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入学教育论文(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入学教育论文(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入学教育论文(7篇)

第一篇:“1 + 1”载体下的新生入学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国际接轨的日益深入,目前我国高校对新生适应性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差异和我国传统新生入学教育存在内容的普遍性、方式方法的单一性、时间的不充足等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本学院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材冶学院根据实际情况“1+1”新生引导计划效果显著。

关键词:“1+1”新生引导计划;寝室载体;入学教育

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适应性教育是非常重要,不仅影响新生以后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到其终身职业发展。新生适应是学生和学校环境、学校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材冶学院非常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管理问题。大学生活主要是围绕着几个地方,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及食堂。寝室是大学生活最活跃的地方,是第一社会、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第三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活来说寝室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寝室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以寝室为载体开展新生适应教育,这对于我们创新新生适应性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1+1”新生引导计划是《三位一体》的融入寝室、融入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为一体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管理模式。“1+1”新生引导计划的核心内涵是老兵带新兵、新兵学老兵的教育管理模式。首先,学院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指导员指的是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一批学业优秀、素质全面、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担任新生指导员,采取“1位学长+1个新生宿舍”的方式对新生做指导和帮助。

一、以寝室为平台,引导新生广泛深入地参加丰盛的文化盛宴活动

从学院主办的新老生见面会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都有新生参与的机会,通过让新生参与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展现自己、熟悉校园环境及班级同学、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会结识到很多学长,得到他们的帮助。

(一)学院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举办各种互相有关联性的文体活动,同时与现代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避免单纯考虑其中一方面而引起的偏差。

(二)举办这些活动不是只有有兴趣爱好的少数同学来参与,而是让在校的每一位新生都有参与机会。通过广泛深入地参加活动,刚入学的新生不仅获得学长们的学业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指导,这对于新生良好的完成以后的适应性教育有着很好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指导员们也有机会展现每个人的特长和优点、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积极地面对生活的转变,又帮助新生扩大人际交往圈,建立新的友谊,有利于新生摆脱由新环境造成的陌生和恐惧感。

(三)引导新生参与指导员的决策,有利于学生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完成由被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角色转变。帮助新生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完成角色转变。

二、对于新生指导员的选拔、培训、使用、考核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每年六月份先由指导员通过层层选拔之后被选中的同学要进行一系列的先关培训。如:新生报道之前有系统课程的培训,培养方案的培训、学籍管理规定、奖助贷快的评定程序、校规校纪、如何去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同时还要完成为期两天的素质拓展计划,通过短短的两天时间让这一届的新生指导员们互相认识相互协作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所有的培训课程都要求指导员们必须参加,不允许请假的。培训的目的是让指导员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尽快熟悉自己的职责、工作中有可能遇到普遍性问题的提问时的合理解答、对能为新生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学校有关部门熟悉的了如指掌。通过系列的培训,新生指导员自身的各种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做新生引导工作方面,显得游刃有余。新生指导员的职责是为新生提供便捷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大学生活中辅导员老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影响最大。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缺乏对于新生适应性教育很难提供保障。在这方面,材冶学院“1+1”新生引导计划对以上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和技巧。“1+1”新生引导计划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指导员们居住的地方和新生一栋楼,他们和新生之间能建立亲密的关系,能为新生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同时在寝室中的近距离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成人行为的积极榜样。据统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沟通能力也很好,很少有留级和降级的情况发生。

(一)学院配备了充足的指导员,保证每个新生都有与指导员交流的机会。一个新生宿舍配备一名指导员。这给新生提供了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学院还对指导员深入新生宿舍的工作做了深入细致的要求。如:指导员必须带领宿舍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与同学们讨论最新出的、最受欢迎的电影和书籍;让新生了解优秀学长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分享学长们的学习心得和成长经历。

三、几点启示

(一)在开展“1+1”新生引导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需完善和改进指导员深入寝室的考核指标,创造促进指导员深入寝室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指导员的奖惩制度,促进老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使新生能够在学长的关怀、帮助和指导中顺利渡过适应期。

