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探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
一、大学新生的思想特征
(一)政治参与热情高,价值取向存在多样性
当代大学新生的政治思想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在大一时就积极主动地上交入党申请书,有较强的入党意愿,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党组织。有调查显示,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有的学生是为了追求理想信念,有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谋求仕途发展,还有的学生属于跟风。[2]在理想信念方面,大多数学生的主流取向是积极的、正确的,他们热爱祖国,认同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但有些学生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也呈现出偏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物本信仰”(以追求物质、金钱为目的,人格特征是功利、享乐型的)倾向,“器本信仰”(以拥有业务、智能、专长为根本目的,人格特征是功用、狭隘的)倾向,“神本信仰”(追求超现实力量,崇尚宿命论,人格特征是消极、无为的)倾向。在社会参与方面,大多数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强烈,乐于为社会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捐助灾区、志愿服务等),但由于传统主流价值规范体系受到冲击,新的规范体系尚在建立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90后”学生在道德规范践行上的认识,使得其行动更趋于独立、务实。
(二)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相对弱化
“90后”学生有强烈的求新意识,渴望变革创新、自我实现。他们喜欢新鲜、有个性的事物,崇尚自由,表现欲强烈,在面对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时更加关注自我,渴望通过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有调查显示,除专业学习外,超过一半的学生还会选择参加课外培训或学习,如参加英语类培训、职业认证培训、计算机培训等。但是他们不喜欢受到束缚,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呈现出集体意识相对弱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价值选择中,他们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看重自己从中有没有得到实惠;在憧憬未来时,首先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在团体中合作意识不够强,都希望自己成为中心和焦点。
(三)认知视野更加宽广,心理成熟度相对滞后
由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家庭结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大众传媒的兴起及现代科技的发展等,一方面使当代大学生在成长中能够接受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元素,知识面和视野度甚至远远超过父母师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再加上社会经验的贫乏、生活阅历肤浅等因素,使他们对当代多元社会的各种嬗变和冲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往往自信心受挫,缺乏自我调适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对新兴媒体过于热衷,使他们忽视了对传统资源的利用,对信息的选择缺乏辨识度,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大一新生突出的表现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刚入学时激情满怀,但一段时间后,随着新鲜感的消退,会出现环境、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不适应,大部分新生困惑于有想法没方法、有压力没动力、有梦想没行动。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路径探讨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全局着眼,以人为本,着重强调新生的适应教育、养成教育和德育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分阶段、多形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分步骤、采取多种形式有重点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一是适应教育。大学生刚进校前几周,属于适应期,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教育目标,以校史校情、大学适应、学则教育、院系专业基本介绍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讲座、参观、班会、集中学习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学校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大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且将适应教育与激发学生爱校热情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光荣感、归属感、使命感。二是专业思想教育及养成教育。在这一阶段坚持专业思想教育与激发学习兴趣相结合,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明确奋斗目标,规划大学生活,并加强养成教育,形成规范。长江大学本着“赢在起点、赢得未来”的工作理念以及“一日生活制度”的规范养成,实行新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延续教育,加强一年级新生专业思想的引导,建立正确的专业认识观,培养良好的学习动力,培育优良的学习风气,鼓舞学生的生活热情,进一步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努力引导新生养成“三自”行为规范,即自觉“四做到”(坚持早读、坚持按时上课、坚持认真上晚自习、坚持不沉溺网络);生活自理“三提倡”(早起、早锻炼、早睡);行为自律“四要求”(守纪律、讲卫生、懂文明、有礼貌),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使新生走好大学第一步。三是德育教育。人生道路要靠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引导,才可避免迷失方向。高校德育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大学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长江大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通过每月学生主题教育团(班)会活动,以八大主题,即适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习方法与目标引导教育、诚信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引导教育、情感教育、网络学习与利用教育、健康与生命教育为内容,引导大一新生主动参与大学生适应教育、理想信念、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加强一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营造优良学风。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重要载体,它是指一所高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校容校貌等因素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长江大学通过入学教育、主题教育、专业认知教育、人文素质名家讲坛、文化体育竞技、周末影视欣赏、社团教育、“晋星晋级”等八大系列活动平台,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大一新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勤于求索、追求创新的精神,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总之,新生入学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所高校又因其所在地域、校史校情、办学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入学教育模式。因此,探索适合自身的入学教育模式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作者:周婷 曾庆军 陈平
第二篇
