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生入学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入学教育在大学比较常见,高校普遍在新生入学后的前几周对学生进行军训,旨在为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和学习塑造良好的身心素质。军训结束,接着对新生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入学教育,一般针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学业管理、奖惩制度、党团知识、图书馆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对新的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入学教育搞得好,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当前有许多学者对高校入学教育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入学教育质量,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但对高中学生的入学教育研究很少,笔者曾经参加过上海某高中的培训,该校校长提到学校三年前就开始在新生入学的前两周进行入学教育,三年后该校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大学升学率也节节攀升,表面看似耽误了两周的课时,但是取得的成效是很大的。由此可以说明,入学教育在该校产生了积极影响。既然是一项成功的治学经验,当然应该介绍推广,让更多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一、高一新生入学教育的特殊性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第二个发展的高峰期,该时期青少年从身心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生理上来说,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点:身高、体重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一般男生身高和体重都高于女生,有些发育不良的同学就很容易因为自己身材矮小或肥胖而滋生烦恼。再说第二性征的发育,女生第二性征表现为乳房的发育,而男生主要是喉结的出现,声音的变化。这些特征的出现,让高中生处在了一个很“尴尬”的年纪,既不是儿童,却也达不到成人的标准,这个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的困惑,尤其是对性和自身审美的变化。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的机会教育的机会,让青少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困扰。
2.高一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高一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门求学,面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身边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既充满了好奇,又有些孤独和恐慌,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经常有学生因为离开家和父母不适应而哭泣,有的也因为孤独或择友不当而产生很多不良后果。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可以让学生快速对校园里的一切熟悉起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找到归属感,早日融入到新的集体。
3.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差异性。
高中的课程设置和初中相比,学科性更强了,知识点也不断深入,很多学生由于对新知识的不适应,成绩直线下降,由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好孩子沦为了差学生、差孩子,体验到人生的巨大挫败感。而高中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都还不成熟,很难正确地处理这种情况,有的选择更加刻苦,有的却选择了自暴自弃。心理上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告诉他们正确地看待高中和初中学习的差异,正确面对考试成绩显然很重要。
二、高一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1.以人为本和养成教育理念的深入。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展的产物,主张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人文关怀,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主人翁意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青少年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好的习惯没有养成,等到大学及走进社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没有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困惑,这时候要有人引导。所以高中生入学教育是促成养成教育的良好手段,入学教育搞得好,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2.为高中三年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适应,就开始承受课业负担。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随着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的不断加重,学生的身心处在一个极端紧张的状态,学生没有时间理清自己的情绪和释放压力就被迫承受更多的学习任务。若是在三年“长跑”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引导,让他们有个正确的认识,就可以让他们少承受很多压力,少走弯路。所以。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看似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其实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做法,与其盲目地赶教学进度,还不如把学生的身心调整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三、高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1.身心健康教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单而充分的描绘”,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应当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高一新生刚刚入学,身心存在很大波动,入学教育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学生身体和心理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往后三年里要充分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阳光。正确看待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在活泼生动的交流中,发展自尊、自爱和团结友爱的品质,为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心素质基础。
2.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教育。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这些不仅要深化在学校领导的心里,而且应当让学生了解。通过清晰阐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一方面可以很快地让学生对新校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确立自己高中阶段的规划,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触犯学校的底线。对于学校每年举办的常规活动做详细的说明,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己喜欢的项目提前做好准备。总之,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有助于他们根据学校目标而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3.正确看待高中生的人际交往。
前文已经阐述过高中生身心发展存在特殊性,在心理上已经觉得自己是个成人,渴望独立的行为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渴望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许多高中生因为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人际关系走上了一个拉帮结派的道路,对自己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很不利。入学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与学业的关系。在这个阶段还应该特别注意男女生早恋现象,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男女生的交往,切勿过早恋爱,因为这个阶段存在很多主客观的原因告诉我们高中生不适合恋爱。早恋不仅影响学业,对自己的身心发展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对于同性的交往也应注意,即避免孤僻的行为,也避免拉帮结派,讲哥们义气。异性关系和同性关系都应该阳光活泼,共同促进。
4.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很重要,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克服困难挫折,从而自我实现,而偏激或错误的价值观则会让一个学生丧失信心,没有安全感,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在新生一入学,就应该让权威专家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一入学就树立长远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5.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要求。
学业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一块,也是和学校、家长及学生休戚相关的事。许多学生由于对高中学习的适应性差,学习成绩提不上来,因而丧失自信。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业方面的辅导很重要。这些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高中的学习和初中学习的差异性,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学校对每一个学生三年学习应达到的一个硬性指标的规定,让全体学生都能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再次,就是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既不能不完全不当回事,也不能太当回事。最后,就是正确看待自己和同学的竞争关系,竞争可以促使学业进步,但是也要有一个良性的竞争关系,否则竞争处在一个恶性循环状态之中,反而对自身学习不利。
四、入学教育的形式
1.参观校园或学校博物馆。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校园本身也凝聚了很多的文化元素。现代的校园建设,已不仅仅是提供教学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沉淀文化底蕴的地方。无论是百年名校,还是后起之秀,都有自己的一份特色。高中生刚进入校园,对校园的环境还不熟悉,此时如果特意安排他们参观校园,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早的熟悉校园,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刚入学就能有一个好的开始,这对学生整个高中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如今很多学校都有校史陈列馆,若能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带领他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无疑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的风范。这对于学校、学生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2.举办新老生交流会。
新老生交流会在大学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出现在刚入学或者快毕业的阶段。而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的特殊性,学习时间紧迫,高考压力巨大,很少有举行此类活动的情况。高一学生刚进入校园,学业相对还不是很重。这一阶段是一个转型和适应期。这时候如果有意安排高三的优秀学长学姐介绍学习、生活经验,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三的学生有高一高二的经验,同时又确实是离高考最近的人,同时他们与高一新生年龄相仿,有更多共同语言,更容易交流和产生共鸣。同时,学校有意安排新老生交流会,为高一新生提供一个“取经”的机会,也无意中为新生树立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有这些优秀学长学姐做好榜样,同学们会将高中生活过得更精彩。
3.召开校长、特长教师的讲座或座谈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里每当开学典礼之际,校长一般都会出席讲话。而平时见到这些领导、名师的机会会很少。而高中则不同,高中校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学们接触。因此若能在高中入学之时举办校长、特长教师座谈会,相信必定会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学校的品牌效应不仅看历史积淀,也看现今校长、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有魅力的高中必定有有魅力的老师。开展校长、特长教师座谈会,有利于宣扬校长、老师的个人魅力,提高学校的魅力,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在高中阶段,学生对老师的印象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4.其他形式。入学教育的形式可以创新。比如入学之时邀请一些学生家长举行亲子教育之类的活动,宣传孩子与家长之间良好的交流教育方式;举办相关的文艺晚会等等。
作者:徐小五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