(二)我校的新生适应教育则主要集中在开学后的半个月,时间很短暂。短时间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很难全面且深入的展开。很难满足新生的需要。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而不是刚入学后的几天或一两周的教学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各个阶段的适应性教育。让学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1+1”新生引导计划根据新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做了新生入学教育计划。“1+1”新生引导计划为大学新生的适应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是新生适应教育的良好模式。可以看作是借鉴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初步探索。“1+1”新生引导计划模式的推广将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宋二鹏.关于大学生适应性教育课程之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

作者:孙金玲 青格乐图 王雪梅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第二篇: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实践

摘要: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课,能否上好这一课,关系到研究生新生是否能够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进而影响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但长期以来,入学教育都仅针对本科新生,对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研究生的特点,构建完善的入学教育体系,有目的、有组织地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重要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入学

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指高等院校为刚入学新生提供的各种活动、课程和服务,旨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伴随着各高校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教育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课,影响着研究生新生是否能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进而影响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但长期以来,入学教育主要针对本科新生,对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研究生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根据研究生的特点构建完善的入学教育体系,有目的、有组织地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生新生面临诸多压力,首先,是经济压力。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19号)、《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20号)等一系列文件,研究生实行新的学费与奖助体系,“公费”“自费”并轨,所有学生都要缴纳学费。虽然研究生可以享受不同等级的奖助金,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来说,仍是较大的经济负担。作为成年人,很多学生都不希望再给父母增加负担,这种压力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心理焦虑,不利于其学习生活。入学教育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种压力,做出合理规划,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其次,是学业压力,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专业学习和业务实践。目前很多高校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学生第一学年要修完全部专业课程,第二学年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由于学校、导师和专业背景的差距,部分学生从事非本科专业的学习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熟悉专业课程,紧凑的学制设计,使得这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专业学习。而将高年级学生传授经验作为入学教育的一环,有助新生更好地规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第三,是心理压力。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社会阅历丰富,个性成熟,但在经济学业压力和将来的未知性带来的心理压力下,易产生心理问题。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对策。

二、目前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重视不够

本科生的新生入学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研究生人格相对成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从大学到研究生适应阶段容易被忽视,甚至有高校的研究生入学教育是和本科生放在一起进行的,即使开展入学教育也多敷衍了事,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2.入学教育形式单一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大都以学院为依托,采取开大会,听讲座的单向灌输宣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需求,缺乏双向互动,而被动的入学教育效果不明显。

3.入学教育内容简略,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长效性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大多局限在开学典礼期间的3~5天,主要为校史、院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管理政策介绍等内容。由于时间的限制,内容过于简略,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

三、做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1.充分利用自媒体,打破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时空界限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大众传媒的快速升级、更替,人们从传统地被动接受到主动成为信息传播者,借助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持移动终端的强大功能,人们进入了以个人传播为主的时代,即自媒体时代。高校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发达地区的高校,手机、电脑的覆盖率达到100%,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自媒体。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自媒体开展入学教育,打破以往在时间、空间及速度上的限制,单一的单向灌输形式,为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提供更广阔的传播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在网上向老师咨询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自媒体,快速简洁地将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汇编成贴、加以,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更可以使原来狭小单一的教育空间,变成开放多元的教育空间,更具有时效性和广阔性,为学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结合研究生新生集体建设,实现研究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

研究生相比本科生,思想更加成熟,人格更加完善,通过建立相应制度,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让研究生自我管理与服务不仅能锻炼研究生的能力,而且更能调动研究生参加入学教育的积极性,为日后建立研究生学生组织打下良好基础。⑴建立新生联络人制度,让新生管理新生。在新生开学报到前,辅导员可以通过阅读新生档案,挑选工作能力强,熟悉学校情况的同学担任各系新生联系人,并对其进行培训,明确其基本工作职责、方式和期限,锻炼其管理能力,实现新生管理新生。⑵建立迎新工作执行小组制度,让新生迎接新生。在新生入学报到前设计好研究生骨干报名表,并于新生报到当天发放,进而组织面试。挑选研究生迎新工作执行小组负责人后,通过组织开展迎新活动产生新一届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班团委、党支委等主要研究生骨干候选人。⑶建立班级形象展示制度,塑造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可以令学生有归属感,而且更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生在校时间短,如何打造良好的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研究生迎新晚会、新生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节目,加强班级的联系与沟通。