一、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新形势新特点下,大部分高校目前的入学教育活动仍然采取“全体开大会”上大课的模式,这样的入学教育缺少具体和感性的指导,对新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和今后的健康发展起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导致高校入学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把入学教育与平常教育、管理工作混为一谈,把平时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内容放在入学教育中,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要面面俱到,但又因时间紧张,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最终造成入学教育内容简单化;二是入学教育时间短,一般是一周以内(不含军训时间),大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个星期,短短的几天时间,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收到的效果甚微;三是入学教育形式化,不外乎领导、代表讲话,内容也仅限于从面上讲解学校发展情况、专业介绍,没有真正做到内容细化,不能帮助新生解决心中的疑惑和问题,成效甚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现象;四是军事训练过程化,由于军训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为避免增加压力,各高校在逐年降低军训强度和标准,把新生军训视为过程管理,只注重组织纪律、强化国防意识等,而不再注重军训的效果。
二、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考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既是一项教学工作,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程。因此,要创新性地完成这一工程任务。
(一)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树立入学教育观念
1.入学教育时间要向前延伸到入学之前。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到入学这段时间对“准大学生”来讲是个可以充分利用的空档时间。学校与院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在网站上专门开辟新生入学教育专栏,将学校历史沿革、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涯规划必读、新生入学需知、大学生如何交往、校规校纪、院规院纪等内容分门别类地列在学校网页上,让新生在入学之前提前接受适应性教育,进入角色转换阶段。
2.入学教育时间要向后延伸到大一结束。新生成功接受入学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入学教育大会、军训、班会、讲座、报告会只是外因,真正发生质的变化的是内因,而大学新生真正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自身的调适阶段,必须经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外力的用持续不断地发生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在进行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意识,至少将入学教育时间调整为一年。
(二)丰富入学教育内容,提高入学教育质量
1.生活适应性教育。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憧憬已久却又陌生的大学生活,需要做好校史校情、校规校纪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安全教育。辅导员是新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辅导员给大学新生的第一堂课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入学教育的成败。因而,辅导员应精心备好第一堂课,课的内容涉及面要广,涵盖的内容要丰富,而且还要贴近新生的实际。第一堂课应该在新生报到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进行,辅导员召开年级大会,给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内容包括:
①大学是什么,大学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读大学,读大学做什么,大学与高中的区别;
②学校的校史校情;
③大学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
④大学生应遵守的校规校纪;
⑤职业生涯应如何规划;
⑥军训,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此外,辅导员要与保卫处结合,通过讲座、课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理论教育,提高新生的安全意识,教会新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2.学习自主性教育。大学生必须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入学教育中需要贯穿专业教育、馆前教育和党团知识教育,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学会自主性学习。专业教育应该由专业首席指导教师来完成,要开展专业讲座,向大学新生详细讲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就业方向等内容,并为学生讲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并倡导学生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刚开始的职业规划肯定是比较粗略的,倡导学生一步步去完善它,实现它。同时,要安排新生参观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并有专业人员讲解。图书馆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要做好馆前教育,安排新生参观图书馆,要突出特色,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给日后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带来便利。辅导员要专门安排入党启蒙教育和团校培训,加强对大学新生党团知识教育,培养大学新生入党的热情与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社团教育可由学生会负责,新生一般比较信任学长学姐们,会认真听他们的介绍,相比教师来讲,他们之间不会有代沟,会起到更好的作用。通过社团教育,让大学新生认识到大学学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主动参与社团活动提高能力与素质的本领。
3.思想觉悟性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对大学新生的思想觉悟性教育也要在入学教育中开始进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辅导员在此项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讲诚信,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独特的精神风貌,让知识、道德、个性、激情和活力同在。此外,辅导员还要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课程,向大学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邀请心理咨询师协助改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
(三)创新入学教育形式,保障入学教育效果
1.入学教育课程化。将新生入学教育内容采取课程化的形式,通过学分制确保每个模块的内容顺利实施,有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入学教育持续一年,可以根据内容含量分为生活、学习、思想三大模块,从校史校情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馆前教育、党团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十项内容进行课程安排,不仅可以时常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让学生尽早地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当代大学生增色添彩,展示“90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2.第二、第三课堂有机配合。第二、第三课堂灵活性强,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见效快,入学教育如果缺乏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补充,第一课堂就会逊色很多。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大会、讲座、报告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演讲、辩论、晚会等活动仍然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因此,校(院系)入学教育大会、辅导员组织的第一次年级大会、班主任主持的第一次班会、新老生见面会、学生会(社团)报告会、毕业生成长报告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各类比赛及迎新晚会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精心准备。与此同时,可以针对“90后”新生的群体特点开展团队拓展活动,把新生适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协调、合作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在拓展过程中设计新鲜、巧妙的项目帮助大学新生释放压力,挖掘潜能,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学会沟通,提升责任心,进而增加行动的动力.
