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各大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当前形式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新生;新生特点;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过渡,熟悉学校里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白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新生在其大学生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努力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环,更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在与大学新生自身特点紧密结合和对当前高校实行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统筹安排,从而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2]。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形势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以下探讨: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主要分为:校史校情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习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诚信感恩教育10个板块组成。
1.1校史校情教育
开展校史校情教育,使大学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和进步,促使大学新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2校规校纪教育
开展校规校纪教育,使大学新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
1.3学生安全教育
开展学生安全教育,针对学校及周围复杂的社会环境,提高大学新生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谨防盗窃、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大学新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1.4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健康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主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新生进行讲授和疏导。
1.5专业学习教育
开展专业学习教育,举行师生专业交流会,专家、校友报告会,使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研究目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认识和了解;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大学新生班主任,帮助大学新生早日掌握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1.6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以组织到相关公司参观实习,提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所需素质,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前期的准备工作。
1.7国防教育
开展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大学新生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生活习惯。
1.8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新生找到其大学生涯的目标和动力。
1.9集体观念教育
开展集体观念和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大学新生确立健康的集体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依赖性强、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的大学新生尽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之中,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10诚信感恩教育
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大学新生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宝贵品德,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诚信待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整体部署,考虑长远,整合利用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各学院的优势;还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贯穿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而不是只在开学后的一到两个星期集中开展,并且做到及时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更应与大学新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不能只流于表面,而应当深入的、细致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新生遇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和辅导,做到由点及面,点面结合,不断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总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好规划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引导。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需要全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思考、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荣斌,彭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6,(1):64-66.
[2]黄依群,肖欢.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87-88.
作者:刘天骥 梅国宏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