3.优化课程设置,实现研究生入学教育的系统化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就必须合理选择入学教育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内容、形式和效果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研究生新生在入学之初就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去的经验和观念,已成为了现有的行动指南,但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与研究的目标更具体化,时间短且任务重,个人生活空间增大,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增多,其思想受到更多文化思潮的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更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身心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沙龙、素质拓展、迎新体育节等活动,调动研究生参与身心健康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其树立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研究生新生的专业教育可由主管研究生教学的领导组织讲解学院的学业设置、未来的就业方向及过往就业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可以通过组织新老生交流会使新生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组织资深教授,为学生开展学术导航讲座,使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找准研究方向。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在入学教育中,既要有传统的报告会、讲座,又要有创新,如出行参观、知识竞答、文艺汇演、体育运动等,既有学术理论型,又有文娱体育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前期调研,针对研究生群体的不同特性,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对系列活动产生兴趣,参与并享受活动。

4.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全程育人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合理开展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研究生入学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开学后的几天,而应延伸到开学后的一段较长时间,甚至是一个学期,严格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跟进评估,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规范化,有声有色的迎新校园文化,传递热情和关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起新生入学教育长效机制,实现全程育人。

参考文献

[1]牟承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2]庆承松,陈发祥.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3]王岩.新形势下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在线,2013(9).

[4]赵娟.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

[5]申金霞.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袁家臻1 林杰2 单位:1.中山大学 2.华南师范大学

第三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践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随机访谈法,对大学生进行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等有关问题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并提出相应措施。目的是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顺利成长。

关键词:“60后”;“90后”;大学新生;适应;学习

高校辅导员是管理大学生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是学生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其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责任重大。笔者作为一个“60后”曾担任辅导员工作多年,对当今的“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成长。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新生了解学校、了解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是:1、施教者主要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2、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主要介绍校纪校规、专业介绍、培养目标等常规内容,对学生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及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涉及较少;3、教育方式单一,一般只是开会作报告;4、时间较短,大约一周之内。总之,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访谈的方法,把我校2011级至2015级各专业共160名在校“90后”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情况了解,针对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措施。

三、“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90后”是指1990年至1999年之间出生的人,与“80后”一样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一代人,综合起来“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1、从出生之后生活环境比前几代人优越,没有经历过政治、社会的大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没有经受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和挫折,耐压及抗挫折能力弱;2、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自我意识较强,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有的显得有些孤僻,不善与人合作,团体合作精神不够;3、他们是在信息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全面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故更加理性、务实、开放、坦然;4、全球各地的物品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也与前几代人有很大不同,如:有的追求新潮、个性张扬、功利主义等;5、赶上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入学率较高,追求高学历;6、进入大学,面对上学缴费、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异常激烈的职场竞争的现实,形成他们竞争意识强、择业观念更加实际、灵活,重效率的特点;7、追求自由、维权意识强。从上述看,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90后”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这一群体在政治立场、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所以,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

四、入学教育的实施措施

根据“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和不足,根据实践,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学校对入学教育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工作。大学新生刚经过3年高中刻苦的学习,对大学充满憧憬与期待,但对大学生活的具体情况茫然不知。入学教育是大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对新生尤其重要,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所以学校对这项工作要加强领导和重视。制定出入学教育提纲,对目的、意义、内容、人员、方式等有总体要求,而不是由教师自行决定;之后要进行检查,使其不流于形式。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原则,拓展和深化教育内容。首先对新生的具体情况要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入学教育提纲的总要求,选择和确定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具体内容。除进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专业特色、校史院史等常规内容的介绍外,还要拓展以下内容:1、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方式,比较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异同,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这是最重要的内容;2、进行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包括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用眼卫生、作息时间、宿舍整理、环境及个人清洁卫生、个人卫生保健、急救知识、疾病预防等内容,形成新生良好的生活习惯。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学习、奋斗目标,确定专业发展方向;4、教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5、对男、女生各进行生理卫生、生殖健康的基本健康教育;6、对友谊、恋爱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正确的交友、择友的指导,树立健康的友谊观、恋爱观;7、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因为高考失误、专业不理想而产生的沮丧、失败感;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的自卑感等进行,并介绍调节情绪的方法,疏导不良情绪。重塑理想;8、安全教育,包括财务、人身、环境的安全。

