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3篇

第一篇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对教育对象缺乏新的研究

高校入学教育往往会忽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都采用固定的模式,千篇一律地采用说教的手段进行各类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都无法与现代大学生的特性相适应,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实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1.2教育缺乏全员性

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对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即使是学校教育也未能充分地开发利用,除了专职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及部分的专业教师外,很少有其他教职员工的参与,缺乏全员教育意识。

1.3教育缺乏系统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个系统教育工程,应该各系统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而目前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片面,不成体系,因时间的限制根本无法将涵盖的内容讲通讲透,新生教育缺乏系统性。

1.4教育缺乏延续性

一些高校会集中安排1—2天为入学教育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熟悉校园环境、规章制度、专业学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无法很好地帮助新生尽快了解、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的延续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2.1构建网络入学教育模式

新生的入学教育时间完全可以前移,入校前,老师可以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通过网络加强与新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学校可以专门开设入学教育网页,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资源教育作用。这些形式可以使新生提前了解学校、专业,尽早规划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中学与大学的衔接。

2.2实施参与式教育模式

学校通过开展集体活动、文体活动或一些实践活动,给新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新生尽快熟悉老师同学,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活动也能促使辅导员与班主任更快地了解新生、熟悉新生,发现人才。通过活动新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还能培养新生的团队精神,加强交流和了解,增进同学间的情谊,可尽快消除人际交往的隔阂。

2.3开展朋辈学习模式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朋辈之间的影响、引导越来越重要,可以邀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干部等作为助理,帮助教育、指导新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同龄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介绍成功经验,探讨共同话题,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4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需要紧密结合,全方位联接,增强教育实效。通过给家长一封信、新生家长会、家校短信平台等形式,力争获得家长对新生教育的支持与鼓励,引导家长参与到入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与各社会资源紧密联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的优势,增强入学教育的开放性,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各高校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及时调查发现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调整新生入学教育的策略,积极探索创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模式,切实增强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杨洪玲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第二篇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二层次目标:转变观念

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不断引导新生转变观念,从重智力向重品德转变,从被动人际交往向主动人际交往转变,从安排式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从应试能力向综合素质发展转变,逐步接受大学理念,真正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1.从重智力向重品德转变

大学教育不仅重视知识转化,也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专家讲座、观看主题电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其团队意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从重智力向重品德的转变,真正将其培养成为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新一代大学生。

2.从被动人际交往向主动人际交往转变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要系统讲授人际交往的技巧,注重沟通能力培养,鼓励新生主动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通过主动交往,可以满足新生交往的需要,维护心理健康,也利于个性发展,促进社会适应,还能加快信息交流,促进个体成长。实现从被动人际交往向主动人际交往的转变的关键是在入学教育中,让新生认识到主动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主动交往的意识。这就要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专题讲授什么是人际交往、吸引人际交往的因素、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容易遇到的问题、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如何搞好人际沟通等知识。

3.从安排式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

大学老师一般也不安排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也没有老师监督学生学习,因此,新生往往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另外,大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并且老师上课的速度较快,有些老师讲课思路开阔,不按照教材的进度讲课,这些都给新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要围绕大学学习的特点,重点给新生讲解专业学科特点和大学学习方法,引导新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一方面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和任务;另一方面培养新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鼓励阅读和钻研,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从应试能力向综合素质发展转变

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主张“死读书,读死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在入学教育中,首先要让新生转变应试观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综合素质;其次,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不同学科书籍,在博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自己所学的专业,形成“图钉式”知识结构,即具备广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最后,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理论结合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三层次目标: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目标的实现表现为新生学会学习、自觉规划大学生涯以及独立人格的养成三个方面。

1.学会学习

所谓学会学习,就是培养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爱学、学会、会学三个层次。学会学习,要求我们变革学习方式,从“学会”转向“会学”,要求我们进行创新性学习或自主创新性学习,使我们通过学习提高发现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迎接和面对未来社会、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大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学会学习,重点学习以下内容:一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二是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三是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四是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

2.自觉规划大学生涯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将规划大学生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专题讲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参观考察等方式传授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决策的基本知识与技巧,训练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唤醒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引导大学生由单纯的“解决就业”问题转向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大学阶段正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正面临许多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因此大学生主要的生涯任务包括:

(1)完善自我认识。保持积极自我发展的技能,保持有效行为的技能,了解发展的变化。

(2)进行教育与职业探索。具备参与及投入教育和培训技能,具备投入工作和终身学习的技能,具备定位评估和运用生涯信息的技能,寻找、获得、保持及改变工作所需的技能,了解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对工作本质和结构的影响。

(3)进行生涯规划与实践。习得决策制定的技能,了解工作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了解男女性别角色的持续变化,习得生涯转换的技能。完成这三项任务是自觉规划大学生涯的要求。

3.独立人格的养成

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王国维纪念碑铭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学习和研究学问必备的品质。通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我们的大学生要养成独立人格,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独立判断,去伪存真,要独立生存,不依靠他人。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目标的组成要素,适应大学、转变观念、超越自我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和方式。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目标体系中,适应大学是基础,转变观念是关键,超越自我是核心,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赵利

第三篇

一、“90后”大学新生的思想概况

从2008年开始,“90后”陆续步入大学校园,成为高等教育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和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90后”大学生正面临着西方腐朽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确立遭遇挑战;大学新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深受互联网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90后”大学生多为家庭独生子女等等。因此,了解当代大学新生的思想特征,是做好入学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通过文献查阅国内学者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大学新生的思想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参与热情高,价值取向存在多样性

