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虽然十分重视,实际工作中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整体而言,仍处于“有重视,缺投入;有方法,缺效果”的尴尬境地。所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基于现状,不断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一、高校入学教育现状
由于各高校层次不同,造成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在高校层面缺少整体认识和部署,各部门缺少沟通和交流。所以大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仅采取固有的“军训加开会”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单一,新生缺少主动性,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一)对新生入学教育理解模糊
当前仍然有不少高校将新生入学教育等同于新生教育。其实不然,新生入学教育应当是新生教育的一环,是从属关系。在时间上,新生入学教育应当是从新生报到时就开展的一项工作,是新生教育的开端,教学时间周期不宜过长,最迟应结束于国庆后的第一次班会。而新生教育则是贯穿整个新生大一第一学期,甚至第一学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及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的节奏,避免因不适而产生迷茫、失落或焦虑。大学新生教育的目的是对新生完成从中学到高校的角色蜕变,让高校新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
(二)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名人效应
许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一直沿袭着“军训加开会”的固有模式,除军训外,大都局限于开新生大会、新老生交流会。这种形式不仅过于僵化,而且产生的实际效果与新生实际需求相距越来越大。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亮点来拉近高校与学生间的距离。近年来各高校都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校友。新生大会、新老生交流会只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缺乏名人效应给新生在思想上带来冲击。单一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只会让其流于形式。
(三)入学教育过于随意缺乏系统性
各高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随意性很大,而入学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作,却在教育内容的设置和时间上都过于随意。在现实中,新生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都过于依赖高校思政工作者。加之高校各部门在此阶段都缺乏相应的沟通、交流和投入,导致入学教育由于支持力度有限而缺乏系统性。因此与新生入学需求不相称,所以经常被整个高等教育工作边缘化。
(四)教育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
新生从中学向大学转变的这一重要时期,各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不仅繁杂,而且缺乏针对性。现阶段我国大学新生教育都是以校史校情、专业介绍、校规校纪、军训国防、心理、安全等方面展开。由于缺乏针对性,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不同的场所多次被提及,容易造成新生听觉疲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只会大打折扣。新生教育应是人文关怀下因材施教与大众教育的结合,需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造成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开始进行角色转变,进而体现入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五)过于依赖思政工作人员缺乏多元性
对人的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身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诱因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不同作用。当代社会中,人们关注重心往往集中在学校教育,而忽略其他形态的教育。即便学校教育也未能被充分开发,各高校都会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担交给基层辅导员。久而久之包括教师都会认为新生入学教育与己无关,造成新生入学教育力量单一。不仅没有其他形态教育接入和支持,连学校教育本身所给予的支持都十分有限,这样缺乏多元性的新生入学教育只会离人们的期望渐行渐远。
二、高校入学教育对策
以上种种现状,导致新生入学教育流于形式,效果弱化,与其重要性形成强烈反差。借鉴国外高校入学教育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入学教育实际情况。各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尽所能将我国高校入学教育效果不断扩大,以达到让社会所期望的程度。针对现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加强新生教育研究的好处是,投入小,产出大。任一有效的入学教育方法或成果,至少能影响新生很长一段时间,有的甚至能影响终生。我国关于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的质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大部分任然停留在新生高校适应、角色转变、教育教学内容等的一般经验分析和总结上,探索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部分研究还将新生教育与入学教育混为一谈。正确区分两者间的概念,有助于在开展工作和研究时有的放矢。我国部分高校在入学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等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一些十分宝贵的经验,但仍然处于独自探索阶段,缺乏有价值的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平台。
(二)丰富入学教育模式加强名人效应
现行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既适应教育与养成教育。适应教育主要针对大学新生进行有关适应大学内环境与外环境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提高大学新生改变自身特点和习性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大都以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为全部内容,而忽略环境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及心理适应。养成教育主要针对大学新生自身的内在思想表现与外显行为表现的教育与养成,是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和教育,以及受教育者切身或模拟反复实践和体会来完成的,是一个可长可短的训练培养过程。由于缺乏规划,大都以国防军事训练、行为规范为主,很少能涉及职业生涯规划、人身价值观教育。当代高校正逐步注重校友文化,校友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判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标准之一。将学校知名校友请回母校,以他们的角度去分享他们当初在校学习生活上的得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让新生对学校产生骄傲感和认同感,拉近学校与新生间的距离,提高和强化入学教育的效果。
(三)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
当代大学新生特点鲜明,认知能力强,目标不明确;悟性强,理性思维弱;竞争意识强,抗挫能力弱。大学生活强调自我管理,而以前由家长代为承担和安排的生活节奏突然消失,会让新生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果没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久而久之,掉队的新生会感到焦虑、抑郁甚至自我否定。了解和分析这些特性和问题,掌握教育对象行为思维的共性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根据对象确定内容,进而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手段,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节奏。
(四)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许多大学心理教育都是军训结束后才开始开设,而这期间入学教育基本没有涉及心理教育,新生心理问题基本放空。这将有可能会造成有的新生心理问题已经产生或原有的心理问题加剧,等到相应心理工作展开后再解决,有的问题可能已经扩散,后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介入解决。如果能使问题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解决,鼓励学生在接受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后,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寻求帮助,使得问题得到及早解决,将对学校和学生带来双赢的局面。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和学生工作者需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让新生在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找准位置、认清方向、确定目标。迈好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作者:俞俊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