(三)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不仅采用开会作报告的常用方式,而且还可以采用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参观高年级、现场咨询、同伴教育、志愿者服务、团体辅导等方式。

(四)施教者除辅导员、班主任外,还可以请有关领导、专家、志愿者、高年级学长据不同内容分别承担,就更加专业化、多样化。

五、结语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所以高校应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重视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入学教育体系,树立教育目标,优化教育环境,发挥传统与特色,深化教育内容,建立专业队伍,培养新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立志成才、自我教育的能力,真正发挥入学教育对于大学生成才应有的作用。对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以“60后”视角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是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丰富对入学教育的研究是理论意义,提高新生的大学适应性是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小明.“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12(05).

[2]欧阳珒晶;许红星.关于国外大学入学教育问题研究的述评[J].《黑河学刊》,2013(01).

作者:杨宛青 单位:昭通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第四篇:独立学院体验式新生入学教育分析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独立学院的重视,高校开展形式不一的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工作者,通过观察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反馈结果,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就独立学院开展体验式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倡导独立学院与时俱进,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以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快地找准人生奋斗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验式;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总会面临一段适应期。对于没有做好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角色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心理适应困难、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等“新生综合症”,并且随着“90”后学生步入大学校园,这些问题愈加凸显。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生适应大学环境、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独立学院也开展一系列关于生活、学习、交往等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定人生奋斗目标。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条件及学生特点,本文对独立学院开展体验式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1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批的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创办的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进行本科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起步虽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短时间内拥有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语音室、计算机房及其他教学设施。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所拥有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共性,也有入学分数低、家庭背景复杂、经济情况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当下,“90”后大学生占多数,独立学院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达到50%,有的专业甚至达到80%[2],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社会实践丰富、创造力及可塑性强,但学习自觉性较差、易冲动、易逃避困难、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他们的思想言行都将对独立学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独立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特色教育,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尽早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人才。

2独立学院入学教育现状

新生入学教育是各项教育的主要环节,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独立学院比较“年轻”,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程度不够,当前独立学院入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内容繁多、目标不明确,忽略了新生的思想状况而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时间短、内容比较单一、形式老套、入学教育后没有反馈信息[3]。很多独立学院在新生入学后的一周内向学生灌输校史校规、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如此多的内容,甚至大部分学生对入学教育知识记不住,在往后的大学生活中频频出现失误,这就失去了入学教育的意义及其针对性和实效性。“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他们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特点鲜明而且独特,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机制和模式,使新时代新生入学教育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4]。余朝阳认为创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后的几天或几周,而应进行长远、整体的教育,入学教育要突破表面化,重视学生的内在体验,让学生从“听者”变为“体验者”,通过自主参与获得成长体验[5]。

3独立学院体验式入学教育的探讨

体验式入学教育,即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结合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动态,以生为本,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学校与学生双方互动,通过交流、游戏及情景表演等方式,在充分发挥教育者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充分发挥自己、表现自己,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通过交流、游戏让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群体,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能力,有效达到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体验式入学教育具有符合入学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的特点,而且体验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具创新性和趣味性,这就利于学生在参与中观察、体验、分享,也利于教育者从中融入诚信、友善、宽容等道德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又会产生新体验、新感受,如此螺旋上升沉淀更进一步体现教育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健康和谐的发展[6]。体验式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感,提高班级凝聚力,有效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班集体和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班级进取精神,形成积极的班风、学风[7]。为了使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目前独立学院入学教育现状,独立学院应当尝试对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创新思考,探讨开展体验式入学教育比传统入学教育方式更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入学教育可以设计一系列新颖的、符合当下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环节来开展,比如:热身游戏、活动体验、总结分享、自我反思及自我期望等步骤。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和充满挑战的活动项目让学生打破陌生、活跃气氛、主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互相信任精神,并且通过反思和总结来帮助学生在体验之后对自己进行内省,进而对自己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期望,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此外,体验式教育过程中,引导者的角色同样重要,需要其在各个环节中讲解、示范,指导新生在参与中的关键点,深化入学教育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体验式入学教育中,新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当体验过程中他们会遇到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从而得到收获,达到新生入学教育的良好效果。总而言之,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的重要目标,不能直接照搬普通的传统模式,应该持续分析新生新情况、新动态,遵循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充分开发新颖的入学教育资源,建立长期有效、全面系统、科学创新的入学教育模式,为独立学院学生的成才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7:63-64.