作者:王瑞瑞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第三篇
一、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是入学教育的宗旨
培养高校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学习,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不能抛开学习和社会的实践单独谈意志品格的培养,所有品格的培养都应该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磨砺和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接受社会的锤炼和检验的,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多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团队的配合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这样一个过程是自己所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社会的磨砺,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不足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失去自信,而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善于学习的品质,勇于战胜困难树立更强的信心。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分析、研究,最终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的失败和成功中不断地成长。社会实践给了他们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体验和观察社会,摆正自己的位子和心态,当他们再次遇到困难时不再是无奈和急躁,而是心平气和地分析原因、克服困难,不断地成长起来。应该有目的的通过实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不怕困难的奋斗品质,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遵纪守法的良好素质,这样的毕业生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发现生活中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也需要技巧和方法,需要勇气和坚持,需要文明礼貌的态度。组织演讲和辩论赛,让学生体会竞争和考验,体会竞争下的压力,竞争中的知识和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事,考查他们做事的态度,比较在不同的态度做事,会得出什么不同的结果。这些活动应该是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因为在自愿条件下和被动条件下的压力体验是不一样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动,活动是一次机会和场合,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场合,他们是不会经受这样锻炼,也不会有在很多人及陌生的环境里表现的机会。我们所有的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锻炼而得到的。一次小小的演讲活动收获的可能是不同结果,成功的可以是自信,也可以是自大;失败的可以气馁和自悲,也可以是经验和教训。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入学教育的理念不应该只是入学教育老师的理念,而应该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所有教职工的行动,这才能真正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二、培养思辨思想、学会思考是入学教育的关键
培养高校学生睿智敏锐的思辨思想会使学生成熟、理性、稳重。从学习上说思辨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有更深层的探究精神,对学习中的问题有发散性的思维,对学习中问题的反思精神,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独特的思路,不会固执遵循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思辨的思想,可以让学生不会盲从于“专家和名人”或是什么“权威机构”,可以摒弃从众性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各种言论和观点都可以自由地出版和传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学生相信哪种言论或观点,需要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而不能人云亦云,盲听盲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事件或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列举出各方不同的观点,然后就事件和问题的不同观点,找出造成不同答案的原因。观察角度、人物立场、知识水平、目的动机等等,都是得出不同观点和结论的原因。教会学生用冷静的思考和分析做出独立的判断。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怀疑的精神和必要的思维方式的训练,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但通过一些必要的训练,我们是可以使学生不再盲听盲从,不再激情冲动,不再人云亦云。
三、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习惯是入学教育的方向
培训学生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习惯,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不论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勇于实践不怕困难的品德培养,还是思辨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更应该有一种修炼和提高自己的方式,那就是“让优秀成为习惯”。这种修炼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方法,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我们始终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学生会说:如果这样,我们全班同学都优秀了,这可能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能力来衡量自己,努力做到最优秀。而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如果这样既不可能起到激励的优胜,还容易让一些同学在不断的失败中丧失信心。你可以在班级中不是最优秀,但你可以通过努力做到了优秀。让优秀成为习惯,是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工作学习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用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做出的反映。学生从开始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做到优秀,到以后成为一件下意识的习惯,这样的训练逐渐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只是一个明确的起点,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成功都会不断强化学生的努力。习惯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人生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四、结语
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断的强化这种意识,不断的发酵,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成为优秀的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自我的激励,不断的强化并成为潜意识后,会成为优秀的人格和品质,成为他们人生奋斗的力量。当然,一个新生入学后要学习的东西还有理想教育、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心理教育等,但就其对学生终生的影响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品德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更为重要,成人、成熟的人,最终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张圣伟 单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