技成果带来的创新力。尽管专业和产业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在专业设置上,往往需要根据科研论文的成果转化情况,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停办一些无益于产业优化升级相关专业,新增一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如与大数据相结合,传统交通和土木工程发展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向这些方面倾斜,推动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行业发展。将高校毕业生数、科技论文和著作作为高等教育产出,与产业结构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数据还是比较粗放,如高校毕业生数,可以从本专科、研究生细分,科技成果除了论文和著作,还有与转化关系密切的专利。进一步细化开展更多维度和变量的分析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也有助于为高等教育优化配置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孔莉霞.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D].长沙:湘潭大学,2018.

[2]张旭路,金英君,王义源.我国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J].科学决策,2020(2):24-41.

[3]李荣,孟正倓.论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J].大众投资指南,2020(2):14+16.

[4]宋亚萍,程高鹏,董慧芳,李思琪,吴运达.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J].财富生活,2019(12):151-152.

[5]张静,白永青.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评价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1):69-72.

[6]别敦荣等.大学推行学研产“一体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2(1):53-59+63.

[7]程幼石,李刚.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相关性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07-209.

作者:程幼石 陈颖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