[2]肖胜霞.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魏晓燕.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校园(学习),2012,(10):27.

[4]王海东,唐奎,李小俊.“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4):196-197.

[5]余朝阳.论创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1,(29):200-201.

[6]曾秋河.谈体验式入学教育在高职院校新生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才智,2014,(15):98.

[7]杨东峰,高,杨春婧等.体验式培训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文汇,2013,(22):37-38.

作者:钟春燕 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第五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效措施

摘要:为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角色转换,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优秀意志品格,大学新生入学系列教育是必要的工作阶段。在这一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分步骤分时段地有序进行,确保教育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归纳起来讲,入学教育关键要做到稳定保推进、创新谋发展、精育促成长、总结助提高。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新生树立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遵守规章制度,激发爱校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效举措

一、强化安全纪律,确保稳定有序

入学教育应该始终将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安全无小事,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教育报告、日常宿舍安全检查等措施,强化新生安全意识、帮助同学们了解安全知识等,为新生的大学生活建立坚固的安全保障体系。从新生第一次以班级为单位集合开始,每次班会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安全教育,从人身财产保护、宿舍防火防盗、校区交通安全、周边环境特点、与人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入手,结合真实案例为新生介绍安全知识和自卫措施。“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未来”,没有安全作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将无从谈起,没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动作统一。要将安全纪律教育常态化,使对“安全纪律”的“叮嘱”时时萦绕在同学们耳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教育同学、引导同学。[1]进而,为同学们创造稳定、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教育教学计划有序、有质地推进。

二、主抓亮点工作,赢得新生认同

(一)抓实新生大学第一课:军训。军训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更是增强新生归属感、集体意识、组织观念、荣誉感的有效手段。新生军训应该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版块多样,是集中时间教育培养学生的有力抓手。各个教学单位应该根据学校军训工作安排,务实、创新地开展了各项具体工作,可以通过内务评比、板报评比、队列评比、歌咏比赛等竞赛机会,培育新生合作、竞争意识,增强新生光荣感和使命感,进而建立新生的归属感,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爱校、爱院、爱班。

(二)规范组织新生校规校纪学习。校规校纪是学生真正了解学校的工具,是新生开始大学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组织新生学习校规校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从新生军训开始严抓学生纪律,召开专题学习动员会,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学习。在新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跟踪自习、督促自学、重点内容专题讲解、自编教案、自命试题、组织模拟考试等环节加强辅导。通过周密的计划安排,就会形成“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积极配合、高年级学生正面影响、历年优异成绩鼓舞、新生不甘落后力争荣誉”的良好风气。[2]

三、重视班级建设,形成优良学风

大学班级是学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建设学风浓厚、班风正气的班集体是大学管理的应有之义。班级建设要赋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大学班级建设不是出台简单的几项规章制度,而是通过班级系列细微、细节的工作,养成学生一种习惯,形成一种班级“性格”;是不断挖掘班级的有限资源并将其发挥最大效能的过程。班级应首先建立严格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工作程序,以及基于工作程序的具体管理工具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例如举办新生学业导航系列报告会。可以依照专业特点,分专业分别举办新生学业导航报告会。通过每场报告会,主讲老师从不同角度切入,介绍学科体系、学科培养方案等内容;老师们结合自身学习和科研经验,就会从专业思维培养、学习方法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储备等,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同时,对于同学们关注的专业提升空间、就业前途等热点、难点问题,老师们结合生动的案例会为同学们予以悉心解答。旨在使新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学业导航分专业讲述,系统全面、师生互动交流深入、收效明显。