大一新生的政治思想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60%左右的学生在大一能够积极主动地递交入党申请书,有较强的入党意愿,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党组织。结合本人学生工作实际发现,新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元性。绝大多数是为了追求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向党组织靠拢,争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力量;极少部分新生申请入党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党员头衔,增强相关就业领域的职场竞争力。在政治立场上,大一新生的态度是坚定的,主流取向积极乐观,他们爱党爱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然而,由于深受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有极少数同学,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资本主义思潮毒害。崇尚物质消费、追求物质享受;好逸恶劳,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色彩浓重。在社会参与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有国家、民族、党团组织、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社会参与意识强烈,乐于为社会服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笔者所带2013级土木1306班同学,在荆州区福康敬老院开展的“传东方美德做感恩学子”为主题的团建立项活动(为期6个月),社会反响良好。但由于传统主流价值规范体系受到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90后”新生在道德规范践行上的认知,使其行动更趋“实际”、利益化。

(二)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相对弱化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赋予“90后”学生强烈的求新意识,渴望变革创新、自我实现。他们在各方面都彰显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崇尚自由,表现欲强烈,在面对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时更加关注自我,渴望通过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有调查显示,除专业学习外,超过一半的学生还会选择参加课外培训或学习,如参加英语类培训、职业认证培训、计算机培训等。但是他们不喜欢受到束缚,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呈现出集体意识相对弱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价值选择中,他们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看重自己从中有没有得到实惠,如在长江大学2014年12月份组织的新生校纪校规考试中,部分抽查考试的同学以与自己无关、浪费时间为由,请假不参加考试。事实证明,这部分同学在班级中人际关系良好,是“大好人”;在憧憬未来时,首先考虑自己的价值实现;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冲突时,他们更偏重于个人目标;在团体中合作意识不强,不能谦虚礼让,都希望自己成为中心和焦点,团队协作意识相对较弱。

(三)认知视野更加宽广,心理成熟度相对滞后

当代“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时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善,教育体制的改革、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现代科技的兴起及发展等给他们的认知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学生在成长中能够接受更加丰富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元素,这些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丰富知识结构,使其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和顺利,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再加上社会经验阅历肤浅等因素,使他们在面对当代多元社会的各种嬗变和冲击中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遭遇挫折或遇事不利的时候往往自信心受挫,缺乏自我调适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对新兴媒体过于热衷,忽视了对传统资源的利用,对信息的选择缺乏辨识度,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大一新生突出地表现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易沉迷于手机、电脑网络,入学时激情满怀,一段时间后,随着新鲜感的消退,随之出现大学生活、学习等心理调适问题,部分新生因迷茫沦为“手机控”、电脑游戏“王”。

二、入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国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各大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入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过程,两者不可偏废其一,理论为实践提供向导,实践是理论成熟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需从理论探讨和实践探讨两个方面着手,使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以期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理论探讨

1、入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目前,虽然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重视发挥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笔者认为,很多高校对入学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入学教育存在片面追求速度的现象,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这种“蚕食性”策略,直接导致新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对教育内容来不及内化,效果不显著。另外,由于时间很短,大部分高校入学教育工作都集中在开学前的一周左右,新生开课后,入学教育戛然而止,持续影响力不强,巩固效果差。新生的入学教育具有完整性,无论从入学教育的方案制定、目标控制、效果反馈还是人员队伍、学生参与热情等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把控,兼顾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过程。

2、入学教育应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民主参与意识强,个性独立,深受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切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正确充当教育者的主导性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形成主动思考,善于反思的意识;不要一味灌输、一味苛责,要实行疏导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入学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针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应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构建家庭、社会、高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新生入学教育同样如此,离不开新生家庭、社会的支持、理解和互动。从家庭的角度讲,部分家长要摆脱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孩子进入大学后,教育的事情与家长无关,全权由学校接管。相反,家长要正确认识到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教育的良性互动。例如:湖北某省属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初,向家长发放家校联系手册、学生工作手册以及校园安全手册,便于家长了解、参与学生教育管理。从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周边环境来看,社会层面要积极弘扬教育本位的思想,鼓励社会尊师重道,不散播、传播错误思潮,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

(二)实践探讨

1、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脱离了高中教育的封闭式管理和家庭父母的近距离陪伴,很容易陷入迷惘、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从而逐渐迷失自我。因此,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适应教育,本着“赢在起点、赢得未来”的工作理念以及“一日生活制度”的规范养成,实行新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度,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努力引导新生养成“三自”行为规范,即学习自觉“四做到”(坚持早读、坚持按时上课、坚持认真上晚自习、坚持不沉溺网络);生活自理“三提倡”(早起、早锻炼、早睡);行为自律“四要求”(守纪律、讲卫生、懂文明、有礼貌),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使新生走好大学第一步。

2、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存在,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加强对新生多元文化的引导,使其在承认多元文化存在合理性的前提下,博采众长。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平演变,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意识形态教育至关重要。通过报告会、小型座谈会、课堂授课、媒介宣传和高年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定新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新生的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来,使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要培养新生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团结、奉献,反对自私冷漠、个人主义、小团体以及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

3、坚守校园文化阵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重要载体,它是指一所高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校容校貌等因素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有着重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坚守校园文化阵地,就要正确利用、合理布局大学的硬环境及软环境,抵制校园粗俗文化。如,改善高校师资队伍,吸引名师;爱护校园公共财物和维护公共场所文明、整洁;绿化美化校园文化景点;开展积极、正面向上的多彩校园社团活动、文体比赛、学术讲座等。另外,校园内谦恭好学、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等优良道德品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综上所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不仅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安全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国家人才教育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国家的人才储备深度和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高校应从国家和学校发展高度上,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人格完善搭建平台,从而更好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作者:陈平 单位: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