四、突出特色品牌,探索精育工程

大学班级建设试行“精育工程”不是打破常规寻求创新,而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改进和优化。班级建设试行“精育工程”过程中要求结合应用“数学”和“语文”。[3]在掌握足够细节和数据前提下,参照以往工作经验和对班级学生的评估,进行班级建设各方面标准量化和考核,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而使班级每天、每个时间段的运行情况时时都处于正常的掌握之中。“精育工程”并不是将学生管死,而要探索“严松有度、管放相当”的育人之道;更不是一场运动,是永续精进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虽然它不是班级管理的最优模式,但却是一种有效模式,因为它能使师生建立起互动关系,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与每个学生谈心谈话,对每个学生详细情况的掌握,进而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达到精心培育每位大学生的目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学新生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大学,或多或少都充满了迷茫和好奇。怎样让广大同学能够尽快走进大学、投入到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是所有大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探索有效的入学教育措施,探索正确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长成才,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

参考文献:

[1]班级定义[EB/01].http://baike.baidu.com/view/171521.htm#2.

[2]尹玉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我见.沈阳工程学院学报[J].2005,1(2).

[3]“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及新时期和谐师生关系定位.潍坊学院学报[J].2010,10,10(5).

作者:张元 杜一鸣 单位: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第六篇:本科生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传统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根据日常工作的经历、经验,从教学策略、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三个方面构建了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力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用积极饱满的态度去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专业知识体系

目前,我国大学生选拔制度严格,各高校对新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所以就入学新生的素质而言,智力和能力都毋庸置疑。但许多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仍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对专业所学内容不了解甚至感到迷惘。因此,入学教育尤为重要,如果能在新生入学时给予积极主动的教育与引导,使新生对于本专业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把握,可为学生在整个大学时代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入学教育模式,从教学策略、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三个方面构建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知识体系概念和增加专业知识认知性,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传统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

入学教育是学生培养专业兴趣的起点,对专业框架知识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学生对该专业的感兴趣程度。经过调查研究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发现以往的入学教育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为“教师讲,学生听”,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不够精细,部分高校并没有理解新生入学教育的真正含义,而是办成师生座谈会等类型的活动。学生非但不能从师生问答互动中找到答案,也没有形成专业知识体系整体的概念。

3.教育体系单一,对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构建重视程度不高。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的第一个系统化学习活动。就目前教育情况来看,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老师,重视教育形式,忽略专业知识体系整体的构建,轻视教育内容和其所达到的效果。

二、新生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文从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活动、重视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考虑,提出新的入学教育模式,开设“大学生涯启航”课,实现入学教育实效性。

1.创新教学方法。尝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身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传统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愉悦性。

2.丰富教学活动。通过专题教育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来开展教学活动,即以“整合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教育”为主,以“延伸专业背景,将专业学习进行实践性锻炼”为辅,引领同学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学习专业知识,将日常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多角度地接触专业知识。

3.重视教育内容。注重课程的系统化,尤其是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前景教育,使同学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联系专业实际,加深对专业方向的认识,提升自己专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三、新生入学教育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1.教育策略

为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计划,采用学生管理体系与教师竞争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针对教师进行教学改进。(1)制定四年班主任计划。在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作为新生班主任,在大学四年里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各种问题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身,发掘自身潜力;了解大学,充实大学生活。(2)进行教师培训。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严格把关,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上文提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课程教学内容。(3)开展督学督教活动。通过教师督学,学生督教,双方面对整个教学环境进行考察,从而形成有效反馈,教师可根据反馈情况,调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反馈调整自身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2.教育方式

大学新生刚刚从“手把手”的中学教育模式中走出来,一时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产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跟不上课堂节奏等现象,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无法接受课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创新思路,以学生为本,丰富教学活动,使课堂内容丰满,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讨论、校园实践、自我测试、参观学习、新老生交流、职场成功人士讲座、素质拓展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感染力以及教学实效性,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教育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实践活动和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前景教育。在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使新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定位,奠基未来发展。实践活动方面应联系新生实际及其成长发展需要,分专题构建内容,在职业规划、人际交往、人生历练、爱情观念、社团活动等方面学生都能得到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前景教育方面,通过系主任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访谈、科研竞赛启蒙、实验室参观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认知,规划好专业学习方向,树立起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念。

四、结语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良好的入学教育就如同一股助飞雏鹰的顺风,帮助新生们快速融入新环境,以饱满的热情去拥抱多彩的大学生活,积极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个人能力,为毕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大学生们从懵懂少年逐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作者:齐晓亮 蒋红阳 赵格格 单位: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七篇:“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分析

摘要:入学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起始环节,要取得入学教育的“开门红”,实效性是衡量入学教育效果的关键性问题。从实效性角度,改进和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内容,实现“95后”大学新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成才的目标是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

80后,85后,90后,95后,每五年,这种类似时代的标签就会在年轻学子身上打下烙印,归类不同年代特征和观点。近年来95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面向他们进行的入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95后”大学新生出生成长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认知、责任意识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于此同时,传统入学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实效性”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实效性”源于法学、管理学领域,通常指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产生的客观结果与活动预期的目标之间的比较,得到的有关事物真实、有效的程度、状态的实际效果。

(一)实效性是教育本质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满足人的精神、物质、价值需求。人的发展问题作为教育的本质要求,实效性突出了发展程度、实际效果是评价个人和社会是否“全面发展”的衡量手段。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加强协调、全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入学教育是遵循教育本质的要求。

(二)实效性是教育价值的内涵体现

教育的价值,体现了教育对人和社会具有的双重属性,不仅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积极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教育价值的本质是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继承价值和创新价值的辩证统一。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伴随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促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良性互动,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以及高校的育人价值。

(三)实效性是教育目的的落脚点

通过教育手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目的根本所在,而失效形式教育目的的落脚点。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指的是高校一系列教育内容作用于新生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预期效果的满意程度。与高中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目的性、指导性、专业性上都有不同,而入学教育正是存在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接轨的关键节点上,这个节点的衔接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未来能否实现个人的成长、成才,关系到高等教育目的和价值能否达到,更关系到“教育为本”的社会理念的形成。

二、新时期新生入学教育时效性低的主要原因

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在组织的统一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上有所进步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我国入学教育在教育理念、组织运行、监督评估、安排的合理性上仍然存在亟待改进的诸多方面。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理念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的确立。通过不断的探索,素质教育的理念、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始受到普遍认可,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教育理念还尚未完全树立,尤其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未能在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得到充分检验。传统的惯性思维还在入学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占主导,以新生为主,为新生提供服务,离人性化、个性化教育还有一段距离,尊重新生的心理状况、平衡个体差异性、遵循受教育者的实际和需要想学生所想,做学生做缺,回归以生为本、为新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一旦忽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缺乏人性化、合理性,使用单向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新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只能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的被动局面,将使新生入学教育毫无实效性科研。入学教育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导致入学教育缺乏指导思想,未能贴近新生实际,直接影响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二)入学教育的组织运行存在薄弱环节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仅需要高校党政部门牵头统一部署、周密规划,而且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密切配合、落实工作。一是在组织机构建立上,“校长负责制”没有完全建立与完善。责任负责制的缺乏,导致在入学教育阶段发生紧急事件或重大疏漏,落入无人敢管、无人负责善后的尴尬局面,大大增加了给新生带来二次伤害的危险,同时也不利于入学教育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在具体工作的协调上,部门机构缺乏沟通与推诿。新生入学教育涉及学校教务、财务、学工、保卫、后勤等多个部门,在具体实施环节上经常存在部门交叉、相互衔接的工作需要。但由于各部门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极易导致问题的产生,往往最终造成入学教育时效性低、学生主动性低等一系列后果。三是入学计划的体系中,缺乏应急处置预案和监督测评体系。对于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有测评体系对工作的成效、效果来做出分析,督促其改革与创新,更好的发展。

(三)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欠缺合理性

第一,入学教育的起始时间存在滞后性。多数高校将入学教育安排在迎新工作、正式报道后的集中时段,却忽略了新生录取从到新生报到前这段过渡的黄金时间。这段时间,新生大多有充足的空余时间且对学校、大学生活存在憧憬和向往,也有很多疑惑需要解决。可以说,这段时间是进行新生教育的宝贵黄金时间,然而大多数高校没有充分把握这段时间,对新生做指导教育,造成新生入学之后的茫然和困惑不断。

第二,入学教育的时间短、强度大。就国内高校而言,入学教育时间基本集中安排在新生报到后的约1至2周入学教育周或1个月以内的入学教育月。这种集中统一、高强度、高密度的入学教育模式的确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就学生反馈和实际效果来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受这么多的教育内容,接受他们以前未接触过的大量信息,教育效果普遍较低。

第三,入学教育的时间延续性较弱。入学教育时间的延长是在入学教育时间段、问题多催生出来的一项改革措施。中国人民大学提出新生入学由短期入学适应教育扩展至一个学期的新生入学成长辅导,采取分阶段循序推进、校院班三级的形式开展入学教育。尽管很多高校已经通过延长入学教育时间的途径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但是考虑到学校的师资水平、资金投入等问题,很多学校仍沿用传统入学教育周、入学教育月的集中方式,导致入学教育与高校后续教育产生脱节的问题。

三、“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创新探索

(一)以生为本,实现个性化定制培养形式

以生为本,通过科学规范教育内容、形式、组织管理,根据学业成绩、专业需求、心理测评、个人意愿在入校前期确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定制培养形式,既顺应95后大学生思想、心理新变化,又将入学教育推向科学规范、人性化的发展方向。第一,实现入学教育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入学初期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鼓励新生主动地参与、积极互动,提供新生一个参与互动、锻炼提升自我的平台。以榜样性为主的名家、优秀校友讲坛活动,以人文关怀、展示自我为主的各类才艺大赛,以集体交流为主的大型团体活动,如新生晚会、主题班会、才艺比拼竞赛、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同时,利用新兴传媒、网络等载体,学校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提供教育频道、创新项目,通过个性化选择,来提升入学教育实效性。第二,实现入学教育服务的多角度、全方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为新生提供服务和指导是高校的服务型、创新型转变的体现,更是人文关怀的内涵体现。以教师队伍为主导,提供贴近新生的课程指导,逐步地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以辅导员队伍为指导,提供有关生活指南、学业计划、心理疏导等,全方位地指导新生从生理到心里适应大学节奏,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创新,通过提供社会实践、社会调研、课题研究等形式,为进一步的学业、就业生涯规划提供具体帮助。第三,实现入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互动与平衡。在入学教育的初期,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才能满足新生心理适应程度、学习兴趣、道德水平、人生规划等不同需求,通过不同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交流平台,共同监督、参与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协作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实效性。

(二)规范制度,建立长效性的组织运行管理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除了需要充足的人力、资金、技术支持,长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将为入学教育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在新生入学教育出现情况和问题有领导能管,有领导负责;完善校、院建立两级联动机制,整合资源、有效分工。院系成立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结合学院特色、专业要求,开展专业知识教育、校史院情教育等。多部门齐抓共管,保证入学教育阶段内的各项措施合理、有序的开展。

(三)互动交流,搭载信息化入学教育平台

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生保持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成长95后大新生,他们从小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网络表现自我。从95后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习惯、特点出发提供网络化、数字化的入学教育平台是当下入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思路。首先,建立迎新与入学教育专门平台。利用大学生常用的微博、微信、QQ、应用软件等社交平台着手,开辟入学教育专题网页,使学生提前感受大学氛围。利用高校录取与报到的暑假时间,通过迎新平台的丰富内容提前做好迎新工作。利用专题、互动版块为新生提供最直观的学校全景,开辟新生答疑的绿色通道。其次,建立新生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微信、QQ、微博等讨论组、讨论群、班级校友群的圈子,为新生交流提供平台。把入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课后实践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适应校园环境,增强人际沟通,扩展交流和学习的范围。充分发挥95后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将“实效性”引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研究,针对95后大学新生“因材施教”,在构建入学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思路、完善的措施,为入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仁.高校教育管理.2009(6).

[3]郑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4]林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价值提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房勋.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探讨.大众科技.2010(11).

作者:王卓亚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